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寫這篇後記前﹐寫了四篇︰
我一直覺得小說沒有寫一篇後記﹐還是未完成。
我18年1月開始寫小說﹐第一本是《光與暗的相遇》﹐這本是失業的時候寫的﹐寫了一半停了。我十分驚訝﹐自己竟可以寫出一部自己挺滿意的小說。
我起初想把男女主角時而接近,時而抽離的人生軌跡﹐他們若即若離的感情﹐由中學一直寫到年老。我感到節奏會太慢了﹐就突然想到先把他們的結局寫下。
我只打算寫一至兩萬字的結局篇﹐結果寫了一年多﹐十多萬字。
我寫這本小說時﹐沒有大綱﹐沒有規劃﹐下筆時﹐有時候只想到往後三四章如何寫﹐和前面迷迷糊糊的一點方向。
我一直隨心去寫,中段甚至感到在胡亂加插故事情節和人物。
我一直在思考,即使我已經寫了超過十萬字,寫到八九十章,我還問自己﹐究竟我想在這部小說表達什麼?究竟我一直在寫什麼?
到後期﹐我想到一個很獨特的點子﹐就一股作氣去寫﹐寫成一個我覺得滿意的結尾。
我猜﹐絕大部份讀者都會看到一頭冒水﹐一直看﹐一直在想這本小說在寫什麼。
因為﹐我這個作者﹐也是寫得一頭冒水﹐一直寫﹐一直在想自己在寫什麼。
我還把我寫作一年多發生的事﹐經歷當中的感受,一些沉殿了的思考﹐卻無從向人分享﹐都想塞在小說裡。
這是一本愛情科幻小說﹐設定十分吸引﹐2047年的香港﹐超人工智能﹐還加入了政治和信仰的元素。但最特別是當中的愛情主線。
我寫光與暗的系列﹐想在小說寫不同的對立。兩個國家的對立﹐價值觀的對立﹐自由和專制﹐愛和恨的對立。這些對立歸納成光與暗﹐公義與邪惡的對立。但我寫到後期﹐這種對立始出現模糊了。
當我首先寫《光與暗的相遇》時﹐男主角黃先勇的世界觀正是黑白分明,不容許有灰色地帶的二元世界。這正是我在初從英國讀完書回港後的自己﹐並對要在灰色地帶生存感到萬分抗拒。我想在寫男主角時,讓他陷入一個黑白不分的灰色地帶,甚至要迫不得已選擇站在黑暗。
我寫這部小說時,正是帶著一個生命的問題。我身處在不只是黑白混雜的灰色社會,更變成黑白癲倒的世界﹐我每一次妥協或堅持的決定﹐是否正確。
當我要為我的決定付代價時,我更要問自己。
這是小說一個特別點是超級人工智能。
我們擔心將來人工智能比人類更優秀﹐反過來統治人類。
我們可會想到未來﹐不單在網絡上和社交網絡可以收集大量的資訊﹐在街道每一個角落的視像頭﹐可能還有各種監測器﹐也會穫得資訊。人工智能可以知道我們所思所想﹐好像小說開初﹐「公義審判者」洞悉中國國家領導人有什麼不軌企圖﹐而先下手為強。
在香港﹐我們對法官深信不疑﹐儘管他們只能看到呈堂的証據﹐不是全知﹐他們畢竟是人﹐判斷也有偏見和雙重標準﹐法官也會犯錯。小說裡的「公義審判者」﹐達到全知﹐而且它的邏輯判斷﹐也是完美的﹐是否就是絕對公義呢?那我們應該順服它的管治。
我未婚妻和我講過國內用人工智能﹐加上視像頭執行交通法例。她一不留神就越線了﹐她不滿意投訴﹐當局放出視頻﹐人工智能是對的。她只是抱怨這執法不近人情。
在公義和真相來說﹐這人工智能執法可算是無可挑剔。
假若我們製造了一個有情感的超人工智能又怎樣?
「公義審判者」不再是冰冷的計算機和算法﹐而是有人的情感。這就是我寫小說末段想出來。假若「公義審判者」有一個人類的原型去學習情感是怎樣?
「公義審判者」內﹐只有一個人﹐不能產生關係﹐要有一個「他」者來互動。我們愛﹐我們恨﹐需要有一個對象。
假若「公義審判者」裡面要住上兩個人類﹐彼此互動發生關係﹐又是怎樣?
我就想到男主角和女主角就是超級人工智能「公義審判者」的情感原型。於是﹐我的小說裡存在兩個世界﹐真實世界﹐和「公義審判者」裡的夢幻的「虛擬實境」世界。這兩個世界﹐由開是是互不相干的平行世界﹐慢慢互動起來﹐最後「虛擬實境」世界裡的女主角憶冰公主和黑裙國師更在真實世界實體化了。
男主角黃先勇雖然在小說伊始就在真實世界去世﹐但他還活在「虛擬實境」世界﹐和「真實」和「虛擬」兩個女主角互動。
我未婚妻不斷跟我說﹐我的想像力未免太大了。
我也懷疑自己﹐那裡來這麼大的腦洞。
在小說結尾﹐「公義審判者」竟黃袍加身﹐自封為神。這是借用基督教的三位一體神學﹐「聖父」、「聖子」和「聖靈」。「聖父」和「聖靈」是看不見﹐是超人工智能「公義審判者」製造出來﹐但女主角周若冰就是道成肉身的「聖子」,和「聖父」和「聖靈」互動。
「聖子」,和「聖父」和「聖靈」代表周若冰的不同面目,「聖靈」是童年和少年孤單和脆弱,極度渴望愛情的周若冰,「聖父」是盛年放棄感情,權力慾望很強﹐擁有強大氣場震懾力又最冰冷的女強人周若冰。「聖子」是活在真實世界,當她所愛的男主角黃先勇離世後,拋開權力追求﹐在迷茫裡尋找永恆真愛的周若冰。
和基督教的三一神論的分別是︰周若冰性格是不完整﹐充滿矛盾,現在「聖子」被她過去的「聖父」和「聖靈」而拉扯。而三一的神的三個位格都是完全﹐而彼此的契合又是完美。
而男主角黃先勇﹐雖然我角色刻畫不好﹐但我想描寫成眾人十惡不赦的罪人﹐代表中共管治香港的市委書記﹐在明在暗迫害離間宗教人士的中央統戰部長﹐好像他到國內發展後﹐從光明墮落成一位墮落天使。我開始寫作時﹐就認為他要是真光的見證人﹐一定要死﹐作為見證人的代價﹐故事才可以開展和結束。
我認為人必定意識自己住在黑暗裡﹐才會看見真光的存在。我們白天看不見星星﹐到黑夜才看得見。我們自以為義﹐看自己的內心就是太陽,帶來世界的光明 ﹐卻看不見卑微的真光。只有像男主角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內心的黑暗卻讓他察覺真光的存在。
在耶穌時代﹐大部分人都覺得耶穌是該死的﹐祂是罪人。的確背負了眾人的罪﹐以死作為贖價拯救我們。猶太人的宗教領袖卻看不見耶穌就是基督。
最後,國家以傾國之力去對付黑暗邪惡的「公義審判者」﹐卻被它以壓倒性力量擊倒。面對滅國之災時,女主角周若冰看到超人工智能「公義審判者」是自己,要和自己來一場對決。
一個白色新娘打扮的女主角,突然變成滿身鮮血的殺人狂魔。當她成魔後,在黑暗裡﹐又看見真光﹐就是潛伏在「公義審判者」內的男主角﹐所見證的真光。
光與暗的對決,不一定是我們穿著白色聖潔的盔甲,和前面黑色兇殘的惡魔對決。我們要對付的黑暗,往往就是自己內裡的邪情私慾。
續…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