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流逝,很多重要的大事情不再重要,煙消雲散地淡了,而一些小事的回憶卻漸漸浮起,讓人難忘。也許是人生裡,只剩下這些小事還能擁抱,所以,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想與念叨。
現在,讓我們回到國中基測,關於「作文」(1-6級分),大家的國文老師是怎麼說的?
──不該放棄。
──能夠憑自己能力扎實拿到分數的一科。
國文,忙著記熟各位文人的生平與文章,忙著分辨這個字有幾種涵義,忙著思考有哪些關鍵字透露出是何種季節,是早上還是晚上。然而,作文,老師沒說的是,他們也不能保證學生是否可以拿到5級(公認,已經很棒了)還是6級分(更不用說)。
說穿了,作文就還是全憑閱卷者主觀意識下,判定「好」還是「不好」的一種考試。
我記得,當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班作文的分數是1-5顆星,那是我第一次寫作文,我得到的分數是2顆星。那時候,我當下的想法是:這是什麼鬼東西,也太麻煩了吧,不能像選擇題一樣,直球對決嗎?
接著幾次也都是失敗,摸不著頭緒,看那種作文範本書籍也沒用,因為根本不知道從何切入,嘗試再嘗試,直到摸透了這科的彆扭特性為止。
我很討厭作文,如果在考完試收卷後,問我到底寫了些什麼,我恐怕難以回答,因為連我自己都記不太清寫了什麼。就像是一往無奇的散步,怎麼會記得總共有多少路人經過身邊呢?
作文並無自由,考官、閱卷者期待每位考生,都是閱歷豐富,人生起伏跌宕,具有正直情操的聖人和哲學家,基測作文想拿高分,就得有這樣的認知,另外再加上用一堆不用錢的成語、名言佳句與修辭。
我記得,某次考試,隔壁班的同學在作文拿到很好的分數,她寫說,她的阿嬤過世了,但事實上,她的阿嬤還很健康,沒有過世。當時,大家都是一笑置之,可是,如今再度想起,卻覺得很諷刺。
並非針對那名同學,而是,台灣到底希望培養出什麼呢?虛有其表嗎?那我想,真的蠻成功的。
我真正討厭作文這科,是從老師舉了一個過往的例子,老師說,有個男學生在基測上,寫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但得到非常低的分數,原因是,他寫的主題是愛情,所以,老師告誡我們,不要像他一樣,最好選擇親情、友情來寫。
那名同學並沒有離題,好文章,卻得到低分數。在當下,沒有人覺得奇怪,也或者,沒有人舉手表示質疑或異議。
或許有人接下來會覺得,我中二病,或者自我感覺良好。沒錯,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討厭作文,對於寫作文,我覺得是種程式性工作,沒有帶給我自我成長的榮譽,而是對其充滿敵意,儘管如此,面對考試,我還是沒骨氣地寫著假文章,希冀於多一點分數(當然是不會到寫說自己親人死掉這麼離譜),沒骨氣地不敢向他人說,這是錯的。
平時發作文紙回去做練習,就不會寫些正規文章。那是屬於我的一種小小無力反抗,很可笑,卻真誠。
現在的我,一樣只能自己私底下批評,而不能做些什麼實質影響,一樣是在某些場所,不得不默默忍耐,但是,若能回到過去,在老師提到那位男同學時,我想,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舉手,為了那從沒謀面的同學,說出心裡的幾句話。
ns 15.158.61.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