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到一年左右,越來越多人考慮「轉生」,或者是兼做 Youtube。
因此就有了這篇文章。
因為「羨慕其他界別」而投身其他平台的做法並不新鮮。最基礎的是,不少寫小說的人會一稿多貼,一份稿件同時貼在好幾個平台上,例如 penana、Episode、巴哈、POPO 、原創星球、在水里寫字、Facebook……
而,會這樣做的人,一般無一倖免地失敗了。
這種做法的問題是,他們漠視了每個平台各自的屬性。讓我們用更白話的講法講,每個平台流行的文章風格和讀者的喜好都不同。某些平台比較流行男性向輕小說,某些則比較流行論述,某些比較流行文學,某些平台上的讀者喜歡讀短篇文章,而某些則流行耽美和BL類的二創。
漠視平台的特質,將一篇稿同時貼到多個平台上,回報很低,卻苦了排版的時間。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跳槽到媒介上,例如,繪圖、短漫、影片製作。為影片寫文案和一般寫的論述是不同的。影片多數為一直線向前聆聽/觀看的作品,影片文案多數會反複將重點強調好幾次,其語調也會盡可能地口語化。這些影片會盡可能少用修辭、四字成語和複雜的句式。
一稿多貼當然可以。但是,更重要的是先做好資料和市場調查。
假設做 Youtube 吧,也假設的確決定好,要做一些與當下的內容無關的新嘗試。比如說,為了推廣鍾愛的飯糰,因此轉生成飯糰娘 VTuber。這時候會延伸出的問題是,到底該用什麼身份?
普遍而言,這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徹底拋棄或割裂既往的身份,說這些東西為「前世」,然後直接「轉生」。第二種情況是,以既有的身份「轉生」到 VTuber 業界,以相同的名義、形象(與及中之人),直接用這個名義說自己是「VTuber」,然後開始直播。
要選擇哪一種,基本上視乎你的個人需求。最簡單的考慮因素是,你現在想要經營的企劃與既有的企劃,到底有多大的落差,看看你負擔有多重。
如果你想要經營的新人設是一些非常奇幻的角色,或者超出了你當下的性別,與你既有的企劃無太大聯繫,那也許就應該與既有的現實身份割裂。
可是,如果你不太想要經營人設,或者已經帶著一堆既有的名氣,聲線也已經廣為人知,想要快一點起步,那帶著既有的人設和身份,原地轉生,也未嘗不是一種方法。
朋友曾經向我問過想要轉生的事情。朋友也是寫字的人,認為自己的內容老是被改寫抄襲:明明寫著與其他人相同的議題,觀點也格外敏銳,卻得不到認同。
為此,朋友想要與這些人競爭。朋友也想要打開新媒體的路,想要借助自己的新身份去闖一片天。
我想了一想,這樣回覆朋友:當滿地都是直播主,滿地都是 VTuber 的時候,這個身份已經沒有任何獨特性。當所有人都想著做 VTuber 或者做 Youtube 就可以得到流量,但你卻沒有什麼家傳寶刀,也無法在這平台上給出什麼新的內容,背後也沒有什麼有流量的 Youtuber 或策劃團隊帶著你起飛,你只會是這一波潮流的犧牲品。你並不會因為掛名是「VTuber」或者在做影片,就特別多讀者或觀眾。
2020 年的香港很流行所謂的「古早味蛋糕」。倘若你逛一圈香港的鬧市,如旺角或銅鑼灣,你應該會找到不少做「古早味蛋糕」的店鋪。
「古早味蛋糕」流行的軌跡,其實和幾年前的「珍珠奶茶」很類似:帶動潮流的先驅者開業初期(大概是上年的五月到六月左右),你會看到不少人在街上排隊,等候剛剛出爐的「古早味蛋糕」。於是,不少人在看到「古早味蛋糕」流行的時候,也會爭相開業。
九月到十月左右,「古早味蛋糕」逐漸從旺角和銅鑼灣擴散到各區。也因為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這些事情,「古早味蛋糕」不能再帶來什麼新鮮感,口味的變化也越來越少。也因此,排隊的人流只會越來越少。
到了 2021 年,已經沒人排隊了,也沒有新店鋪再入場了。我甚至看到一些「古早味蛋糕」店開始劈價促銷。逐漸地,既有的店鋪開始倒閉了。除非某些轟天動地的大事件發生了,否則,到了 2021 年末,剩下來的,就只會是一些資本特別雄厚的大集團,或者已經累積了一定名氣的舊人,而不會是剛剛開業沒多久的小店。
大概許多人是因為那些長長的人龍,以為,開古早味蛋糕能賺大錢發財吧。實際上,「古早味蛋糕」這一波裡,賺最多的,其實絕對不會是蛋糕店,而是專門售賣設備的公司、協助開店的飲食牌顧問,與及地產商。
有以上這個故事到底說了什麼,還請大家好好傾聽、感受、思考。
至於我?
我對蛋敏感,吃蛋糕的時候,舌頭會發癢,只買過一次古早味蛋糕。之後就沒再吃過了。
ns 15.158.61.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