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
江林鹿已經長成了大小夥,身高185公分,身材勻稱,肌肉緊實,幹淨利索的寸頭下面是一張剛毅且棱角分明的臉,活脫脫的就是個大帥哥。
當然,他身後還是少不了一條“小尾巴”——美麗的伊勢穀美子。
進入“根”組織亞洲大區東亞基地以來,江林鹿除了日常學習和訓練外,還經常泡到圖書館看書,他看了很多書,很多很多的書,古今中外均有涉獵!
可能是找到了重返“校園”的感覺,他異常珍惜能夠重新學習的機會,十年來所有科目考核從未跌出前五名,且很多科目長期都是一二名。
這天,是間諜班最後一學年的一堂物理實驗課。
所有學員早早按座次落座就位,黑板上用白色粉筆寫著一段英文句子:“不要輕易相信眼睛看到的,你看到的有可能只是真相的冰山一角,甚至可能是真相的扭曲顯現——雙縫幹涉實驗!”
“叮……”上課鈴聲響起。
一個頭發略長,不修邊幅的外國老頭走進教室,這是間諜班的物理老師克裏斯托弗·貝克,只見他蓄著棕黃色絡腮胡,架著黑框眼鏡,卡其色的西裝穿在身上感覺有些大,背略為佝僂,走起路來倒也不慢。
“安靜,學員們,今天是實驗課,實驗名稱叫雙縫幹涉實驗。之所以安排這次實驗,目的是想告訴你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要輕易相信眼睛看到的,你看到的有可能只是真相的冰山一角,甚至可能是真相的扭曲顯現。’”
“好了,各位。接下來我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雙縫幹涉實驗的由來吧!”克裏斯托弗說:
“這要從1913年說起,當時有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叫波爾,波爾在一次實驗中,提出了氫原子的量子化假設,這是整件事情的開端。”
“波爾的實驗大致是這樣:氫原子在受到光照時會吸收能量使電子躍遷。在釋放能量時則會放出光子,從而發出光亮,波爾從中得出了有關躍遷能量的方程。”
“但這個實驗其中有一些問題,粒子性並不能很好地解釋。於是在不久後的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他不同於前人的想法,認為電子也可能是一團波,只不過在一個範圍內很密集的運動。巧的是,他的理論剛好驗證了波爾在之前實驗中得出的公式。在他的理論證明之下,人們認為這種新觀點也是挺有道理的。”
“緊接著在兩年後的1926年。物理學家薛定諤也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得出了一條著名的方程——薛定諤方程,也就是波的演化方程。他把原先的波建立了一個函數模型。而這個波函數就好比一個盒子,而電子就好比盒子中的一個小球。這個小球在盒子中運動,我們並不能確定他的位置,只有測量才能知道,而盒子和小球這一整體,正是為了說明電子的表現形式——波,這些還助力他拿到了諾貝爾獎。”
“不過無論是傳統的粒子學說,還是新出現的波動學說,都不能完美的解釋很多量子實驗現象。”
“這時新的學派也就應運而生——哥本哈根學派,老大正是上面我們提到過的波爾。這兩種學派的爭端,可以說是由他的實驗作為開端,現在他自然想用一種方法來統一這個問題。”
“既然兩個學派說的都有道理,幹嘛不把它們合並起來?也是他提出來的互補原理,簡單說就是。一直在不同的探測下顯示出不同的性質。用粒子的探測方法,如屏幕法,探測出為粒子性。用波的探測方法,如幹涉法,這顯示出波動性。也就是認為兩種性質粒子都有。”
“而這一學說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波恩’則提出概率詮釋。他認為,波函數是概率,只有探測才知道,那個盒子中的小球,到底在哪?這也間接認同了粒子的不確定性。”
“但是認可波動說的科學家肯定是不滿意這種說法。於是,雙縫幹涉實驗,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誕生了。”
“雙縫幹涉實驗,指的是在一個粒子發射器和銀幕的中間放上一個帶有兩條豎縫的隔板。當粒子發射器發射出大量電子,屏幕上會顯示出黑白相間的豎直條紋。這是由於粒子顯示出波動性,發生了幹涉。”
“波恩隨即反駁,用它的概率詮釋也能解釋這種現象,他認為只是粒子落在光斑條紋上的概率大,落在其他條紋上的概率小。不過的確有這種可能。”
“於是波動學說的科學家又要求發射頻率減緩。每次只發生了一個粒子。如果此時還能形成幹涉條紋。那麼粒子一定就是波的形式。而隨著粒子一個個打到銀幕上。最終形成的果然還是幹涉條紋。”
“波恩反駁。無論是單個粒子的累積還是多個粒子的幹涉,這依然還是概率問題。”
“沒辦法,波動學說的科學家,只能再找方法證明。於是他們想到用儀器來觀察這個電子。如果這一個粒子,同時通過了兩個豎縫,自身形成了幹涉,那就說明它是波。”
“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人們去用儀器觀察,粒子只從其中一個縫中穿過,最終打在銀幕上的粒子卻只形成了兩條和縫隙相對的光斑。也就是說並沒有發生幹涉現象,這和第二種實驗結果不同,僅僅只是因為觀察了粒子。也就是說觀察改變了粒子表現出的性質。”
“而哥本哈根學派,本來就認為粒子的性質是不確定的。這也和我們現在人認可的波粒二象性相同。”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不觀測雙縫幹涉實驗,實驗結果就是明暗相間的條紋,粒子呈現波性;一旦觀測,實驗結果就是兩條杠,粒子呈粒子性。”
“怎麼樣?學員們,是不是很詭異。不過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不認可這種觀點的,還是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就是出自對這個現象的評價,他認為一定是有某些人們沒有發現的隱藏變量控制著兩種結果,而不是因為觀察。”
接著克裏斯托弗先生開始擺弄起實驗室裏面的一臺設備,幾分鐘後,一幅滿是明暗相間條紋的圖案出現,“這是光子波性的圖案。”克裏斯托弗說:“下面我會加裝觀測設備。”不久,一幅兩條杠的圖案出現在大家眼前。
“哦,天呐,看到了吧,我親愛的小朋友們,這該死的玩意兒你觀測它的話它是一個樣,你不觀測它的話它就是另外一個樣。現在相信我寫在黑板上的這句話了吧,不要輕易相信眼睛看到的東西,因為你看到的都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真相!當然,它也有可能就是真實的,以後你們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如果遇到什麼不可思議的事都不要大驚小怪,因為一切皆有可能。”
江林鹿舉手,“克裏斯托弗先生,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
“當一個光子穿過一條縫隙後出現了幹涉現象,可是這個光子和誰進行了幹涉呢?和自己嗎?”
“可以這麼說吧。”
“可是自己怎麼和自己進行幹涉?就像我怎麼可以同時跳進兩條河裏面。”
“這個問題我們會在後面的課程中去學習,這裏就不再進行深究。”
江林鹿又想起了白色絲絹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一段話,便問:“克裏斯托弗先生,物質是不是都可以一分為二的切成兩半,比如一個面包,我可以一刀切成兩半。”
克裏斯托弗:“理論上是這樣的。不過到誇克這個級別就不行了,誇克是現有科學下的不可分粒子,已經切不成兩半。”
江林鹿:“哦!可是誇克既然存在,存在的話應該就可以在理論上把它劈成兩半!”
克裏斯托弗:“好吧,理論上可以這麼認為。另外我建議你要非常小心地面對這個問題,從數學的角度似乎可以無限切成兩半,但從物理角度看的話,物質小到一定程度或者大到一定程度可能都將不能維持住原有的物理形態。”
江林鹿:“那麼我在理論上無限次的將它劈成兩半,最後會剩下什麼?”
克裏斯托弗“這……我還真回答不了你,也許就只剩下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也許什麼都沒有!”
江林鹿:“可是如果物質被無限次劈成兩半,最後什麼都沒有的話,那不是意味著能量就不守恒了嗎?”
克裏斯托弗:“哦,天呐,95215,你這是什麼觀點和邏輯?”
江林鹿:“如果物質被無限次劈成兩半,最後在物質的有形之上什麼都沒有的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存在’可以無限次劈成兩半,最後在物質的有形之上只剩下‘空’,濃縮來說就是‘存在’可以變成‘空’。再用逆向思維反推,那麼‘空’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變成‘存在’,也就是‘空’可以變成‘存在’。既然‘空’可以變成‘存在’,那麼能量怎麼守恒,畢竟能量也能減半,不是嗎?克裏斯托弗先生。”
克裏斯托弗:“哦,上帝啊!我已經無法回答你的問題。不過我要向組織匯報,推薦你轉班到實驗室繼續深造,不管你的這份言論是對還是錯,但你真的很有想象力,你實在讓我太驚豔了,孩子!”
躺在宿舍的床上,江林鹿還在被今天的雙縫幹涉實驗所震驚著,這已經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觀測是一種結果,不觀測又是另外一種結果。世間居然還有這等事。”
想著想著,又從被褥下面翻出了那張白色絲絹,又看到了那段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江林鹿喃喃自語:“因緣和合,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緣起性空,因而是空,有意思!”
“根”組織東亞基地的某個會議室內,眾人正在討論著江林鹿轉班的事宜,盡管克裏斯托弗·貝克強烈推薦江林鹿去實驗室,但高層大多數人認為江林鹿的言論純屬臆測,沒有准確的科學論證,否決了轉班提議。
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50QSmqpw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