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是怎樣來的?年紀越小,就越容易擁有。
從前認識新朋友不太難,通常來自三方面。一:同學、二:鄰居、三:街上。前兩者很易明白,而街上是什麼?我說的並不是不法份子,而是每天到公園玩樂時所認識的孩童們。(笑)
想起來以前的小孩都比較直率,愛玩就會聚在一起,不愛玩的就會說不想與XX玩。雖然欺凌杯葛誰誰誰的事件總會有些,但當年所見還不置於要將對方玩殘玩死的那麼嚴重。
人越大,認識新朋友的渠道也越窄,此乃人與人的關係再難以保持真誠而大多是充滿著算計。
就如同事,如果不是有直接的利益衝突還可。若不,就已經難以進級成為朋友,就算能成為所謂的朋友,也只不過是「同事以上,朋友未滿」的那種不上又不下的關係。可能又有人說:「不是啊!不止有人能成為朋友!更能成為戀人啊!」我明白!我明白絕對也有不少成功例子,但現實是失敗的機率卻總比成功的多。
對於科技的進步也不知說是無奈抑或是失敗?以前比較能談的都會經常互傾電話談天說地,不像現在只用訊息聯繫而已。記得以前當電話被使用中時,外來電話都是不可能打進來的。那時每每與朋友談電話都像一種挑戰,大家都心怕剛好被父母親突發打回來的電話發現自己在長談就會被教訓了。幸好,後來有了一種叫「CALL WAITING」的功能才能解決這個長期問題。另外,也有一個問題是難以解決是的,就是當有異性打來又剛好被父母先接聽怎麼辦?那些年,要解決這問題就是用暗號(?)例如通常先設定何時打來(?)或是先響兩下才再打來(?) 哈哈!其實這些方法都是非常愚笨的,真是當父母親是傻的嗎?(笑) 不過,比起現在一人一部手提電話的私隱性,以前的那種「純情」是現今科技換不回來的。(再笑)
後來,在互聯網普及下有了「ICQ」。
我想聽過「ICQ」的這種聊天軟件的讀者應該有很多,但真正使用過的讀者可能不太多。「ICQ」就像已被標籤成是一種「集體回憶」,即是「已成為老掉牙的歷史」。
第一次接觸「ICQ」覺得很新奇,很快將認識的人都加進LIST中。更特別是那些年的「ICQ」就已經有交友模式,隨隨便便RANDOM就可在網上找陌生人聊天。與陌生人聊天並一定是壞事,那種模式就像將「筆友」從信件轉變成即時通訊,特別是與外國人聊天時還可練習一下英文。說起來,我所認識的第一代網友就是利用「ICQ」來溝通的。轉眼間就從網友變成現實朋友都已N年。說起來,我就有男同事從「ICQ」認識了他的另一半啊!感覺超厲害的!
可是,厲害還厲害,好事並不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人越大確是越難真真正正認識新朋友,就算是舊朋友也未必能夠好好維繫。就如我上篇所說畢業以後,好同學也會漸漸地各走各路。又例如離開了舊公司,一堆曾經(似乎)非常要好的同事們都會慢慢地變成有隔閡,因為雙方的世界已變得不一樣了。回想過來,以前與同事們能說的大多都是關於公司裡的是是非非與不公,然後就幾乎沒有過太深入的互相了解。「人走茶涼」這四字也能完完全全表達出那種狀況。
後來,我也曾經為了廣闊圈子去嘗試接觸過不一樣的人與事,可惜換回來的結果幾乎都可以用「悲劇」兩字來形容。看到「悲劇」兩字,大家也不用想YY的,我所說的不是男女關係。而是發現想找回失落了的「人情味」就像比登天更難,而那種現實更是自己難以控制的…(攤手)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