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青春就像一場戲。38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0KVyQ7qBfa
而這一場戲,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只會上演一次,想再看也看不了。
對於我而言,這份「青春」是一種百感交集、充滿熱情與淚水的大好年華。
然而,「青春」二字該如何介定呢?
「也許是指你唸中學期間那六年的時光吧?」
「嗯⋯是指你年輕的時候?又或還是在經歷青春期的你?」
但我想下去,很像有點複雜。也許,容我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中學時期的那段「青春」吧!
(先容我在這裡說聲抱歉,因為以下內容可能有點負面,但這種種都是自己的過去記憶,而它將不可能再次被世人所改變⋯)
出身於一所天主教中學的我,在小學時期基本上連甚麼「宗教」也未曾接觸過,直至升上中學,自己的校園生活便幾乎離不開這樣東西—祈禱。不論是剛回到學校,又或完成一天的課堂,我總是離不開這個循環:劃十字聖號、跟著廣播唸禱文,最後得多劃一次聖號⋯
看似複雜,但我在這個校園中的六年生活中,已經沒了當年那種陌生、那種不安、那種討厭。
除了祈禱,還有另一種與天主教教育相關的概念,就是「宗教倫理」(真不明白為何校方要將這種教育以這樣的名字包裝,但實際上根本以天主教的理念出發罷了)。
還記得初入中學之時,校方安排我們一群新生到聖堂參觀,令我感到耳目一新之餘,亦展開了自己對天主教的認知。
在我中學六年的教育中,其中一環就是上文所述的「宗教倫理課」。除了翻開課本,聆聽老師講解宗教知識外,還要與其他同學以「二人一組」的方式,在課堂開始時輪流帶領同學祈禱。那種「在大限前一天和拍檔於圖書館匆匆完成祈禱用的匯報文件」之感覺,到現在還銘記於心,提醒自己有些東西不要到最後一刻才開始進行,不然將會令自己很辛苦呢⋯
高中遇上另一名宗教科老師後,有時候我們亦會有「閉眼思考」的機會:
先保持一個良好的坐姿、拋開一切的雜念,然後閉上眼睛。這時候處於靜觀世界的我,在老師的指導下控制着自己的一呼一吸之同時,內心裡頭亦思考着一些希望自己可以完成的東西。敲打甕缸的聲音,不僅是一種清脆的「叮」聲,其餘響之長亦提示在夢海之中的我要返回現實,繼續餘下的課堂。
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上述的宗教教育外,還有一種「孤獨感」。
「甚麼?孤獨感?不是那種令自己很難熬的感覺嗎?」
「人本身不是群居生物嗎?為何你會提孤獨?」
縱使如此,我卻覺得「孤獨」才是讓自己內心感受有更深體會的一種表現。為何如此?
故事得從升中學的暑假說起。
我自兒時開始已經被發現自己的溝通技巧欠佳,但自己卻一直沒留意此點。直至升中學的那個暑假,校方安排了不同的活動供新生參加,而自己亦順理成章報名參加了當中的兩、三個。
然而,真正影響我往後中學生活的事情來了。即使我表達能力沒常人般理想,但自己卻一直很想與他人打開話匣子,互相交流心得,而這些活動正是大好機會。可是,話題有限的我,卻只是與他人分享「自己想說」的東西,還以為別人會願意聆聽並回覆呢⋯但實際上,就是一種「你以為別人會因你的話語而理睬你,但你看到的是相反」的想法—把其他同學給嚇跑的「大壞蛋」。
這種情況在中學生活中亦持續發生中。有時候,我會嘗試利用自己的小小幻想,對其他同學說「某某愛了你」、「你是『哲學大師』」等的想法,但他們的臉部卻清晰地告訴我:我笑了,不是因為喜歡你的說話,而是因你的話語而「笑」了,是嘲笑你的無知。
當時的我,還以為其他人聽了自己的話語會回心微笑,但實情卻不是:當你想找人與你一組的時候,同學會跟你說「我們已經找到朋友一起組隊了,你再找其他同學與你一組吧」,令自己成為餘下的「生存者」—亦即是說,你基本上只能與那幾個找不到合適組員的同學在同一組內。縱使自己感覺上有點不愉快,但最終仍能發現到合作的不同可能性,皆因在不同的分組工作中,我的組員每一次也不一樣。
除此以外,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之中,我發現班上其中一個文化,大概就是每逢小息時間均會三五成群在班房內玩卡牌遊戲。我曾數次詢問正在遊玩的同學,請求他們可否邀請本人加入到牌局之中,但他們每次的反應都是一樣:反對的眼神。「這樣奇特的人,我怎能放心將你與其他同學一起玩呢?擔心你最後說話說不完,把同學也吵暈了。」我想,這大概就是他們心裡所想的那句話吧。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中六那年的學校旅行。
那年,我們經票選後決定到位於屯門區的蝴蝶灣作為中學末年的級際旅行之旅(其實我們亦曾於某一年到黃金泳灘旅行)。當年的旅行,我雖然很無奈與另外兩名同學在一起,但我們相對於其他同班,以至同級同學而言很特別—在秋風瑟瑟的日子裡,在公園的燒烤區內吃火鍋!
三個人圍在一張小小的桌子,一邊談天說笑,一邊感受火鍋帶來的暖意,除了令自己感受到無比的溫暖外,亦終於令自己找到適合傾訴的對象。
但這團爐火關掉以後,我又再次回歸孤獨。
這次,我選擇走到公園旁邊的海灘,找一個理想的位置好讓自己安坐在海灘的沙子上,看着眼前一望無際的大海,呆上一個小時。
期間樂見有隔壁班的同學走過來,跟我說:「怎樣了?為何一個人待在這裡?」
我對曰:「這裡的景色,最適合我坐在這裡,好好作一次人生意義的思考。既然你那麼願意關心我的,不如幫我拍張照片吧。」
她說:「嗯⋯沒想到你有如此多的思考呢。你想我幫你怎樣拍呢?」
「拍我的背影,與這片美麗的海吧。」
說罷,我聽到她倒計時的三個數,以及相機快門按下的那把「咔嚓」聲。
「好嘞,相片拍好了,我今晚透過社交網絡把相片發給你~」她說道。
「嗯嗯,謝謝你喔~」說罷,我聽到她的腳步聲,逐漸離我而遠。
接下來,又返回自己一個人的觀海時光。
當其他同學在海灘上拍合照、玩班會籌劃的遊戲時,於海灘另一邊的我,卻是一直坐在同一個地方,看着海上緩緩駛過的貨船、遠方翱翔的海鳥,眼框亦不自覺地流出泛泛淚水⋯
「我的過去⋯很像全是灰色般,沒有甚麼是好的。」我一邊想着,一邊從袋中拿出一張紙巾,拭去臉上的淚珠。
可是這次,我流出來的淚水還沒完,即使紙巾一張也不能吸乾臉上的淚。
然而,我的思考卻不可能持續到日落。
「同學們,是時候回來集合點名喔~」老師呼聲一響,我只好重新站起來,告別這片大海,以幾乎酸掉的雙腿緩緩走到老師身旁。
「辛苦你了。不知道你剛才做了甚麼呢?」老師問。
腦海一片迷惘的我,只好一五一十地跟老師盡抒自己於觀海中的心得與感受。
「呀⋯人生,也許真的愁緒滿滿。沒想到我班裡也找到你這些對人生如此思考那麼深的同學呢⋯」老師語重心長的回覆道。
乍聽此說,心裡無疑感到一片溫暖,畢竟有人願意賞識像我這群思緒滿滿的文人們,更為我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一個不俗的動機。
嗯,也許先說到這裡吧。如果你們有興趣的,歡迎參閱小弟的作品《觀海記》和即將登場的《中學舊文集》吧。
一如本文標題《屬於你我的青春祭》,也希望你們能夠將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以留言方式告訴小弟吧,畢竟這場青春的祭典,不僅有我,也有你。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