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於全球爆發。在還沒有一個正式名字的時候,人們大多數以「武漢肺炎」稱呼這種病毒,皆因它的爆發,最早被發現於武漢的一個海鮮批發市場。
1月初的時候,我還記得大廈貼出了一個告示,指當時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擔心病毒會傳入香港,呼籲居民做妥保護措施,以避免病毒入侵。當時,社會上的路人還是未有戴上口罩,社交聚會還是搞個不停。
可是,好景不常。同月底,香港本土亦開始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但初期大多只是一些從武漢當地回港之人士。縱使如此,眼見香港政府仍未實行入境限制,令社會上出現不少反對聲音,要求儘早「封關」,以防止病毒在社區大規模爆發。
這時候,電視報道上看到最多的畫面,莫過於市民在街上大排長龍,為的只是以數百元購買一盒盒的外科口罩,而且還有「限購令」,以防止市民購買大量口罩,令他人缺少一重「在外保護」。
看見這個情況,我不禁心想一句:「留在家中,不是抗疫的最佳方法嗎?若果你想購物,大不透過網路下單運送就可以嗎?」
可是,這個想法只是維持了數天便放棄。社會上的確有些人還是要外出工作,例如醫護人員、提供緊急服務的政府公務員等,而他們若果被要求在家工作,說下去是否有點荒謬?
繼武漢回港人士確診後,香港開始陸續出現不同的本地群組個案—婚禮、佛教院所、酒吧樂團與客人…這樣的情況令政府和市民開始擔心疫情已經在我城開始發展,若果再不採取任何措施,影響的只會是各位市民。
但政府卻是遲遲不做這些社交限制措施,只是草草關閉數個關口了事,而外來的人士依舊可以透過陸路及機場抵港,皆因當時我們還認為除了香港,疫情最嚴重的就是中國大陸,尤其是武漢市。
當街上開始出現「口罩荒」的情況時,我只好留在家中,不願外出。
然而,這種生活看下來有點無聊,皆因你不能外出與朋友聚會、不能到外面走走,又或做運動,即使當時政府還沒有強制規定市民外出必須佩戴口罩,看見疫情在本地持續爆發,也不敢輕舉忘動吧?
這時候,改變我學習方式的東西亦出現了。
傳統的學習方式,一般是透過在學校課室內,聽取教師講解的同時,也允許學生之間互相進行討論。但是疫情之下,學校停課,學生又如何自處,繼續學習?
「停課不停學」的概念便在這個時間誕生了。
每天留在家中的我,起床梳洗、吃早餐、回到房間打開電腦、開啟Zoom,就這樣便展開了一天的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在中小學生稱作「停課不停學」,但像我們這群大專學生呢?
是「開學」。沒錯,在雲裡見面,在雲裡一同展開新學期的生活。
「在家抗疫,學習大作戰!」
的確,在家學習除了缺少了同學為伴外,家中的種種誘惑亦容易成為自己分心的工具,成為荒於讀書的一群。雖然說這種情況並非是任何人希望發生或看到的(學校老師當然想你更加努力讀書之餘,更希望可以尋找其他學習資源自學),但在疫情之下,學校也取消了一切面授課堂,在雲端之下,你我可能趁這個被「解放」了的學習模式下暗地裡玩手機遊戲、瀏覽社交網站、在網路世界中尋找自己下一個喜好⋯
其實那時候的我也曾遇過這種情況,更曾因為在深夜時間偷偷拿出手機玩樂而遭家人怒罵⋯(這個時間平常已經是入睡,呀不,夢睡時間)
這樣胡里胡塗的讀書生活便一直持續到6月底。那時候還是個大學一年級生的我,在學期末需要選擇一門學科以便繼續,可是自己因為上述的生活日常,導致成績大不如前、未見起色,最終只能入讀自己不願修讀的科系—工業工程與決策分析(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Decision Analytics,IEDA)。
起初還以為自己入讀了這科系可以找到一些理想的工作(這全都是在一些出路指南之類的廣告中找到,甚至可以說是「這個學系基本上能夠代表整間大學做宣傳」)而有點高興,但後來回想起自己的心儀科系並非如此而感到不安。
「糟了,這回該怎麼辦?」那時我心想,能否有一個機會令自己起死回生,重新拾起當年進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的初衷?
於是這一年的夏天,我作出了人生之中最艱辛的決定:「嗯嗯,為了提升學業成績,令自己重回正軌、選擇最合自己的科系,是時候改變了。既然留意到自己最常使用手機的原因是電子遊戲和社交媒體,倒不如索性將之刪除、停用吧,即使這樣做很像有點與現在的趨勢大相逕庭,但正所謂『搏盡無悔』,只要持之以恆,即使放棄的過程或許有點艱辛,仍然相當值得。」
的確,這個全新的生活方式,至今已陪伴自己超過兩個月。這種「忍心」為何能夠持續至今?大概就是自己的節制得以好好發揮吧。不同的網絡平台上,或多或少都會看到一些廣告,當中包括一些遊戲廣告,以「登入即送自選稀有S」、「回鍋即送十連抽」、「新手福利」等等吸引潛在玩家招徠,但對於曾經遊玩電子遊戲達數年的我而言,那些種種的宣傳手法最終只會變成一種沉迷於電玩世界而荒於學業的生活方式,而這種方式就曾經陪伴著自己數個月,最終導致學業成績一無所成,在別人眼中更說是「如果你以這樣的方式再渡過數年,只會是勉強畢業,日後求職沒那麼容易喔」。
最後,我只是草草看過罷了,幾乎不在意這些廣告,更遑論某些人會做的「下載試玩」了。
再說說社交媒體。得知自己成績欠佳後,我曾經於網路上看過一些文章,以過來人的身份述說為何要刪除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當中我留意到數點令自己願意踏出這重要的一步:曾經有研究指出,使用社交媒體或多或少對學業成績構成顯然的負面影響;且對於某些人(包括我)而言是一種無聲無色的滋擾—試想像你為了務求要看畢自上次登入以來,你關注的帳戶之所有新動態,不惜花上數十分鐘,甚至數小時用以社交媒體之上,連自己的學業也抛諸腦後,換來眼前的一張張圖片,與自己用手雙點屏幕後的「讚好」畫面之愉悅感。刪除社交媒體帳號後,縱使有些東西不能夠恢復(這也是某些人反對刪除的理由),但在我心中,這也許是一種讓自己放下過往的包袱,向全新的生活與世界揮手之方式。
有些東西雖然失去了,但看見自己的空餘時間「釋放」了而感到高興,畢竟這給予了自己一個正面的訊號:是時候要花更多時間溫習喔!
嗯,說完了學業方面,不如說說生活吧。在抗疫的數月間,的確自己減少了外出,留在家裡「自我隔離」。雖然社交聚會減少了,但在家中,我卻有更大的體會。
一個人的生活,雖然有時候會有點苦悶,甚至心裡有想外出的念頭。可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此舉又怎能成良策?
還記得自己早前在「每日疫情」中經常提及這樣一句:「居家抗疫,乃上乘之策也。」留在家中,即使少了點接觸外界的機會,卻給予了自己更多思考與閱讀的空間。
而這點對於這個過往甚少閱讀、對於學業不甚理會的文人而言卻是十分有道理。但這裡,我也不想特別說說了,還是交給讀者諸君好好思考一下這種抗疫生活吧。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