我昨天看了一部宮崎駿退休前的動畫, 《風起了》。
宮崎駿看完自己的製成品, 流淚了。這是他唯一看了而流淚的創作。
我一直看, 一直會有十分矛盾的心情。
這是一個飛機工程師追逐夢想的故事。動畫描述他從小就有設計飛機的夢想, 並希望可以幫助當時落後的日本去追趕西方技術。
這部動畫十分具爭議性, 因為主角是一個真實具爭議性的人物掘越二郎。他設計了當時航天技術癲峰之作, 零式戰機。這戰機二戰在亞洲大量殺戮, 戰機對被侵略的國家人民帶來的心理傷害仍留存至今。
和眾多以二戰的作品比較,這動畫沒有刻意突出其歷史舞台, 把焦點放在當工程師的主角身上。 作品並沒有淡化其受爭議的歷史背景, 而是不時輕輕交代當時的背景, 讓我們去思考。
如果主角二郎生活在和平時代, 我們只會評價他對航天技術的重大貢獻。他的夢想也是眾人的夢想。只是, 他出身於戰亂時代。如果他出身在二戰的中國, 他就是抗戰民族英雄。只可惜, 他出身在二戰中的日本﹐一個軍國主義的日本。
如果, 我將會經歷一個戰爭時代, 我如何自處?我會身在侵略的國家、或是被侵略的國家?作為一個工程師, 我會建一個軍營、或是一間醫院?
戰爭的悲哀, 不只是奪去了無數的生命, 也是奪取了無數幸存者的夢想。
在和平時代, 有朋友會對跟我說﹐不要多想了, 那裡錢多事少離家近, 就去那裡。
我看過徐速的一本小說, 《櫻子姑娘》。她在中國出身, 父親是日本軍官。因為她出身,和中國人生活, 對中國有感情, 但因為他是日本人, 身邊的中國朋友卻恨她。偏偏, 她又愛上了一個愛國的中國青年。當中的愛與仇如何自處呢。
如果沒有戰爭, 他們將會結為夫婦, 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多好呢。
寫小說有一個好處, 就是小說人物容許犯錯、三觀不正, 他們可以做違背道德倫理的事。他們可以不受時空地理影響。
寫故事也如出一徹, 只是小說篇幅長, 讓讀者有空間體會思考。
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 有一題要考生評價在1900至1945年, 日本是否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考生要參考兩份資料﹐一份講述1905年記錄日本對中國教育的援助, 一份是1912年日本對新成立的國民政府的經濟援助。
從1895年甲午戰爭, 到1945年抗日結束, 日本一直在中國殖民和侵略。這在背景下, 日本政府向中國援助只是虛情假義的行為。我想讀歷史的要分別這些資料是片面的。這些資料旨在誤導我們日本侵略也含有善意的一面。57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SPR6zYMKr
正是世界的價值觀不斷地被扭曲﹐公開試才會出現了這一道題﹐考卷也成為一個意識形態的一個戰場。學生要在一個會影響一生的考試裡, 在壓力底下重新思考戰爭和侵略是否利多於弊。
其後考評局公佈, 有近四成的香港考生, 認為當時軍國主義的日本﹐對中國是利多於弊…57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aFjmjvKCt
我一直認為, 我們一步一步走進充滿矛盾的戰爭時代。
我看來, 這時代我們接觸的歷史都會充滿了矛盾和混亂。
電影、小說和歷史試卷﹐都涉及了二戰的背景。
小說和歷史的分別, 是我們能清楚知道小說是作者虛構的, 歷史是同一部小說,我們相信了這就是真實的。
與其花時間去討論什麼利多於弊, 倒不如看一些活在這歷史的生命, 一個一個會愛、會恨、有情感的人類。當中有堅強, 有軟弱, 有忠義、有背叛, 有希望、有失望的歷史。
ns 18.68.41.17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