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禮記。孔子閑居》有如右一段說話:「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如果,春不春,夏很夏;秋沒秋,冬不冬……
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思果 先生(蔡濯堂,1918-2004)寫過一書名為《香港之秋》,三十多篇文章裡也有同名的文章《香港之秋》。他說過:
「香港之秋和別的三季不同,就在晴爽一點上。我總覺得這裡的夏季太長,熱倒不頂難受,濕卻濕得人周身都“粘肌骨疊”的,差不多有半年之久﹔彷彿陰曆年一過,就是夏了。夾在當中的春天就像要人赴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至於冬天,陰濕的時候似乎多於晴寒,氣溫並不太低,卻很冷。而秋呢,一陣乾風吹走了濕,吹去了暑,還吹散了天空飄不盡的雲。」
思果先生曾在中文大學任教,旅居中港台美等地,或許對香港冬天不大熟悉?尤其是今天,香港的冬天就是沒冬天,至多是清涼(Cool) ,曾幾何時的寒冷(Cold) ,卻也只殘留在筆者小時候的記憶裡……
真的,小時候很寒冷;而且好些日子很像思果所言:「冬天,陰濕的時候似乎多於晴寒,氣溫並不太低,卻很冷。」尤其聖誕前後,記憶中總下冷雨,夜中淅淅瀝瀝以伴我入睡,穿上棉襖都感到寒冷!
但曾幾何時,什麼全球暖化,卻在不知不覺間,奪走了冬天?就像今天,除了早晚較為清涼以外,日照當頭居然有20多度或以上,恍若晚春,搞弄得人們不知怎麼樣穿著才是對的?
而且,夏天越來越長,把秋高氣爽給趕走,要每每十二月才算是較清爽;然後春天又真是來去匆匆,像是被夏天入侵了一樣。結果,預計香港未來只會有夏天,至於短短的秋冬、春天,可會僅是陪人一霎?
思果先生又在《人相食》一篇談及「人吃人肉」的事,文明國家特殊情況才有「人相食」的發生,但是世上有吃人民族幹起這事名正言順……某國某人一上任就退出巴黎協議------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共同努力應對及遏阻全球暖化之多年來共同努力!
偏偏,某人的某國是全球碳排放人均最高的國家!假如不阻止碳排放,任由這溫室氣體停留在我們的大氣層裡面;預計到2030年全球冰山溶化將會加快,到時候不但南太平洋島國會全滅沉在海洋下面,而且全球一些低窪地帶都會陸沉,這情況正逼在眉睫了!
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如果我們不加努力的話,留給下一代的或將是一個只有夏天沒有冬天的世界,以及一個只得海洋而少有陸地的地球?
參考:
ns 15.158.61.3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