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作小說,有些想法可以分享給大家,說指導不敢當,我年資淺,也還在學習,所以本篇算是新手向心得分享吧,我只挑幾點我覺得重要或有趣的來聊聊就好,大家可以從中提取一些自己適合的部分,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1.不說空話
對我來說有時候形容詞就是空話,形容詞不是不能用,但最好搭配實際案例,這些形容才是有力量的,尤其是重點人事物,讓讀者實際看到,能勝過一堆空泛的形容。
舉例而言,你寫一個大俠武功頂尖、登峰造極、令人聞風喪膽等等,不如說這位大俠拿一根樹枝,孤身一人就把少林十八羅漢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且大是行有餘力,這樣就不用再多費唇舌形容,讀者也能感受到這大俠應該猛猛的。
同理,你要形容一個人重情重義,不如說他為了幫好友籌錢,把自己戶頭僅存的三萬元全領了出來拿給好友,這樣讀者就知道他這人很夠義氣了。
就像為人處世,不是很多人都說,實際行動比打嘴砲更重要嗎?很多時候,只用形容詞來塑造人事物就是打嘴砲,沒有讓讀者看到實際案例,讀者是無感的,當然一個故事可能有許多人事物需要塑造,所以我是建議至少重點人物的塑造,要盡量搭配實績來描寫,因為他們占故事的篇幅是最多的,就算前面先形容了,後續也盡量要補上實例,這個人物才是有力量的。
因為我最近在寫武俠,對金庸的作品比較熟悉,就用他來舉例好了,《笑傲江湖》裡面,金庸藉很多角色的嘴巴來誇獎令狐沖的劍法,舉例如下:
70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WIrg58xaD
a.
黑白子:「風兄的劍法高明,在下生平未睹。」「風兄劍術精絕,在下是一敗塗地。」
因為令狐沖剛剛才連續屌虐丁堅、三莊主、四莊主。
b.
泰山派道人:「奇怪,奇怪!這人的劍法,當真令人好生佩服。」
因為令狐沖在全無內力的情況下,與劍宗高手封不平拼鬥兩百多招,且出招怪異,沒人看得懂他用什麼招式。
c.
姓趙的老者:「請問這位劍法通神的少俠尊姓大名。」
因為令狐沖剛剛在拯救恆山派一役大殺四方,全場沒人擋得了他一劍。
70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KQOxxLyAa
以上例子都是先有實績,後續的形容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順帶一提,稱讚「劍法很好」這件事,金庸在書中大概就換了十種左右的寫法。
至於怎樣的實例才符合你想要的形容,這就取決於你的人生閱歷,什麼行為才算重情?聰明、智慧跟心機有什麼區別?如果對這些詞彙你沒有足夠的理解,有時候即便你寫出實例了,也一樣會說服力不足,因為從根本上你就沒想清楚。
2.虛寫實寫
塑造人物也有分成虛寫和實寫,實寫就是一般的寫法,一個人物出現在故事中,與別人的互動、對話、舉手投足,再到他做了什麼事,有什麼思想。
虛寫相對於實寫,就是用不出場的方式來塑造人物,比方說這個人物之後才會出場,或早早就不在世上,只活在回憶中,或者失蹤已久之類的,這樣的人物要塑造,可以有幾種方式,比方說出現在別人的談論中,或者主角看書的時候讀到這個人物,或者民間傳說等等。
舉個金庸的經典案例,獨孤求敗從頭到尾就沒出場過,自然是一句台詞也沒有,被提及也只有《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寥寥幾筆,但他卻成了武俠迷津津樂道的夢幻人物,時至今日仍不斷被提起。
他雖未出場,沒辦法秀一波讓我們看,但金庸讓楊過、令狐沖各學了他的部分武學,然後這兩個人就成了武林一流高手,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空間,只學一部分就這麼猛,那他本人有多強啊?當然他名字也取得很潮就是了。另外如王重陽、林朝英也基本都是用虛寫塑造的。
另一個案例是令狐沖本人,《笑傲江湖》前幾章令狐沖是沒出場的,金庸先讓林平之當主角,藉他的視角,去聽岳靈珊師兄妹、儀琳、定逸如何談論令狐沖,他發現不僅岳靈珊等人一直把令狐沖掛在嘴上,念茲在茲,他先前還去騙乞丐的酒來喝,之後又闖了禍給定逸師太臭罵。
當林平之說:「原來他們說了半天的大師哥名叫令狐沖。此人也真多事,不知怎地,卻又得罪這老尼姑了。」讀者就容易跟林平之一樣好奇,這人這麼會搞事,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這就為令狐沖的出場做了充分的鋪陳。
從以上案例可知,虛寫的目的就是給讀者增加想像空間,藉由不同的角度來描寫人物,因為人都有很多面向,即便是同一個人,他在不同人的嘴巴裡可能都是不同的樣子,讀者就可以藉由這些不同角度的描寫,去拼湊出這個角色的樣貌,以及說話者與本人的關係如何,然後等你拼湊到一定程度,本人出場,又能帶給你一些新的看法,甚至改觀,這種傳聞與真實的反差,也同樣是虛寫的醍醐味。
3.關於主線
主線劇情是許多作品重要元素,對我來說它並非必需的,或者說它不用那麼明確,很多作品即使沒有明確的主線一樣很優秀,就看你是走什麼流派的,但若劇情中有主線,它就會像船錨一樣,讓你寫作時有比較明確的依據,讓你的船不會飄太遠,若是新手寫作,我個人是蠻推薦定好主線的。
簡單的主線架構,我覺得Jump三本柱就是很好的例子,相比之下,死神就是主線很不明確的,一護先成了代理死神,認識夥伴,消滅禍害世人的虛,也沒什麼明確的目標,後來救露琪亞,對付藍染,都是遇到事情或困難之後,一護再去想辦法解決。
火影忍者的主線也比較模糊,但鳴人至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成為火影,至於要怎麼成為火影,是要打敗哪個反派,或是修練成什麼忍術,或者通過什麼試煉,這些都沒個詳細的規則,所以我們只知道這是鳴人成為火影的故事,但具體要怎麼做,也不太清楚。
與前面兩者相比,海賊王的主線就很明確,海賊王一開始就告訴讀者,魯夫的夢想是要成為海賊王,那要怎麼成為海賊王?就是要航行偉大的航道一圈,到達最後的島嶼,找到大秘寶的人就是海賊王。
這就是一條相對明確的主線,所以當魯夫再次抵達紅土大陸的時候,讀者心裡會有個底,知道這趟旅程大概到一半了,隨著主線衍生而來的,如歷史本文、空白的一百年、All blue、找齊10名伙伴等等。
這些與主線息息相關的劇情,就容易變得更吸引人,因為對主線沒興趣的人也許早早就棄坑了,有興趣的就會成為讀者,也更容易對這些主線相關劇情有興趣,就像以前看柯南,很多人只對有黑衣組織的篇章感興趣,因為那就是主線。
4.遣詞用字
我們在看文寫文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文句不順或有些生硬,有一部分就是遣詞用字的緣故,再精確一點地說,我覺得遣詞用字的功力,就是體現在用詞是否精準,能把最適合的詞彙安插在最適合的情境裡,以及運用的詞彙作者是否真的能駕馭之上。
在同一個情境下,我們常常有很多近義與同義的字詞可以選擇,不過很多詞彙即便你在網路上查詢,意思是相近或相通的,它們還是可能有細微的不同,而且也有常用與冷僻的差別。
一般來說我會盡量少用冷僻的字詞,因為少見的字詞成語,對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想一下,甚至特別停下來查才看得懂意思,這種情況的比例越高,讀者看文的體驗就越差,也越容易疲乏,因為沒辦法好好吸收故事內容或文字想表達的意思,會一直被打斷。
若是為了追求藝術性而用冷僻的詞彙就可以,但我認為要追求藝術性或美感,前提是作者已有足夠的文字能力,如果基礎都不好就想裝逼,那你的文章就會搖搖欲墜、漏洞百出。
有一種情況我會用罕見字詞,就是這個詞彙我已基本掌握,也很了解怎樣的情境最適合運用,而現在剛好就是最適合的時候,那我就會選擇那個字詞,也就是當用則用,而非為了裝逼而用,如果明明還無法駕馭就硬要用,文字就容易看起來生硬不順。
至於哪些字詞是冷僻的,這就取決於你的閱讀量,你看過越多文章小說,自然就更知道哪些字詞出現率比較高了,比較速成的方式就是看同類的文字,比方說我寫武俠,那我就多看看金庸、古龍、溫瑞安之類的,看看大前輩都是用哪些詞彙描寫不同的情境。
不過速成通常根基就會不穩,所以大量閱讀各種文字並持續練筆寫作,對我來說才是王道。
5.個人品味
之前有作者聊到藝術創作跟文字寫作,這的確是兩件不同的事,但容易被混為一談,文字寫作比較像寫作行文的基本文字能力,比方說遣詞用字、文句通順程度、詞彙儲備量、段落安排等等,藝術創作則是為你的文字賦予特別的風格或氣質,讓它有一定的獨特性或美感。
至於要怎麼為自己的文字賦予風格或美感,我覺得個人品味也很重要,如果自己對於怎樣的文字是有美感的,或者有獨特氣質的,自己也不太清楚,那自然也分不出自己創作的到底美不美,走的又是哪種風格。
這裡說說我覺得品味可能可以怎麼培養,以古風詩詞來說,多讀是首要條件,多讀了之後自然會發現,其中某些句子特別能打動我們,我們就要想辦法去理解為什麼這句特別好,只說很美、很有意境、很感動,這些形容太模糊了,也不是賞析說美它就美,而是我們自己為何會被感動,我們必須去深究背後的原因,以後看到其他詩詞,我們才知道好在哪裡,也才會知道要怎麼感動讀者。
舉例而言,我寫武俠小說,描寫俠的詩詞很多人都知道李白的《俠客行》,這首詩可說金句連發,完整描繪出一個俠客從外貌到言行舉止,再到所作所為的俠士全貌。
像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就是說俠士武功高強,而且行蹤飄忽難料,但重點是後面兩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前面他十步殺一人,頗有屌虐全場的感覺,但屌虐完之後揮揮衣袖拂衣而去,功名什麼的一點都不在乎,古時大俠一向推崇施恩不望報、為善不欲人知等等特質。
若完成了一些事就想炫耀,想出名,這樣的氣度就未免小了些,所以對我來說「事了拂衣去」這種瀟灑的氣度,比他「十步殺一人」的高強武功更帥更有魅力。
在我們像這樣去理解詩詞之後,以後再看別人描寫俠客的詩作,你就會漸漸分得出哪些人描寫的俠客,更接近你心目中的俠客,你就會漸漸有自己的品味了,其他寫風景、寫國仇家恨、寫愛情的詩詞也是一樣的。
6.古風取名
古風名字該如何取,就我所見有兩種流派為大宗,一種是有意義的,一種是美的,當然也有兼備的。有意義的,就是取名者寄託了一些想法在這個名字上,美的,就是你光看名字,就能感受到文字傳達的意境或畫面之美。
先說有意義的,射鵰英雄傳的郭靖、楊康是丘處機取的,意思是希望他們不要忘了靖康之恥,要記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楊過則是郭靖希望他知過能改,這就與美感關係不大。
而美的,如王語嫣「語笑嫣然」,從名字就可以想像一個美女嫣然一笑的樣子,葉孤城的「一片孤城萬仞山」這是「孤城」的意境與風景之美,或者如周芷若,芷是一種很香的香草,岸芷汀蘭都是水邊美麗的花草,就是說她人如芷、蘭般秀美芬芳。
但其實芷若跟如花的取名邏輯是差不多的,但品味或詞彙量不夠就會取成如花,而有品味的大佬就可以取成芷若。
順帶一提,其實如花未必不美,如花的問題在於「花」實在太常見了,越常見的字就越難取出好名字,因為俗氣,誰不知道花?另一個問題是「花」不夠精確,花是哪種花?而「如」也比「若」常見。
所以常見的字還能取出好名字,那就足稱高手了,比如「龍」字如何取出不俗氣的好名字?霹靂布袋戲有個角色聽說是董事長親自賜名的,叫「疏樓龍宿」,疏樓與星宿都是比較秀雅且寧靜的,這就很好的平衡了「龍」字的霸氣與張揚,我覺得就取得挺好。
一般來說要取名時,我都是上網找詩詞來看,主要看的是不同詩詞表達的意境,有沒有我想要的,以及還有哪些字可以用,但我卻沒想到的。
古風取名也可以參考大佬,如果從美學角度來看,我覺得金庸女角名字取得好,古龍男角取得好,而且有些是有一定邏輯的。
舉例而言
傅紅雪、葉孤城、岳靈珊、花滿樓、李清露(姓氏+形容詞+名詞)
李尋歡、楚留香、西門吹雪(姓氏+動詞+名詞)
7.作者雜談
這個只是點小建議,我覺得小說連載到一半,有時候可以寫些花絮,或作者的碎碎念,有時候讀者讀了很多章節,也需要喘口氣,同時這也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機會,你可以寫寫你對這部作品的想法,或有些書中沒寫到的設定,或寫到一半有什麼感觸等等。
就我個人的經驗,目前連載17萬字,約80幾章,有發過兩次作者雜談,迴響都比正篇好上不少,我覺得作者們可以考慮一下,不過也不建議太常發,太常發就不稀奇了,而且如果沒料硬要發,以後大家也許就不愛看了,當然開車車也是短期暴衝的方式之一,大家都懂der。
呃......不知不覺就寫了不少,以上只是點經驗分享,我自己也還在學習,大家一起加油,不足的地方再請各路大佬補充了,感謝各位!
ns 15.158.61.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