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是參加深水埗[街頭浪人漫遊]工作坊,以手作人偶為藍圖創作的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不幸)36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wIejzwKq4
36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wbOP3ONay
黃初森自小對「深水埗屋邨仔」這個身份深痛惡絕,恨不得盡快上大學遷入宿舍,從此與這個草根階層劃清界線。
所以他無法理解為何那些宿友竟常常相約到深水埗,樂此不疲。
「老遠跑去深水埗幹嗎?」初森再次推卻室友的邀請。
「先去鴨記買零件,再到黃金買遊戲,然後往大南街喝咖啡、看展覽,可以做的事多著!」室友 Alvin 恥笑,「你到底多久沒去過深水埗?那裡單是每家咖啡店試一次也得花上好幾個月,怎會沒事幹?」
鄰房的艾力落井下石,「難道你沒聽說過 Shamshuipo is the new Brooklyn?會不會太 out?」
「你們這群偽文青!去!別妨礙我看小說。」
「好好好,不阻你做真文青。」Alvin 說罷與艾力結伴出發到深水埗。
其實心底深處,初森很清楚他才是那個急於與老區撇清關係的偽文青。還以為這輩子也擺脫不了「深水埗屋邨仔」的自卑感,沒想到一場運動竟讓初森對深水埗徹底改觀。
原以為深水埗只得廢老和市井之徒,可是烽煙之下、鏡頭之前,他看到的卻是守望相助的人情味;草根自有草根的民間智慧。
那一刻,初森比任何時候都慶幸自己生於斯、長於斯。從前的那分自卑感不知不覺間滋長成自豪。
他永遠記得 6月 26日,那個清晨四點一堆街坊不約而同跑到報攤搶購報紙的最美風景。
過去,初森並不是《蘋果》的擁戴者,當中的一些觀點與報導手法亦不敢苟同。然而假如有甚麼是《蘋果》教會他的,那就是擁有發聲的自由 ── 那不一定是人人認同的聲音,不一定是正確的聲音,但最少是屬於《蘋果》的聲音。
所以這份最後的《蘋果》,初森撲了一個又一個報販,最後還是撲了個空。他實在太低估香港人的行動力與購買力。
「明天到大南街走一轉吧,街坊群組說那邊有幾家小店會免費派發。」排在初森前面,同樣買不到報紙的主婦告訴他。
大概也只有深水埗這種草根老區,才會有家庭主婦就這樣穿著睡衣拖鞋清晨上街搶報紙,還無私地將情報分享給他這個陌生人。
因為最後的《蘋果》,初森對深水埗這個地方的認識又多了一點。社區不斷在演變,而他對香港的認識,卻彷彿愈來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