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寫於2016年9月)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YbQ8LPaQ4
這是一個無父的世代。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9ezqGYXVxq
無父(Fatherless),並非單親家庭之意,而是成長楷模角色(Model Role)的缺失。
因著忙於工作糊口,或者因中國傳統而不表露情感,父親形象在我們的認知中總是有相當距離。或是嚴厲,或是呆板,鮮少見有親密。
父親的缺席(Absent of Father),率先遭殃的是母親。欠缺父親的滋潤和保護,母親會落入乾旱之中,迫得起來担起保護子女的責任,表露出逞強而尖酸的姿態,或多或少影響了子女對男女性別角色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子女會看到剛毅的女人楷模,產生「女人很強悍」的認知,女兒會依樣畫葫蘆成長,兒子則可能變得怯懦懼內,妨礙將來的兩性關係發展。
無父的兒子,失去了可供參考的楷模,不曉得何為「男人」。父親的關鍵作用,在於鼓勵子女外出冒險,故與父親關係良好的子女普遍而言更有勇氣面對陌生人,社交技巧也較為良好,有父親陪伴成長的兒子亦較有勇氣承擔責任。更重要的是,兒子從父親學習男人這個性別,沒有了父親就只能訴諸外求,在成長的過程中從朋輩、兄長、老師、其他家庭長輩,甚至上司學習,極容易沾染男性特質的陰暗面如暴力、侵略性等。
無父的女兒,失去了認知異性的最佳對象。與父親親密關係的缺欠,窒礙了女兒的情感成長,亦令她缺少在幼年時與異性實際互動的機會。與兒子類似,無父的女兒相較缺少勇氣,不擅面對陌生的環境與人物。無父的狀態帶入兩性關係中,女兒就會產生與異性溝通的困難,亦不乏走偏者以為可用身體綁住男人的心,最後落得傷痕纍纍的結果。
一個無父的兒子或女兒經已令人痛心,我們的世代卻滿滿都是無父的受害者。沒有了父親,我們高舉「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旗幟,透過悖逆、違反固有的規條和傳統嘗試證明自己不再需要父親。強調相對、不確定,好隱藏內心迷失的自己。
無父的世代,是一個迷失的世代(Lost Generation)。
迷失的羊需要牧羊人去尋找;我們也需要父親來尋找。
聖經故事中,耶穌講過這麼一個關於父親的比喻。一個極為富有的財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為父親打理家族生意,小兒子則是標準敗家子,在父親仍在生的時候跟他索取屬於自己一份遺產。父親相當寬容,面對小兒子這種跟詛咒自己早死無異的舉動,他仍允准了這個要求,把小兒子的份給了他。得了這筆財產,小兒子離開家鄉,跑到外面去揮霍,結交了一班酒肉朋友花天酒地,好不歡樂。然而當錢財散盡,曾經一起吃喝的朋友紛紛離小兒子而去。小兒子無所依靠,飢寒交迫之下恨不得能拿豬吃的豆莢來吃,最終他醒悟過來,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家可以回去,雖然不大可能重得以前的地位,但至少可以當個雇工糊口。
殊不知當小兒子回到家的時候,居然得見父親苦苦等候自己,父親還急急跑過來擁抱自己,不計前嫌的恢復他作為兒子的身份,更為他大宰牛羊設宴慶祝。大兒子因眼紅而大怒,抱怨父親偏心小兒子。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LKWTeMf4t
「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加福音》15:31-32
這是父親的回答。
你,和我,都是迷失的兒子和女兒。
這是個冷漠而疏離的世界,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最終的家。
世上真的有這麼一位父親,正在等候著我們醒悟歸家。
回來吧,我失落的家人,父親在等著你們。4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BmDTm33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