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統治的時候,國中有饑荒。在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人帶着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子名叫拿娥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裏。後來拿娥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她和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一個名叫俄珥巴,第二個名叫路得,在那裏住了約有十年。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娥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連結於宣教士的話,以下找到註釋。
“「士師秉政的時候」(1節),就是士師管理以色列的時代。此時可能是士師時代初期、「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士三14)的時候。
「摩押地」(1節)在死海的東南面,位於亞嫩河和撒烈溪之間,居住在那裡的摩押人是羅得的大女兒亂倫生出的後代(創十九37)。「寄居」(1節),表明這家人只是想到摩押地暫住一段時間,等過了飢荒再回來。“
這裡提到動作“統治;帶著;寄居……”伯利恆是耶穌基督降生的地方。
我們沒有想過,為何因饑荒開始,只知道原本的家鄉有了饑荒,於是舉家離開,往摩押地去。
哪知自己的丈夫過世,連結而來的,居然是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死。
這下不單自己成了寡婦,兒子娶進門的媳婦同樣也成了寡婦。
拿娥米的名字是“甜”。
“拿娥米與兩個媳婦起身,要從摩押地回去,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給他們。她和兩個媳婦就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上路回猶大地去。拿娥米對兩個媳婦說:「你們各自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待已故的人和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自在新的丈夫家中得歸宿!」於是拿娥米與她們親吻,她們就放聲大哭,對她說:「不,我們要與你一同回你的百姓那裏去。」拿娥米說:「我的女兒啊,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兒子作你們的丈夫嗎?我的女兒啊,回去吧!我年紀老了,不能再有丈夫。就算我還有希望,今夜有丈夫,而且也生了兒子,你們豈能等着他們長大呢?你們能守住自己不嫁人嗎?我的女兒啊,不要這樣。我比你們更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擊打我。」兩個媳婦又放聲大哭,俄珥巴與婆婆吻別,但是路得卻緊跟着拿娥米。”
“古代的寡婦如果沒有兒子,生活會十分艱難。因此,寡婦可以先「回娘家」(8節),然後再嫁。
拿俄米把現實的難處擺在兩個兒媳面前,希望她們作出現實的選擇,「回娘家」再嫁。當「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路十四25)的時候,主也把「背起自己十字架」跟從主的代價擺在他們面前(路十四26-33)。人若是憑着自己的理性、情感或意志來跟隨神,一時的衝動自然會漸漸退去;唯有那些神所揀選的人,才會因着神所賜的信心「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八25)。“
身為寡婦,甚至同樣是以色列人,深知如果是自己一個人,還不用太困難。
她不願拖累非自己民族的女人,更深知這只會拖累自己。
因為連自己都不確定會怎樣!
“拿娥米說:「看哪,你嫂嫂已經回她的百姓和她的神明那裏去了,你也跟你嫂嫂回去吧!」路得說:「不要勸我離開你,轉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裏去,
我也往哪裏去;你在哪裏住,我也在哪裏住;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你死在哪裏,我也死在哪裏,葬在哪裏。只有死能使你我分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懲罰我!」“
俄耳巴在經過一番深思,其實拿俄米說的沒錯。
於是她(拿俄米)看見路得還沒離去,有些不捨。
“要苦就苦自己吧”,抱著這樣的心理企圖說服路得。
哪知路得作出了堅決跟隨到底的告白。
在拿俄米回鄉,路上或許可以平順,但回家的後的日子可就不一定了!
“拿娥米見路得決意要跟自己去,就不再對她說甚麼了。”
這讓我看到聖經另外一個人物,以利沙。
當以利亞幾次要自己獨自前往見神的面,而以利沙跟隨到最後。
儘管有先知說神要接走以利亞。
他仍一路跟隨到底!
路得一路當拿俄米決定要回到故鄉,她沒有絲毫猶疑。
“於是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她們到了伯利恆,全城因她們騷動起來。婦女們說:「這是拿娥米嗎?」拿娥米對她們說:「不要叫我拿娥米 ,要叫我瑪拉 ,因為全能者使我受盡了苦。我滿滿地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
耶和華使我受苦,全能者降禍於我。你們為何還叫我拿娥米呢?」“
“從摩押到伯利恆大約需要4天,旅程十分艱苦。她們需要向北走過死海邊緣,由摩押山地一直下行至海平面以下400多米深的約旦河谷,然後攀登崎嶇的荒漠,來到海拔800多米的伯利恆。當初拿俄米一家移民摩押,很可能被許多沒有條件離開的人所羡慕。現在她們卻一無所有地回來了,所以「合城的人就都驚訝」(20節)。拿俄米說:「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20節),這不是對神的抱怨,而是在失敗中對神更深的認識。拿俄米是在摩押地受的苦,但她卻兩次強調神是使自己受苦的「全能者」(20-21節),表明她相信是自己的神在外邦的摩押地掌權。因此,即使拿俄米認為「全能者使我受苦」(21節),自己也「年紀老邁」(12節)了,她仍然願意「空空地回來」(21節)。因為她相信自己的神既能「降災禍」,又能「施平安」(賽四十五7);不管人把自己的生活搞到怎樣一團糟,當我們迴轉的時候,神永遠都會給我們重新再來的機會”
上面聖經的註釋提醒我們,當拿俄米的名字(甜的),變成瑪拉(苦的),那樣的日子極為不易。
想起浪子的故事,不也與以利米勒一樣?
神期待我們不再帶著羞愧,而是真正的悔改,回到神面前。
並給我們機會親近祂。
祂期待我們回頭仰望神,拿取自己的福份。
“拿娥米從摩押地回來了,她的媳婦摩押女子路得跟她在一起。她們到了伯利恆,正是開始收割大麥的時候。”
神如此眷顧需要的人,並不使任何一個需要的,沒有獲得拯救。
當拿俄米回到故鄉,恰巧就遇見大麥收割。
神總是安排的巧妙。
(路得記 1:1-22 和合本2010)
ns 15.158.61.4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