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前天,一位朋友來電說,她的一個朋友的小孩目前一歲八個月大,白天放在公托。早先老師就曾說過這個小孩是ADHD加上高敏感特質,而最近更時常被老師告知小孩會出手去攻擊別人讓她的朋友很苦惱。
朋友來電的主要目的是幫忙詢問早療就診條件及資訊,給了她一些訊息後我好奇問道:「妳朋友和老師面對小孩出現這個行為時怎麼處理?」朋友表示,雖然小孩還小,但媽媽還是有跟他說不可以打人之類的口頭訓戒,小孩自身也明白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但還是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所以才苦惱要去就診。前陣子還發生班上有個小朋友在他面前跌倒了,他竟然去抓著那位小朋友的倒敲地板,也幸好年紀小,力氣不大,沒有造成傷害。
於是我對我的朋友說,小孩年紀小,口語表達能力肯定不足,因為高敏感,遇到不舒服的突發狀況時內心肯定有一股難以言諭又不知道如何排解的情況產生,他有可能在一次動手後發現,那股難受可以藉此發洩出來,於是下次再遇到時也會以這樣的方式來抒發。所以除了行為偏差時的機會教育之外,平時還要教他「我可以怎麼做」,明確告知可以做什麼,而不僅是禁止做什麼。
記得很久前聽過一則故事,有個小朋友時常在課堂上哭鬧而影響上課,老師被他搞得一個頭兩個大,後來園長知道了就在他又一次哭鬧時把他帶到辦公室給他糖果安撫他,並教育他以後上課要安靜不吵鬧。知道結果如何嗎?結果小孩哭鬧的次數比以前更頻繁了。原來,小朋友會哭鬧的原因就是他根本就不想上課,而他發現吵鬧後不但可以不用上課還有糖果可以吃,這簡直是太棒了!
行為不論好壞都有其功能,因此先了解「因」並同理他,和對方建立關係後才有機會以適合的策略協助其發展適當的行為或減少不當行為。
20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MoTtJm2j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