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及出版緣起
我曾是重性抑鬱症的患者,從1997年開始,由精神科醫生作出診斷,一直至今(2012年),已經踏入第15個年頭,我曾試過幾次自殺但都奇蹟獲救生還,需多次進入精神病房接受治療。回想當初得知自己有這個病,對其了解甚少,社會上亦缺乏有關這個病患的討論,而精神病或情緒病更是一個禁忌似的。那時互聯網的技術發展仍屬起步階段,沒有寬頻上網這回事,仍是要倚靠固網電話56K連線,要在網上尋找資訊並不是易事。於是我四出找尋有關這個病患的書本,閱讀相關書籍是認識抑鬱症的一個重要來源。
可是當時我發覺坊間找來的書籍,很大部份都從純醫學角度去解釋這件事,比較注重學術理論層面的表述。此外,亦以外語翻譯及台灣作品居多,本地中文作品則是寥寥可數。眼見其他疾病都已經有相當多的病患傳記或著作,而抑鬱症卻不然,當時的我很希望能看到有抑鬱症康復者,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分享對抗病患的心得。可惜的是當時在坊間實在找不到這類作品,直至近年情況才有所改變。
另一方面,我自己在對抗這個病患的漫長過程中,由於起初缺乏好的引導,所以一路上都是如履薄冰,摸黑走路。現在回想,當中有很多失敗的經驗,有時候在繞圈子、走迷了路,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及精力;當然,間中亦有經過艱苦奮鬥後的成功經驗。2004年在病情較穩妥的時候,我開始有一個大膽的構想,與其等待別人分享,何不率先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經歷?可不可能由自己親身的經驗,以小說的體裁寫成書本,讓廣大的群眾閱讀呢?可惜,這個構想,一醞釀就是五、六年的時間。直至2010年,這個念頭始終揮之不去,偶然與心理治療師提起,她極力鼓勵我開展創作;於是我決定大膽動筆,親自撰寫此書,親身分享對抗抑鬱症的心路歷程,創作一部具有香港本色化的作品,以補充坊間的不足。
本書內容大綱與主旨
本書的內容以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作為藍本,所以書中內容都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並以小說的體裁寫成,算是較為創新的寫法,既打破傳統病患傳記的平淡,也擺脫傳統講述抑鬱症的書本容易流於理論性及沉悶的缺點。我希望讀者能懷著一個聽故事的輕鬆心情去閱讀我的作品,透過故事,書中留有不少啟發讀者思考及反省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發掘寶藏,而不是由我直接講出來。故此,故事的主角雖然是我自己,但我仍採用了「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的方法去演繹這個故事。
本書的內容描繪男主角銘悠對抗抑鬱症的心路歷程及他如何發現藍色憂鬱對人的正面意義,亦即如何經歷一個「在垃圾堆中尋寶」的過程。本書絕不是個人傳記,所以讀者不會看到流水賬式的編年紀事。此外,講述的故事由1997至2004年間所發生的經歷,當中涉及的人和事實在太多,不能一一講述,只能取材重要的訊息傳遞給讀者,因而改編及適度的剪裁是無可避免的寫作技巧,我已經將故事及人物盡量貼近真實的了。
本書有三大主旨,希望做到及讀者能夠注意:
1. 揭開抑鬱症病人對抗病患的辛酸,鼓勵有相同病患的人努力抗病,戰勝抑鬱;
2. 讓患者家屬及親友了解病患,懂得如何適切地幫助患者康復,並與之和諧共處;
3. 喚起社會大眾對情緒病或精神病的認識與關注,希望大眾能消除對此歧視與偏見。
讀者注意事項
本書由於是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為了保障當事人的私隱,所有人物皆用了化名,包括作者自己在內。
本書以「憂鬱症」等同「抑鬱症」,並交替運用這兩個詞彙。
本書並非嚴謹的醫學書本,故事涉及到的醫學知識不能作為專業權威引用,僅供參考而已。讀者如有疑問,應請教你的家庭醫生或精神科醫生。
與我聯絡的方法
讀者閱後如有任何意見回饋或疑問,想與我聯絡,歡迎電郵給我,我的電郵地址為:blueiscolor@gmail.com
最後,希望讀者能有一個愉快的閱讀旅程。謹祝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銘悠15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uz64eNytb
2012年初版15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CNKLhFwBV
2022年修訂版
15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NionjZ5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