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如填色圖畫般慢慢浮現在眼前。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後,我這次沒有震驚得失魂,但是仍為書中的父母而感新奇和驚訝。
看着媽媽專心地遵從護士的指示給「我」餵母乳,看着爸爸一臉傻笑地在攝影機後對「我」說話,看着他們一起隔着玻璃快樂地指着「我」,對着「我」猛揮手。看着他們興奮地收拾着東西,把「我」帶回家,而爸爸全程也在影着「我」,媽媽則笑着帶「我」在家遊了一轉,說這將是我們一起生活的地方。
看着「我」突然發燒,倆人擔心得雞飛狗走,在帶「我」到醫院的途中急得快哭了。
看着媽媽抱着「我」揮手向出門上班的爸爸說再見,看着她耐心地安撫着鬧情緒而不肯睡覺的「我」,看着爸爸因為「我」一個簡單的動作或從喉嚨發出的單音而高興得笑了出來,看着他們一臉幸福地抱着「我」到處去,看着他們在遠處拍着手、喚着我的名,鼓勵「我」爬過去,看着他們⋯⋯
書中的父母既陌生,又熟悉。我對書中所描繪的記憶一點印像也沒有,可是父母那寵溺的笑容和開朗的笑聲卻猶然在耳。那是在被遺忘的記憶中殘留下來的零丁碎片,是這對滿臉笑容的夫妻存在過的證據。
看着看着,畫面突然終斷。我馬上定眼一看,發現原來已到這本書的最後一頁。站起來,把圖書放回原位。我迫不及待地從另一個書櫃拿出另一本吸引着我的圖書。把它拿回剛才坐着的地方,一坐下便翻開讀了起來。
這本書的「我」已成長了一點,能說出一些完整的句子,更像一般的小孩子一樣精力充沛地蹦蹦跑跑。這時的父母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仍是那麼的温柔,每當看到「我」眼裏總會亮起來,嘴角也會勾起。雖然在「我」太頑皮時會狠狠地責罵「我」,不過那些都是為「我」好的責罵,都是為「我」着想而取的行為。
不久,媽媽會在家跟「我」念書、教「我」認字和練習寫字。看着一開始還厭麻煩而不高興的自己,慢慢在媽媽耐心的教導下變得乖巧,會乖乖地在媽媽的指示下讀書。
每次温習後,媽媽也會衷心地贊賞「我」,摸摸「我」的頭,然後跟「我」一起玩。到中午時便帶「我」回房間,開着兒歌,坐在「我」身旁,拍着「我」的胸膛,哄「我」入睡。當「我」醒來時,又會滿臉笑容地跟「我」說「早安」,放下手上做着的事情,全心全意地照顧着「我」。
在爸爸下班前是和媽媽玩耍的時間,但是爸爸下班回家後會馬上抱着「我」,不肯放手。不管是洗澡,還是玩耍,甚至是上廁所也由他一手包辦,絕不假手於人。最後在媽媽三催四請之際才失落地哄「我」入睡,肯定「我」睡着後才離開睡房。
這本書中的每一天也差不多,說真的看了數遍也能大概猜出接下來會做什麼,可是我卻不願移開視線,更不願關上圖書。
那是離我好遠好遠的過去。即使知道這些都是我的記憶,都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都是真實的日子,我仍貪婪地想看多數遍,把這些快樂的日子全背起,把父母快樂的笑臉刻在心中,把他們愉快的笑聲封鎖於耳邊,希望能說服自己這些都是我們一直的相處模式。我們一直都是如此的快樂和幸福,家一直也是一個温暖的地方。
但是他們那冷淡和失望的表情已深深印在心中,不是一、兩本書可以蓋過的。每當看到他們看着小時候的我的表情,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們近年看着我的神情;聽到他們歡樂的笑聲便會聽到他們斥責和歎息;感覺到小時候的我有多麼的快樂和幸福,便會剛現在的自己相比。
每個比較也喚來沉重的心情和心痛,以及疑惑。
是從哪時開始的?我們變得如此不快樂是從何時開始的?
待這一本書也完結後,我抱着這個疑問環顧着書房,想着它們能引領我選一本有答案的書本。而這次,我在看了兩、三遍後終於在其中一個書櫃上看到一本書,它好像在叫喚着我一樣,叫我讀它看看。順從直覺,我伸手取出那本書,坐在地上,心急地翻開第一頁。
一翻開,就看見自己在一間課室裏。身邊的同學都是些小孩子,加上那佈置跟我印像中的幼稚園一模一樣,讓我肯定這是我在幼稚園時的記憶。
那這就是我們的關係開始每況越下的開端嗎?
我耐心地看下去,發現每一日也和上一本書一樣平平無奇,都是快樂和愉快地渡過每一天。爸爸和媽媽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大分別,都在跟「我」嘻嘻哈哈。雖然跟媽媽一起温習的時間長了,可是大部份時間都是「我」在做功課,並沒有太多額外的習作量。
看了一段時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看得起這座圖書館的神奇力量,而我現在手上的書也並非我希望看的那一本。
懷着一點信念,我耐着性子繼續看了一會,卻發現書中的日子一點變化也沒有。正打算關上書本,再次找另一本來看的時候,老師說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興趣:「你們差不多要升小學了。再過不久便要從幼稚園畢業了!」
升小學⋯⋯難道是這個嗎?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媽媽開始變得過份着重成績是由我小學開始的。而爸爸開始關心我未來的出路也是從小學開始的嗎?不會吧?我那時還是一個小孩子啊!
可是心底有一絲猶豫,教我未能自信地合上書,找另一本看。
接下來的日子,媽媽都拿着不同小學的介紹單張,星期天還會帶「我」到小學參觀。
當時的「我」還未懂事,只當是到小學玩耍,總是好奇地東跑跑,西望望,把一切新奇的事物都裝進那小小的腦袋裏。而媽媽卻沒像平時一樣跟「我」一起玩耍,只是認真地看着介紹單張。這時的我未夠高,不能看到她在閱讀什麼,但是每次聽講座,她一聽到「升中」二字便莫名地關心和專注,像聽着掌握世界命運的情報一樣。
隨着家中的介紹手冊越來越多,媽媽也越來越緊張。就連在跟我温書時也放不下那些資料,眉頭微拱,唸唸有詞地分析着每一間學校的優點和缺點。
「這所的學習設施好像不錯,老師也很有心,而且很多學生也能升上Band 1 的中學。但是這間在推行精英教學,會跟據孩子的情況分班,以便提供適合的課程。嘩,有挺多的畢業生升讀女拔呢!不知道收生條件是什麼呢?」
類似的說話昨天聽完,今天再聽,明天會再聽多數遍。內容是陳腔濫調,不同的只有她口中的學校名稱。
而「我」仍沒發現有任何問題,反因媽媽忙於別的事,沒專心看管自己學習而感高興。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除了媽媽突然說要帶「我」去面試外,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本身並不是一個怕生的小孩子,所以在面試的表現也挺不錯,所有問題也懂得回答。陪着「我」一起進去的媽媽一臉驕傲地望着我和面試官,看到面試官滿意地點頭時會春風得意地跟着點點頭。
還未⋯⋯她還未對我感到失望。
我抿着嘴,盯着媽媽那時的神情。
原來她曾經以我為傲,原來她自豪的表情是這樣的,原來她在那麼早開始便那麼着重我的學業⋯⋯
可是看我那時的表現還能達到她心目中的標準,我仍是她的「好女兒」。那究竟是從哪時開始呢?我是從哪時開始從她的理想中褪色呢?
心中有預感,一切的開端就在升上小學的那段時間。
趁着書中「播」着不重要的片段,我翻找自己腦海中的記憶,想回想小學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
特別的、不同尋常的、改變了日常的事情。
我記得那時⋯⋯對了!
我眨眨眼。
那時媽媽突然決定重返職場,當個工作媽媽。
不知道為何,媽媽某日突然決定再次投入工作。那時我剛好升上小學,每天都為新的事物和同學感到興奮無比,所以沒有了媽媽全天候的看護也不覺得有很大的問題。
每天放學都是由婆婆或公公接回他們的家,偶然會繞到附近的公園玩一會。然後便是我自主做功課的時間。由於婆婆他們並沒受到很高的教育,所以不會教我做功課。幸好當時的課程仍不太深,我靠着上課聽老師說話和課本上的例題,總算追得上課程的進度。
而媽媽和爸爸多數都會在晚餐時回來,一起在婆婆家吃晚飯後便回家去。
我會開心地跟他們分享當天所發生的所有事,不論大小全一股腦地跟他們說。而他們也很耐心地聆聽我說話,聽到我說有趣的事時更會一起笑出來。
這幸福的生活一直是我小學一年級時的寫照,直到二年級的第一次考試後,一切都漸漸產生變化。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