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後再沒有人提起當天對話,大家還是維持著一起讀書、一起種地的好情誼,也沒有人去向明禾說些什麼,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幾個大男孩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優長,對明禾愈發體貼關心。
明明農事暫停,謝苗也說了放大家幾日假,元宵之後再來讀書練字,可是眾人還是天天到謝家去轉悠,一到辰時幾個男孩就往謝家去向謝苗、趙華年問安,隨時看到什麼須要幫忙的雜活二話不說就捲起袖子搶著幹,趙華年和謝苗連著兩日要到縣城裡置辦年貨,一夥人吆喝著就一起護著板車護著青禾要跟去幫忙。
謝苗想著到縣城單程一趟就得費掉近一個時辰,看看眾孩子們,他思索了一會。
「去縣城一來一回實在太耽擱你們的時間,」謝苗道:「小四家裡年前想必很忙,阿忠和阿和家裡一定也有很多事要做,還是讓阿辰和阿義跟著我就好……」
他一句話沒完,王小四、董忠和張六和已經急得不行,立刻就發話。
「師父別這麼說,過年前買豬肉的人雖然多些,不過我娘說了不用我幫忙,她要我多在師父家盡弟子之道,還說過兩日讓我拿兩條醃肉過來當節禮呢。」
「我家裡也是這麼說,我爹說他已經把做堆肥的訣竅都教給我了,要我有空就跟著師父做事,順便好好照顧那些地,他說只要來年能得好收成,那比我整天在家閒晃來得有用。」
「師父別趕我回家,書上說的『有事弟子服其勞』,如果他們都來幫忙光是漏下我一個,我爹知道了也會罵我不懂事的。」
眾弟子臉上都是難掩急切緊迫之情,倒把謝苗嚇了一跳——不過是去縣城置辦年貨,哪裡就這麼嚴重了?
王小四等人卻都還是神情嚴肅認真:「師父,你帶上我們,我們一定認真幫忙!」
「那……好吧,大家一起出門。」謝苗對趙華年道:「我們今日這麼多人,到了縣城就兵分兩路,妳帶著幾個孩子買年貨,我帶著幾個孩子到糧行果行裡走走,騾子和板車跟著我,妳買了年貨就讓明禾和孩子們幫忙提東西吧。」
一時間幾個大男孩都熱心得不得了:「我來幫著師娘吧。」
「師娘帶上我,我搬東西力氣最大了。」
「我最細心,還可以幫忙照顧青禾。」
「我跑得快,師娘要買什麼我都能幫忙跑腿!」
眼看四個同窗爭先恐後都想跟著師娘走,蕭北辰當然知道是為什麼,他看向明禾,強壓下心頭意念——師父既然要去糧行果行,他也該跟著去學點東西。
「我跟著師父吧,」蕭北辰輕道:「我雖然力氣不大,還是幫得上忙的。」
「那好,」謝苗做了最後分配:「阿辰和阿和跟著我,其他人跟著你師娘去吧,最重要幫忙照顧好青禾,買完東西辦好事,我們就在城門口茶館前會合。」
於是眾人帶好乾糧飲水,讓趙華年和青禾坐上板車,就一路往縣城方向前行,沿路也遇上幾個要往縣城辦年貨的鄉里鄉親,李義兩個哥哥赫然在列——他們帶著養得肥壯的蛐蛐兒準備到縣城裡賣給鬥促織場。眾人一一打了招呼,鄉親們看謝苗這一行聲勢浩大全是孩子,倒也有趣,乾脆大夥結伴齊行。
一路上幾個孩子圍著明禾說說笑笑,謝苗也和同行鄉親們閒聊收成的狀況,以及城裡現時的糧價、果價,就這樣一個時辰後,終於來到縣城外。
時近年節,縣城中熱鬧非常,全是由鄰近莊裡趕來置辦年貨或做買賣的村人,城中各個店舖也都預先掛滿紅綢和春燈,舖子裡的夥計笑臉迎人招著客,賣的都是應節商品:「咬春」的蘿蔔、過年煮的匾食、春糖春果春酒、雞鴨魚肉、貼的門神春聯、新衣新鞋……應有盡有,大街小巷萬頭攢動,人人興高采烈,都沉浸在過大節的歡樂氣氛中。
一眾人進了城門分頭行事,王小四、明禾等人帶著青禾,跟著趙華年就往最熱鬧的西大街直行,蕭北辰和張六和則跟著謝苗往南大街糧行果行走去。
過年人人都要把家裡米桶米缸裝得滿滿,圖個「倉滿糧餘」的好意頭,所以就算專販果糧的南大街的人潮沒有西大街來得多,但也比往日熱鬧不少。謝苗帶著蕭北辰、張六和一起進了豐昌糧行,糧行的陶掌櫃立刻就上前笑臉相迎。
「謝兄今日怎麼得空到小號來了?快快請坐。」陶知笑著問候:「這兩位是?」
「這兩位是我小徒弟,這是張六和,這是蕭北辰,只叫他們阿和、阿辰便是。」謝苗眼神示意:「快向陶掌櫃問好。」
兩人一起恭敬行禮:「陶掌櫃好。」
陶知看著兩個大孩子也笑著點點頭:「好,好孩子。」
謝苗道:「陶掌櫃這兒專營糧食買賣,也賣豆麥穀種和堆肥,有什麼想買、想知道的也都可以請教陶掌櫃。」
又對陶知說道:「我這兩個弟子正在學堆肥和種地,他們今年想在地裡種生薑和山藥,山藥豆我有現成的,不過我的薑塊只怕沒有陶掌櫃這邊好,所以才想著帶他們倆到這兒來看看,晚點我們還要帶些大米回去過年。」
「可巧我這兒正好有時雲村吳家寄賣的薑種,」陶知熱心推介:「謝兄你也知道,時雲村吳家的薑種辛香嗆辣兼有,他家昨日才拿了些過來寄賣,謝兄可要看看?」
這一帶鄉村鄰里種地各有各的拿手絕活,有的擅長種豆植麥、有的擅長栽果蒔花,時雲村吳家就是種薑的一把好手,他家薑種自然是好物,謝苗聞言當然意動,看向兩個孩子的眼神,就知道他們倆也好奇。
「我們看看吧。」
陶掌櫃笑著領他們三人進入糧行後院一處土屋,屋子方正整齊,通風敞闊,裡頭到處擺著許多大木架子,架上排列的大木盒裡堆疊著各色糧種,有零餘子、有大豆、有麥穀、有花生,當然也有生薑。
陶掌櫃珍重自上方架子裡抽出一個大木盒放到三人眼前條桌上。
「謝兄請看,這就是今年吳家的薑種。」
謝苗拿起盒中沾滿灰土的薑塊仔細端詳,舉到鼻前一嗅,滿意點頭:「吳家的薑果然名不虛傳。」
又傳給蕭北辰和張六和,示意他們跟著聞一聞:「看這薑塊結實飽滿,表皮完整,嗅起來還能聞出辛辣味,果然是好東西。」
兩人聞了聞薑塊,又拿在手上反覆把弄,蕭北辰問:「那我們就買回這薑塊做種麼?」
「我那兒薑塊不如這個好,不過兩樣都可以種來試試,今天買些回去吧。」謝苗又轉對陶掌櫃道:「我就幫我小徒弟訂下這些薑塊,都是老主顧了,價錢上你可得關照關照我們,小孩兒才開始學種地呢。」
「謝兄這話說的,咱們是常來常往的交情,我當然會關照你小徒弟。」陶掌櫃看著蕭北辰:「你叫阿辰是吧?待會我就和你師父挑些好薑塊給你,年前薑價已經起漲不少,不過我還照舊價算給你吧。」
「多謝陶掌櫃,」蕭北辰感謝不已,又轉向謝苗:「多謝師父。」
他明白陶掌櫃會願意這樣相幫是因為謝苗的緣故。
陶掌櫃當下覺得這大孩子還挺懂人情世故的,又笑道:「除了薑種,我這兒還有些其他好東西你也可以看看,有不懂都可以問我。」
「謝謝掌櫃,我才開始學,的確有很多事想請教。」蕭北辰恭敬一禮,又笑道:「師父教我山藥和生薑很吃地力不能連著種,所以明年我要種大豆和紅薯,也想學學怎麼挑好種子;另外阿和家裡的堆肥很好,不過我們也想看看這裡有沒有更合用的。」
陶掌櫃當下看出這個少年的確很有心,便也幫著出主意:「其實要輪種,大麥也很不錯,我這裡也有好麥種。」
「我那地只有兩畝不到,且一起種地的沒有大人,只有我們六個差不多年紀的同伴,所以種麥恐怕照顧不了。」
的確,種麥須要精耕細作,很費勞力,只靠六個大孩子想種好大麥只怕是不切實際,陶掌櫃略一思索就知道大豆、紅薯和生薑、山藥輪種是謝苗考量弟子們實際條件想出來的調節之道。
陶掌櫃點了點頭:「大豆和紅薯搭著種的確可行,其實落花生也很合適,又能榨油又能入菜又能做成點心,也能貯放得比紅薯久……對了,你們用的什麼肥料?」
張六和見問,連忙回話:「是我爹爹教我們做的,主要是落葉、腐土、豬糞和馬糞。」
「這就很不錯了,如果再加上雞糞就會更好,」陶掌櫃道:「倘若想試試我這裡也有,你們可以帶些回去。」
最後蕭北辰在陶掌櫃處帶走不少薑塊,買了一麻袋雞糞,並且問到許多栽種山藥、生薑、大豆和落花生的竅門,陶掌櫃也教了他們雞糞肥的用量和用法,他們在豐昌糧行勾留許久,最後謝苗又帶走兩大袋麥子,這才向陶掌櫃的告辭,走出糧行,蕭北辰和張六和都覺得今日收穫頗豐,臉上也帶出心滿意足的笑容。
「多謝師父帶我們到糧行來,」蕭北辰笑道:「今天真是學到很多東西。」
「是啊,都是託師父的福,回去我就把這袋雞糞肥摻進我們堆肥坑裡。」張六和眼睛閃閃發亮:「我愈來愈覺得明年我們那塊地一定能大豐收。」
「只要天公作美加上你們用心種地,來年收成本就不用擔心,『天道酬勤』啊,」謝苗笑看著兩個弟子,話聲中有滿滿的鼓勵和期許:「這雖是老話,卻也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明白了師父,我們一定用心。」張六和又問:「接著還去哪兒呢?」
「接著到隆慶果行走走,我在那兒寄賣了棗子,今日來也是特為向姜老闆收帳款的。」
於是師徒三人又走向斜對過的果行,果行老闆姜貴熱情將三人延入店內,謝苗同樣向姜老闆介紹兩名小弟子,又問了棗子發賣的情況。謝苗的棗子香甜脆爽,個頭還大,年節下擺出來看著就喜慶,送禮、祭拜都很相宜。過年間誰都捨得多花錢辦些好年貨,所以謝苗的棗子價格雖高,還是一搶而空。
結清貨款之後,姜老闆也推介了舖裡一些好果苗,不過謝苗本就照護著山上兩百棵梨和棗,蕭北辰他們種的也不是果樹,所以只是看看,大家都沒買。
姜老闆倒是和和氣氣的:「如果沒有中意的果苗也無妨,我們這兒也有果脯賣,大節下有很多人買回去當春糖用的。」
蕭北辰倒是想起青禾心心念念的東西,因問:「姜老闆這兒有西瓜苗麼?」
「現下還沒有,來年開春就會進貨。」姜老闆笑了:「可要替阿辰你留一批?」
「呃,其實我只要種兩三顆……」蕭北辰說著也有點不好意思:「可以請姜老闆替我留麼?」
「當然好,」姜老闆不以為意,反而笑著安慰:「你才初種瓜也不適合一次種多,先種幾顆試試是好的,種得好了可以再多進些,等我這兒瓜苗到了你就和你師父一起過來取吧。」
「謝謝姜老闆。」
ns52.14.160.1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