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出演了舞台劇《我們之間》,本貂看完後突然有點新的想法。
舞台劇海報是AI-Gen我不喜歡,所以不放圖了。7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Bmi0tY64j
《我們之間》是一部關於憂鬱症的九十分鐘舞台劇。
主角黃心悅是個患有憂鬱症,三十五歲的基督徒,常常被母親拿來和優秀的姐姐比較,工作上被同事嫌棄太進取,教會方面被牧師說不夠投入教會事務,又被婚姻焦慮綁架覺得自己要快點找到好男人。
在劇中,黃心悅多次強調自己已經很努力,但還是不夠好,比不上其他人。
憂鬱症的其中一個病徵便是無法自控地產生負面想法。撇除憂鬱症綁上的濾鏡,黃心悅實際上是個優秀的員工,有參與周日崇拜,也有即使自己麻煩一堆還是願意支持他的朋友。劇中人物問過他,到底什麼才算好,主角也答不上來。
那換個方向,到底什麼叫努力呢?
本貂覺得努力其實是一種情緒。
從一開始世界就教導我們,成功是99%的努力和1%的天分,所以就算缺乏條件,足夠的努力都能彌補,夠努力就會成功。當然到了現在,很多人都明瞭了這句不過是社會用來勒索窮人的話術,也是上流階級安慰自己所得都是自己實在掙回來的藉口。
努力就能成功,不過是壓榨者用來操控底層的思想。決定我們社經地位的,努力所佔的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遠遠比不上天賦、出身、際遇、運氣等等的東西。一般人努力的成果,是老闆的財富和成功。
以前玩SCP社群時,它的好評差評制度令不少人心靈受創,不時就會看到有人哭訴「我寫得很努力啊你們為什麼要差評我」。然後有人說過一句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至理名言:「我便秘時上大號也很努力啊。」
努力不會為我們帶來他人的肯定和讚賞,也不會博得他人的同情和可憐。
努力不值一提。
若是如此,那些把努力掛在口邊的人,那些覺得自己很努力的人,到底是想表達什麼呢?是什麼促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提起自己的努力呢?
有人或許是接受不了自己未達到心目中的水準,或許是希望努力這個字能換取別人的一點憐憫或認同。但說真的,有誰沒有努力過?一個人在一件事上投放了多少心力和時間,並不影響該項事物的最終評價或結果。就如某人所說,便秘的屎本質上還是屎,不會得到任何讚頌。
所以本貂覺得,努力這個字只是說給自己聽的,就和憂鬱、壓力、開心一樣,「努力」是一種情緒,一種我們用來測量自己殘餘心力的情緒,和「累」類似,又能在這個不允許累的社會中顯得「正面」一點。不過……「努力」這兩個字中總給我一個「我沒有拿到我應得的東西」的感覺,這點也和普通的「累」有些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力限度,就如車的油箱一樣,心力低落時我們會變得興趣缺缺、效率低下。「努力」便是我們在駕駛中耗掉的燃料,如果硬是耗盡所有心力、「過於努力」,很容易整個人壞掉,相當於近年興起的說法“Burnout”。
努力有著和其他情緒同樣的特質,既無法比較,也和外界賦予的價值無關。其他人很難共情,而且由於很少人會將努力視作情緒看待,傾聽者往往在分享時會開始比較大家有多努力,就像比慘大會一樣,最後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因此努力只是個提醒自己該休息的詞彙,提醒自己目前已經靠近心力的極限,是時候好好為自己「加油」——放鬆休息一下。
上個月在寫同人文時,偶爾聊到了努力的話題。本貂從來不覺得自己在寫作這一塊有多努力,付出時數、所寫字數、閲讀量、研究、反思等等,其實也不算多。當然此言一出,馬上引來幾句安慰,我雖然感謝大家,但我覺得自己只是在說實話而已。現在想來,大概是我在寫作上從來沒去到那種Burnout的程……嗯,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我認為這世上從來沒什麼應得的事或成就吧。
倒是在寫完之後,我看著完稿沾沾自喜時,又覺得自己其實挺努力的,不過背後也沒有什麼負面感覺,就只是肯定了自己在過程中付出過的心力燃料。
所以下次如果心裡冒起「我已經很努力了」、「我真的盡力了」的想法而感到不快、鬱悶時,就先去好好睡一覺或者吃點好料吧!7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5vTjO3CL6
結果還是好想吐槽一下,像主角那種完全依靠外在看法來判斷自身價值的人,在劇中最後竟然因為中學作文受過讚賞而想去寫小說讓自己振作起來……是在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吧?7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4bV7Ckk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