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y Broderick不是我熟悉的案例,沒Drity John這般了解,於是開始這套刻以前我稍稍看了一下案件大概講什麼。Betty Broderick嫁給Dan十多年,生了五個孩子(其中一個夭折),從丈夫讀醫科,到棄醫科,到轉攻法律,整段青春耗在這段婚姻、養家、顧小孩、顧丈夫,直到熬到丈夫出人頭地,好日子過沒多久便遇上了棄糟糠的戲碼。當然,這糟糠棄得沒那麼決斷,出軌與猜疑是一場凌遲,漫長的虐殺引領這對看似美滿幸福的夫妻走到離婚,也走向非你死即我亡的地步。
聽上去耳熟能詳,對嗎?而Dirty John當日出現的問題,也是這般熟悉地延伸下去。縱然對Betty Broderick並無深入了解,編劇顯然不想你同情任何一方,他們的醜惡、執念用八集一一攤演,依然太長了!事實Betty Broderick、Dan、第三者Linda以及Betty所謂的朋友,沒一個值得同情,顯然易見!如果說要用足八集讓觀眾感受受苦一刻也是漫長,那是險著,也是重蹈覆轍。
即使如此,Betty Broderick的故事仍然編排得比Dirty John出色,從引領你去想像這種問題可以如何避免,也帶領你面對人的方方面面,面對世無完人。
死結無解,還是勢不饒人不饒己?
Betty Broderick出生在傳統天主教家庭,劇集沒多著墨於她的家庭,但從片段可見這對父母將女人該相夫教子、無條件造就丈夫、服從父權,以及離婚、二婚、與男性交往都是淫蕩的這些觀念融在她每一滴血、每一口氣當中。可想而知,婚姻、丈夫對於Betty Broderick有多重要,尤其這位丈夫,不論好壞,也是她親自選擇的,愛得入骨。要若不愛,一個女人怎麼可能用青春去成就另一個男人,怎麼可能為了對方的學費、對方搭門路社交費、彼此養兒育女的生活費身兼數職,以致胎兒不穩,失去了一個孩子也不曾埋怨?
我媽跟我一起看這劇集時,她嘆了一句這女人真的愛得很偉大,稱職的母親,稱職的妻子,人人皆讚。但這樣的女人實在是蠢,蠢在完全不愛自己,甚至以偏執於他人、他人的愛去填滿空缺的地步,決不接受「結合必須要你情我願,然而感情決裂只用一個人心意轉變已夠。」!於是,她相信了丈夫一個又一個謊言;於是,離婚程序每一部份她也認為丈夫只為引起她注意,只為挽留她;於是當丈夫向法庭拿了禁制令,當丈夫與新歡外遊,她一次又一次暴力相對,又或將孩子直扔在丈夫家門,宣稱「也讓那婊子嘗試一下妻子與母親是怎樣一份苦差!」,其實也只為丈夫感恩自己的付出,回頭是岸;於是她到槍殺了丈夫與情婦,案子推上了傳媒、法庭,世界各地同樣被法律制度欺壓的失婚女子來信傾訴,她沒半分傷感,也不再憤怒與空虛,甚至利用大家對她的支持,屢次致電不同人宣稱自己逃獄了需要幫助。到第二判,判二級謀殺罪成,她依舊對每一個致電給她的人講她的美滿無悔的婚姻。
檢控官庭上是如此作結:
「I'll concede, Dan Broderick was wrong in leaving his wife.No men should ever leave their wives, all marriages should be blissfully happy; I'll concede, Dan should have given, Elizabeth more money, He should have given her everything she demanded, that assumes it would have mattered. would another closet full clothes with the tags still hanging on them have made a difference? I'll concede, Dan Broderick should have given her the kids every time she asked for them. No matter what she was doing to them, No matter that she had handed them over to him in the first place; I'll concede, Linda Kolkena should never have gotten involved with Dan Broderick. 」3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8P5kCPoLpJ
(我承認,Dan Broderick不該棄糟糠,沒一個男人應當如此,畢竟所有婚姻都應幸福美滿到老;我承認,Dan給前妻更多錢,應該滿足她的慾望,如果使她的衣櫃塞滿名牌衣物真能解決問題;我承認,Dan應該順她所求,將孩子予她,哪怕是她先雙手將孩子推卸給他;我承認Linda Kolkena不該介入這場婚姻⋯⋯)
你若問我,我不認同這份結案陳詞,半是檢方順著Dan設的陷阱抹黑Betty Broderick,而更多是Betty Broderick這宗情殺案錯不只在她癡心錯付,錯不只在他不忠,而是Betty Broderick不愛自己,勢不放手不再屬於自己的男人、生活,繼而扔棄了自己,也扔棄了未來。
如果在劇集裡,Betty Broderick是人人讚頌的賢妻良母,Dan Broderick與Linda Kolkena劇裡到現實也會是人人唾罵的對象。檢控官將Linda Kolkena形容是一個愛上了Dan而已的女人,但要知道這女孩一早知道Dan已婚,甚至大肆在他們的工作場所宣揚兩人偷情浪漫史。及後兩人走離婚程序時,更直接進駐他們的舊居,在電話留言錄音宣示主權。隨著兩人感情公開放到檯面,Betty Broderick越受刺激,當然公平講句,對念念不忘舊情的前任而現,現任再忍讓,只要佔據了他/她原有的生活位置,已是刺激。畢竟世間並無公論,到底什麼時候、什麼行為才叫適合,那我們就只針對Linda Kolkena的就是以Betty Broderick的痛苦為樂的態度而言。
一次Linda與DAN、Betty的共同朋友餐聚,雙人約會,男人都走開去抽煙,而女人獨處時,朋友為Betty提出要回一份結婚禮物(當然,所謂要回只是她纏著Dan不放的藉口之一),並說:「Betty is really focused. that I feel like it could be a little olive branch.(Betty很在意那份禮物,既然離婚程序已走完,我覺得還了這份禮物,可以是友好、和平的表示)」而Linda卻不以為然說:「well, you know her so well. and I don't really and what I do know I don't like . so I'm don't doing olive branch.(你可清楚你我朋友,我卻不然,我只知道我不喜歡她,也不喜歡你這提議。)」甚至在朋友好意提出說:「at least then you'd never have to think abt it ever again.(其實還了也好,至少你不用再為之煩擾)」她一臉不太耐煩,淡泊下馬威道:「Or I could break it. Maybe I'll.(又或許我可以毀了它,說不定我會。)」是的,Betty留了不少污衊她的言論,在電話留言、朋友、外人面前都只叫Linda做婊子,Linda有權生氣,但同樣從第一日勾引他人丈夫她也有責任承受這份怒氣。年輕如Linda不懂,也不願承受,甚至將Betty的痛苦當成自己幸福的點綴、當成Dan會更愛自己的籌碼,也是這樣與Dan一同將Betty迫上絕路。
Dan,Dan,Dan,一個極懂利用資源為自己謀取最大優勢的渣男。Betty的愛是最大的資源,於是他可以從這頭肥羊身上揸取金錢、照顧、性愛,放心去打拼、建立自己的事業與地位。哪怕Betty離婚協議的要求當真無理(好比不讓Dan有探看權),在她自辯時有一點絕沒講錯:「that Mr. Broderick's god-given talents have been showcased by his medical and law degrees which , over many years of sacrifice in my youth, I helped to pay for.(Mr. Broderick的天賦與成就都是我犧牲青春貝錢供他讀完醫學、法律學位得來的)」但Dan恥於自己的過去、恥於自己的出身,所以他也為了到共渡難關的妻子感到羞恥,因為她正是他過去污點最大的目擊證人!
要知道Betty是一位得體的女性,家裡、公司的設計也見她品位,孩子派對、會客宴會都得客人極讚,對孩子、自己的衣著打扮也毫不馬虎。苦日子沒讓她成為不會享受的黃臉婆,沒讓她在丈夫有名有利後成為見不得人的元配。只是偶爾在Dan提到這家高級餐廳的菜單好似太一成不變,下次不來了。她會笑答一句想不到我們也有吃膩了高級餐廳的一天。Dan可討厭她提起從前,正如Dan早已忘記她從前的付出,慢慢只見到自己在的支出。是的,體面需要金錢充撐,Dan很清楚,他可是那種一櫃也是歐州度身訂造西裝的男人!但像Dan這樣自私的人享樂只能供給自己,於是像Betty這種年華老去、花他大錢的髮妻,他巴不得盡早、一毛不用拔就棄之。
離婚從一開始已是一場計算,每一步、每一句欺瞞、每一分一秒的拖延,Betty視之為Dan不欲離婚的徵兆,實際只是Dan清楚法律條文對自己有何不利,避著險處,一點一滴削減髮妻可從他身上取得金額;Betty清楚Dan所有不堪,Dan同樣清楚Betty所有陰暗面,他知道如何利用Betty的崩潰令她連撫養權也拿不到、名聲受損(將她塑造成物慾甚重的女人、不顧孩子的母親),他知道怎麼利用法律程序,似是達成閉門審議,從而抹黑Betty是個性侵犯,令她在社會也無處可容。Dan多次向所有人提到Betty有多貪婪,向法官表明這女人永遠不會知足,而其實他也是個什麼都想要盡的男人,只是那年代法庭是男人的天下,而他很清楚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勢不饒人。
在最尾一集,導演與編劇重演了一次又一次衝突之下,人人都可以有其他選擇令事情過得順利,試圖帶出死結並非無解。每一次,每一件案,要深入翻檢,只為了阻止下一件撼事出現。就不過,憾事、人與人之間的死結真是有那麼簡單解開嗎?還是有些思想模式實在刻骨,所謂不一樣的選擇,根本未曾出現過在他們的生命?
精神迫害不輕罪於比肉體殘害
丈夫、代表律師都形容她為未長大的小孩,得不到糖果就地撒野那種屁孩。的確,Betty Broderick有缺撼,而這缺撼是長年精神摧殘所致。如果說封建的天主教家庭成就是她為人妻子、母親的能耐,同樣地原生家庭卻從未善待Betty,她體內小孩一直忍隱、一直忽視自己的權利與情感,只能相信擁有了自己的家庭便可以逃出這場惡夢!殊不知到最後,她也不過跳入另一場精神迫害當中。
崩潰、無法面對、本能情緒宣洩,以及以死亡終止施以身上的痛苦,Betty Broderick這案例不單深刻表現精神殘害對人影響有多深遠,更表現在無止境的精神虐待之下人格塑造怎樣做成有缺撼的好人。
Betty Broderick殺人故然有罪,也應受法律制裁,但她的精神創傷又該由誰負責?同時,施以傷害的人又該由誰制裁?3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Kc5g7CsXA
31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3eBm3V2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