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史(一)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0Hj7qQr8wx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主要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是一個起於1760年代,一直持續到1830年代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人類生產逐漸轉向新的製造過程,出現了以機器取代人力、獸力的趨勢,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3KNgqMJwi
但是工業革命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本與銷售市場,這些前期的資本與市場,很多卻來自於大航海時代的後期殖民地。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qLs8y6Yqp
工業革命(英語:Industrial Revolution),又稱產業革命,更準確的說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一個起點約於1760年代,一直持續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的歷史時期。在這段時間裡,人類生產逐漸轉向新的製造過程,出現了以機器取代人力、獸力的趨勢,以大規模的工廠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5kY68bkuVF
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為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3LpPpfm39
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畜力,水力和風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與1000年前農業革命一般,革命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們推向了一個嶄新的「蒸汽時代」。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LxmDBjXkA
工業革命的起因
農業革命與人口增加
進入了大航海時代,新美洲作物的多產使人口出現大爆炸。到了18世紀,英國人口不斷增加,以及英國農業革命和圈地運動的後果,以致農業勞動力過剩,不得不尋求新的就業機會,有助於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再加上人們的消費需求亦日漸增加,為批量化生產的商品提供了銷路。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wSdwSBPe8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HvIFuK0QT
自然資源的因素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中北部,那裡擁有豐富的淺層煤礦和鐵礦資源,但缺乏木材資源。工業革命下產生的蒸汽機,以及利用焦煤而不是木材煉鋼的冶金技術革新,這些使得英國的煤礦和鐵礦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XKLII00OD
貿易限制的解除
1623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允許設立專利權保護新發明的權利,開始刺激許多新發明的產生。工業革命約於1750年開始於大英地區。工業革命的展開有多種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結束就是一個明顯的工業革命導火線。隨著封建制度於18世紀初在西方消失,貴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種特權(例如貿易的專利)也隨之消失。這些改變推動了自由貿易,形成了更大規模的市場,使工商業的發展更為蓬勃。在這種改變下,舊有的家庭式工業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貿易發展的需要,所以人們便致力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以增加產量,因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kLjn87VOB
殖民地市場和原料
此外,世界貿易的發展亦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從15世紀發現新航路起,許多歐洲國家在亞、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紀,這些殖民地不僅為它們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場,還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為了滿足因世界貿易所引致的強勁需求,人們便開始採用機器和其他方法來提高產量,從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lKih1n9jD
金融革命、 資本與新技術
工業革命發生前,英國實際上已經歷過一場金融革命(西方的經濟史學家將英格蘭銀行的創立、公債的發行和穩固以及其他金融業的變革稱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斷為工業革命注入資本燃料和動力。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希克斯曾經詳細考察了金融對工業革命的刺激作用。他指出,工業革命不是技術創新的結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結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結果。工業革命早期使用的技術創新,大多數在工業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術革命既沒有引發經濟持續增長,也未導致工業革命。因為早已存在的技術發明缺乏大規模資金以及長期資金的資本土壤,便不能使其從作坊階段走向諸如鋼鐵、紡織、鐵路等大規模工業產業階段,「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John Hicks,1969)。工業革命興起的新產業,其工業原料成本、研發成本、人力成本、廠房成本、設備成本等開支都十分巨大,如機械製造,冶金,鐵路等等都屬資金密集型行業,對廉價資本依賴性大。英國光榮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徵稅稅體系以及憲政改革對約束政府行為產生了可信承諾,使得英國國會能夠嚴格督導政府的財政支出,使私人債務清償方面具有較高的信譽保證。高效、透明、有序的稅收體系,不僅令新興的工業企業免受苛捐雜稅困擾,且令英國國債在世界範圍內享有極高信譽,其長期公債利率一降再降,最後僅3%利率水平,銀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債利率一般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英國在發展國債市場之後,進一步發展了股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等等,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這些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廉價資金」。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E0ADhOlSF
科學的發展
承繼了文藝復興和理性時代(啟蒙運動)的重視科學精神,西方的科學因而得到重大的發展。而那時的科學家的重要發明和發現,就為工業革命帶來不少機械性的幫忙。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ALqxY87DA
技術的發展
工業革命的開始與18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少量發明密切相關。在19世紀30年代已取得了以下重要領域的進步: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b5q5QtkCHF
紡織業 — 一開始由水車、之後由蒸汽機驅動的機械化紡紗大大增加了工人的產量。織機將工人的產量提高了40%。棉花轆轤使去除棉花中種子的效率提高了50%。羊毛和亞麻的紡織和編織也產生了生產率的大幅提高,但它們沒有棉花那麼顯著。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lVapuijaW
蒸汽動力 — 蒸汽機的效率提高,使他們只需原先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的燃料 。固定蒸汽發動機對旋轉運動的適應使它們適合於工業用途。高壓發動機具有高的功率重量比,使其適合運輸。1800年後,蒸汽動力迅速普及。蒸汽機改變了以往的生產只能依賴人力和畜力的局限,為工業生產、交通運輸提供了廉價而充足的動力。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zMmo8xFKf
鋼鐵生產 — 用焦炭代替木炭大大降低了生鐵和鍛鐵生產的燃料成本,也增大了鋼鐵的韌性和強度。使用焦炭還增大了高爐的最大大小[8],擴大了經濟規模。鑄鐵吹塑氣缸首先在1760年使用。其後通過使其雙重作用得到改進,這使更高的爐溫變為可能。鋼鐵業的進步,為技術革新生產的各種新機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時也將英國大量的煤炭資源利用了起來。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中北部,和英國中北部擁有大量的煤炭和鐵資源是分不開的。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tJvvQSdfT
生產制度的變革
航海時代的殖民公司制度逐漸成熟,並擴及到其他行業,資金的積聚及新機器的發明也是引發工業革命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18世紀時,歐洲本土的貿易發展蓬勃,使商人累積了大量財富。為了獲得更豐厚的利潤,他們便致力投資開設工廠、購置原料和發明新機器。加上隨著各類型機器的發明及應用,舊有以人力為主的生產工序逐漸被由蒸汽推動的機器取代。生產工序的機械化,提高了工農業的產量。結合以上的種種原因,就成就了工業革命的輝煌。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dLndZ78Fy
行會師徒制的式微
舊有的經濟模式,行會的師徒作坊式生產制度,控制了從生產技術到銷售價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雖然保證了產品質量,但也阻礙了技術革新。而工業革命相對於行會師徒作坊式的生產,最大的變化就是採用了新技術,生產更加集中,工人們在大規模的工廠工作,而不是小作坊。由掌握銷售渠道的商人開始組織生產。這種變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從而能夠滿足世界各地的廣大市場需要。以往行會作坊生產的東西,相對工廠大規模生產的東西,更為精緻,而可以稱為「奢侈品」。但是工廠化的大規模製造,可以生產出眾多價廉物美的商品,於是把各種所謂的「奢侈品」擠出了市場,行銷整個世界。於是行會作坊式生產模式在工業革命產生的競爭下,走向了下坡路,越來越無法應付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JJiaaXHjB
圈地運動
而農村土地制度的變化,也就是首先在英國發生的圈地運動,同樣是一個生產集中化的過程。工業革命前的土地制度,使農民只能分別在許多分散的小塊土地進行耕作。這些土地採用落後的三圃制耕作技術,每三年就要休耕一年,休耕的土地作為公共牧場供家畜使用,畝產低,土地浪費嚴重。但由於敞地制土地犬牙交錯互相連在一起,單獨小塊土地無法改變耕作方式。比如若自己的土地不打算休耕,但也無法避免由於旁邊的土地休耕後家畜對其的踐踏。圈地運動雖然對許多農民來說並不公平,許多農民被迫分得更貧瘠的土地,也無資本採用新的耕作技術,同時失去了休耕的公共土地放牧家畜的好處。但是土地集中後可以進行徹底的技術改良,生產更多的糧食供養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為紡織工業生產大量的羊毛。不少失去土地的農民,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成為了工廠的工人,也為新產生的工人階級埋下了伏筆。圈地運動在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發展得比較緩慢,但自光榮革命後的18世紀,開始愈演愈烈,從而引發了眾多農民起義。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j7bgU9A73
圈地運動配合工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工業原材料,以及能供養更多的非農業人口,雖然產生了許多不公,客觀上確實是工業革命的一個必要前提。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Ol6YvaGTr
古老敞地制土地犬牙交錯互相連在一起,單獨小塊土地無法改變耕作方式。圈地運動在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發展得比較緩慢,但自光榮革命後的18世紀,開始愈演愈烈,從而引發了眾多農民叛亂。W. A. Armstrong為首的一些人則主張把地主和農民二元對立太簡單化歷史了,他指出當時很多生活有著落的農民同樣積極參與圈地。「我們應當小心一點不要把這一切(圈地)歸於一個龐大複雜的歷史轉變的(必然)結果」 “18–19世紀的圈地狀況被嚴重誇大了”。 圈地運動配合工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工業原材料,以及能供養更多的非農業人口,雖然產生了許多不公和暴動,客觀上確實是工業化的一個必要前提,提供了土地集中後的規模耕作增加產量,被驅趕出的農民則投入工商業成為勞動力的來源。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sDlRBN1B9
技術革新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NM2yemTBb
18到19世紀的英國,由於專利制度的保障,也由於能提高生產力的新技術會帶來的十分可觀的利潤,於是有許多有錢人投資於各種發明創造。雖然不是所有的發明都能取得預期的成功,但是若某一種新技術發明能應用在生產中而提高生產效率,就會帶來十分可觀的利潤,就如現在的風險投資一樣。技術發明如滾雪球一般,一種新的技術發明出來,就會刺激發明另一種新的技術。比如珍妮紡紗機這種新技術,使得能紡出更多物美價廉的紗,那麼將會產生更多地對棉花的需求,又可為提高織布技術帶來了激勵。生產上每個環節技術上的革新,都會刺激相應環節不斷尋找新的技術革新,以便適應新的生產效率下的需求,如同鏈式反應一般。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g1SSavG05
工業革命前後共有很多種不同的發明,除了較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機外,還有很多發明對後世影響深遠。(如章節插圖)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4940SWrPL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KV30m8lpd
9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LkD7MyT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