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是一部出色優秀的女權電影。
綜觀
整部電影的語調輕鬆,笑點滿滿,也不乏令人深有共鳴的情節。色彩豐富的畫面賞心悅目,服裝大概都是美泰真實推出過的產品,但每套都很獨特美麗。
荷里活演員的演技不在話下,其中飾演Ken的Ryan Gosling的演出真的很可愛,和劉思慕對戲也很有趣。而女主角Margot Robbie的舉手投足也將玩偶的動作模仿得維肖維妙而不顯突兀。(順帶一提,如果Google兩位演員的名字,整個頁面都會變得粉紅粉紅的。)
音樂很棒,在最後能聽到Barbie World的Remix版絕對是一大滿足。其他歌的節奏輕快,很能表現出電影的詼諧。
本部電影展示了女權的理念,將父權的缺點溫柔地包裹在糖衣之中,同時亦有如刀鋒般尖利的對白。我不知道用「說教」這個字是否恰當,因為電影表達的所有思想本貂都很贊同,所以對我來說這只是我心聲的映照而已,反而沒有看其他電影時可能會有的「哦,你是這樣想的啊」一類的感覺。
我會推薦所有人都去看這部電影,甚至如果有人說他只夠錢看一部電影的話,《芭比》和《奧本海默》之中我還是會建議《芭比》(把這兩部放一起純粹是因為「芭本海默」模因而已)。
以下劇透環節。
Come on Barbie Let's go PARTYYYYYYYYYYYYY
劇情
故事一開始是芭比在芭比世界的夢幻生活。在這裡女性有著絕對主導權,而男性只是沙灘上的花瓶,是個徹頭徹尾的母權社會。但是芭比的生活很快出現問題,一切不再夢幻,她開始有橙皮紋,有口臭,為了解決問題,她需要回去現實世界,找到她的玩偶主人。
在現實世界中,Ken接觸到父權思想,並將這套思想帶回芭比世界,改造成肯尼王國。芭比和她的玩偶主人歌莉婭,以及她女兒薩沙透過指出父權思想的矛盾之處,讓其他芭比擺脫洗腦,最後將芭比世界帶上正軌。
在時長兩小時的電影中,除了最明顯的拯救世界主線,還包含了許多其他議題,例如母女關係、存在主義,雖然這些議題通通都能歸納到父權和女權上。
音樂
電影結局中由Billie Eilish演唱的“What Was I Made For?”聽得本貂熱淚盈眶,不僅因為旋律和聲音優美,更因為其歌詞的深度。在本貂看來,這首歌是獻給所有接觸到女權的女性的。
這個世界是厭女的,男人和女人都厭惡著女性,而發現整個世界都因為自己的基因而討厭著自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脫離了父權下的女性模板,要去摸索自己到底是誰、是什麼,同樣是件困難而令人恐懼的事。
I used to float, now I just fall down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0WsQePPldt
I used to know, but I'm not sure now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9YwWjkPbOz
What I was made for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YsJzOOMmZ
What was I made for?
Takin' a drive, I was an ideal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GEeGXMFFK
Looked so alive, turns out I'm not real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AWH2Oemz5
Just somethin' you paid for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eJx2W7Ira
What was I made for?
就像電影中段歌莉婭連珠炮發的發洩對白所述,父權所期望的女性充滿矛盾,就算做到貌似理想,看起來過得如何好,實際上也永遠不夠好,因為這些要求刻薄而相互抵觸,而最終女性只是等待被買下(嫁人)的物品。然而如果不跟著這些規範走,那女性該怎樣做呢?女性是為了什麼而存在?What was I made for?
When did it end? All the enjoyment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t8OpvWQgo
I'm sad again, don't tell my boyfriend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8Rk2K2Dk0
It's not what he's made for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xZWzEI1ys
What was I made for?
更糟糕的是,這些煩惱難以向親近的男性述說,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同樣的事(即使在父權框架下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而人類是幾乎無法理解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的。
就算撇除父權女權在外,這首歌本身也是關於對我們存在本身的思考——我是誰?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反省自身存在的哲學命題,至今歷久不衰,我想,大概也不會有衰落的一天。
這首歌是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其次是節拍強勁的“Speed Drive”,和曲風隨機到搞笑的“I'm Just Ken”。
父權、母權、女權
電影一開始所展示的芭比世界是個女性至上的世界。芭比們擁有著自己的職業和價值,彼此之間有深厚的友誼;反之肯則只活在芭比的目光中,和其他肯爭寵,依附在芭比上。
這部分對應了傳統影視和過去社會中的父權思想,在以前男性主導的電影之中(007、變形金剛),女性的存在就是如此平面的花瓶;或許情況已經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好轉,但是現今社會仍然存在著「郎才女貌」的思想。
在開首安排這個母權社會的設定,也許能讓男性觀眾感受到女性觀眾一直以來觀看父權氣息濃厚的影視作品的感覺,所以如果男性觀眾在這段劇情中覺得不舒服,乃至憤怒,那就說明他已經能初步理解女權存在的理由了。雖然看某些網上的感想,貌似並沒能達到這效果,甚至出現了「這就是現在女權想要的世界」的奇怪妄想。然而母權並非女權。
脆弱的男性自尊,有毒的男子氣概
這些字詞在女權主義的論說中常常出現。我不想大費篇幅去說明這是什麼,但我認為電影中最能展現這兩種特質的是美泰高層。
電影中的美泰公司充斥著荒謬的官僚主義,西裝筆挺的男人圍在一桌嚴肅地商量著無關痛癢的事。想匯報事情的下屬來到,說想低調耳語式匯報,最後卻玩成「以訛傳訛」。還有CEO提出的可笑方案,其他人也是盲從等等。
芭比逃出美泰的那場追逐,動作編排如同富有節奏的舞蹈,但實際上卻展現了其他人為了將抓到芭比的功勞留給CEO,不敢率先抓到她。
CEO在本部電影扮演的,就是一個絕對不會出錯,一切決定都要由他來做的至高父親角色,簡單而言就是獨裁者、皇帝。然而最後CEO卻也坦白,他並不想擔任這個角色,直截了當地告訴觀眾父權束縛著每一個人。
還有認識到父權思想的Ken,也展現了許多有毒男子氣概的特徵。到最後他趴在芭比的床上哭的時候,還說了句「我是個開明的男人了,我知道哭泣是沒問題的」,仿佛對應現實中許多人對反對毒男子氣概的認知也只停留在「可以哭泣」上。
女權不等於女性至上主義
我已經很厭倦一次又一次地解釋這件事,但《芭比》將這一點介紹得很清楚。
女權並不單純是男女之間的權益比例,不是說這些事女性都可以做就是男女平等,也不代表女性在某些事上看似有更多權利就是女權過高。女權是反父權,是擺脫父權框架下男人和女人受到的壓迫和束縛。父權是一個金字塔結構,最底層的是一部分女性和基層男性,不是所有女性都不能從父權社會中得益,更不是所有男性都是食物鏈頂層。但這些事,只要真正地去瞭解一下女性主義,而非跟著社交媒體的留言區人云亦云,很快就能認知清楚。
女權被污名化得太嚴重了,以致不少人單單提及女權兩個字,都怕被認為激進分子,我甚至親耳聽過一位女同事說「不行啦我不想被以為是女權啦」。
我已經很厭倦一次又一次地解釋女權這件事,結果到最後對面還是覺得「女人明明有那麼多特權,香港女權過高啦」,所以無論其他人怎麼說,怎樣說本部電影是存在主義,怎樣用「生活的條條框框」模糊掉「父權」二字,《芭比》就是一部女權電影。你想認識女權嗎?請看《芭比》。
厭女
薩沙說:「男人和女人都討厭女人」。此言不虛,父權社會給女性裝上一個充滿尖刺、狹窄的印象囚籠,要溫婉要文靜要乖巧要體貼,與此同時又打壓著這些陰柔的所謂「女性特質」,如果一個男人說話陰聲細氣、好靜寡言,很可能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擠。
日常生活中厭女、物化女性的例子太多,我不知道從哪裡舉例。許多時候看小說電影時,我都忍不住問自己,這些女角色真的是個人嗎?還是一個精緻無腦的玩偶?
記憶比較深刻、明顯的厭女例子便是恐同。當我問男性朋友是不是同性戀時,通常會收到非常激烈的否定反應,彷彿我對他們的人格作出了什麼嚴重的指責。男同性戀在傳統觀念中往往與陰柔氣質掛鈎,因此也會被稱作「娘娘腔」,父權社會對陰柔的貶抑引申到男同性戀身上,因此男同性戀是不好的東西。所以深受父權思想束縛的男性會覺得被認為他是男同性戀是一種攻擊。本貂當然會尊重當事人出櫃與否的意願;然而對本貂而言,「是不是同性戀」這個問題只是「要不要吃辣」同樣程度的瑣事而已。
好了扯太遠了,說回電影。電影中芭比一開始以為她代表女性能做任何事,是女性自由的象徵,卻馬上被薩沙打臉,說她是令女權運動倒退的元凶,她的身材並不真實,她是性別刻板的幫凶。
有一幕是芭比坐在巴士站的長椅上,體悟著生命的一切,在她旁邊有位老太太坐下,芭比盯著老太太良久,說:「你好美。」
老太太自信地笑著答:「我知道。」
這一幕在劇情上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卻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所在。
在這個厭女的社會中,女性必須美麗,瘦削(又不能太瘦!),會穿著打扮,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老。外貌焦慮和年齡焦慮的廣告幾乎隨處可見,一遍又一遍地灌輸著女人不能老的觀念。老女人這三個字,明明只應該是一個自然現象,在現實中卻幾乎成了駡人的字。
然而《芭比》中的巴士站老女人如此自信、從容、大聲告訴我們,老女人也很美,老女人是可以存在於鏡頭之中的。
這正是《芭比》要表達的事:掙脫父權,自信地定義自己是誰,定義屬於自己的美。
電影還有另一個對抗厭女思想的有力場面,就是結尾時,芭比帶著燦爛的笑容說「我是來看婦科的」。背後意義正在於告訴觀眾,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正常的事,去看婦科是正常的事,生病不是什麼恥辱,也無需為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恥。(就如父權將性能力和男子氣概掛鈎,因此許多男士認為去看泌尿科都是難言之恥一樣。)
還有那張看芭比要有女生陪著看,所以看奧本海默比較容易的迷因,對,那也是厭女。
新時代獨立男性
這篇感想已經拖得有點長,也說了不少與電影關係較疏離的雜事。以下我盡量簡短。
臨近結局時,Ken對芭比說,沒有芭比,他不知道自己是誰。
這一句提醒了我,雖然現今女性獨立、決定不婚單身等等的想法已經頗為常見(實際上多少人會思考自己該不該結婚則另當別論),但當我們對女性說著「你不需要男人」時,似乎忘了提醒男性,其實他們也不需要女人(還是其實也不少只是我沒留意到?)。
就我所見,男性的求偶焦慮普遍比女性嚴重,男性對單身和沒有性經驗的恥辱感似乎比女性要高。可是在這個社會,其實一個人都可以好好過活(去溫泉旅館除外,那東西為什麼沒有一人份好貴啊救命),就算沒有浪漫伴侶,和好友一起也可以活得快樂。
總結
我累了,活在這個厭女的父權世界很累。謝謝《芭比》給了我一個喘息的空間,謝謝歌莉婭的獨白代我發洩了一點點對這個父權社會的憤怒。
1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S1cGEK5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