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東組曲》的第一部曲《薄暮不再》是由雪貂之主所著的犯罪小說。講述岐東市警察伊藤慕郎因女友被神秘毒販白冥霧害死,繼而闖進岐東市黑暗地帶的故事。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nBLgwV9SU
閱讀範圍:#1-#69
先說故事。以事件中間展開故事,並非慢慢介紹世界觀,是比較另類的開場方式(雖另類但並非少人使用,算是主流但不是想開場時會想到的第一個方式)。這種方式用得好能讓人很快投入世界觀,用得不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薄暮不再》屬於前者。沒有說哪種方式比較好,到最後還是看作者功力(機體一樣的話就看駕駛員技倆了)。而且雖然視角不斷切換,但我很少會有不知道現在到誰的問題。除了每次切換視角時都有分隔線,切換視角之後作者都會很快交代和給出人物和時間點的線索,讓我很快就能弄清楚現在是回憶、同一事件的不同視角還是較早的時間。故事全程節奏緊湊,也有給我喘息一下的段落,節奏掌控得很好。雖然說是克蘇魯世界觀,但當是普通的故事看也沒問題。(我沒猜錯的話,午火應該是「那種東西」?)角色的情緒最吸引我。掙扎、迷惘、猶疑、懷疑、恐懼......列出來之後我才發現是在玩COC(註)時經常會有的情緒。主線只是簡單的「兵捉賊」,而情緒撐起了整條主線,我在看的時候也和角色們感同身受。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PnydgUSwn
要說故事有甚麼做得不好的話,就是沒有充份利用世界觀和最後高潮火候不夠。故事將岐東市描述成黑道橫行的城市,卻沒有怎樣描繪到警察和黑道的衝突(溫和一點說──交流?)。雖然黑道佔有主導權,但在故事裏看不到警察對黑道俯首稱臣之類的情節是我個人認為比較可惜的一點。到最後暮郎和白冥霧對峙,明明有幾派人馬,卻只用短短的描述帶過,也是比較可惜之處。雖然這是很多作品都會使用的方式,我也明白這是為了讓觀眾專注主要人物(主角和反派)的衝突,但像幪面超人(假面騎士)一樣給我看一下其他角色打小怪也好吧?不是說要很詳細地描寫(基本上跟幪面超人一樣給我看幾下大招然後不停爆炸就夠),但既然出動到那麼多派人馬,我認為可以更好好運用。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BEJMCud9eQ
角色方面,即使是小角色也有記憶點。雖然角色名字有點難記,但我還是記得誰做過甚麼,誰和誰的關係是怎樣......我認為《薄暮不再》做得最出色的地方是心理描寫。就算主線簡單(本來想用「薄弱」但不想表達負面意思)和世界觀運用得不夠也好,單靠角色也足以撐起整個故事。角色有沒有魅力見仁見智,但每個角色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以及在故事上的作用。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0ttUduWIQ
《薄暮不再》的各個環節都協調得很好。世界觀—>世界觀下的角色—>角色引起的劇情—>角色因劇情而利用世界觀的事物進一步推動劇情,故事是很簡單沒錯,但當中的世界讓人印象深刻。「我女友被人害死了所以我要找出兇手」、「我怕被人找到所以要消除證據」,角色們做的事和動機都很簡單,但很自然。我會有這種自然的感覺,也許很大理由是因為作者以事件中間展開故事。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lDM3lnvCr
有些故事開頭是先介紹世界觀。這種開場方式讓讀者以外人角度觀看故事(類似上帝視角但又並非完全是「上帝」。要我用我想得到,最貼切的比喻的話,就像Counter-Strike的觀察者(Spectator)模式),能不能投入故事很大程度看讀者取向;有些故事讓主角和讀者一樣陷入困惑或被動狀態。雖然這種方式比較能讓讀者代入主角,但若主角作出與自己想像不同的行動就會有種抽離感,甚至有「主角的行動是被安排」的感覺。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nfz3qmjTx
《薄暮不再》以事件中間展開故事的方式,讓讀者迅速理解現況並對角色產生好奇感,卻又不會因角色行動與想像不一致而產生抽離感(就像陪在角色身旁的夥伴而不是角色本身),配上世界觀等描寫,看得出作者有好好想過開場方式。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OeH1fQ4QH
以下說些比較是愛好者才明白的內容。雖然可能有人看不懂,但我相信作者看得懂。(?)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rNkXMXBHJ
我有接觸過TRPG的經驗,具體地說是接觸過COC。COC很強調「玩家(角色)自身的行動」,主持人在開頭簡單說明角色現況和角色來到劇本地點的原因後,角色就要自行行動。《薄暮不再》也是套用了COC中的行動原則──因為XX所以我想YY。可能有人會問這跟平常的「動機/目標—>行動」有甚麼分別。分別就在於COC的角色行動背後往往都有一個最終目標(通常是逃出某個地方或找出事件真相),讓行動原則變成「最終目標—>為了最終目標而產生的小目標—>行動」。換作現實的話就是「夢想—>達成夢想的必要條件—>為了達成必要條件而行動」。舉個例子就是「我想成為遊戲製作人—>為了成為遊戲製作人,我需要理解如何設計遊戲—>去學習遊戲設計」。一般故事裏的角色通常都是見一步走一步,只著重於解決目前的事件,容易產生出「章節」。我不是說有章節就是不好(也是那一句,都是看作者怎樣運用),而是一開始就讓角色抱有最終目標能讓讀者理解角色動機,繼而更快投入到世界觀。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uNi0Y7VNh
當然這種方式也有缺點。如果讓角色有最終目標,卻不能讓讀者明白角色在做的事跟目標有甚麼關係,讀者會滿頭問號。(嗯?)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JzJle8dj6
《薄暮不再》就像用小說包裝了一場COC遊戲,世界觀和故事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角色──我覺得這是它比較獨特的地方。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g1kXfTNor
我想不出有甚麼改善建議。硬要說的話,有些地方有錯字,需要校稿?
總結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6WAnfaPEIw
《薄暮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厚霧,厚得會讓人窒息的霧。不過既然造得出會讓人窒息的霧,他絕對不是泛泛之輩吧?
註:COC,《Call of Cthulhu》,中文譯作《克蘇魯的呼喚》,是一款改編自美國科幻作家H.P Lovecraft小說的桌上角色扮演遊戲(TRPG)。
45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pqEC6z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