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
原罪就是人的本性之中皆有犯罪(即行惡,即違反上帝誡命)之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因為原罪,人難免(inevitably)犯罪。人類的祖先阿當和夏娃,因為受了魔鬼的誘惑,竟然叛背上主之誡命,吃下分辨善惡樹的果子,於是他們就把自己已經實現之本罪首次帶入了世界,使有罪之人與無罪之上帝的關係因而決裂,因為上帝疾惡如仇,本為至善者,無法容忍罪惡。
同時,阿當和夏娃因著墜落,以自由意志選擇順從情欲,接受魔鬼誘惑,而不順從聖靈,堅守上主誡命,於是他們亦把犯罪的可能性帶進了人性之中。原罪為人提供了「犯罪」(就是效法祖先不服從上主誡命)之選項,故為人性帶來犯罪之可能性。自由意志本為美好的,使人能擇善固執,他們倒開發了以自由意志選擇犯罪之可能性,令人性蒙污。
釋義
然而,由於原罪並非上主之創造,只是人自由意志錯誤選擇而形成的「可能性」,因此原罪本身不是實體。具體的本罪雖為實體,亦僅為人所創造,而非上主所創造。
然而,人性並非因此而絕對的敗壞,因為人皆為上主所創造,而人的罪性不可能把人性當中所有上主之創造皆抹殺。原罪僅為「缺乏原始的聖德和義德」(《天主教教理》405條),令人「趨於邪辟」(《三十九條信綱》第九條);而原罪為自由意志開發了犯罪的可能性,但自由意志在理論上依然能夠選擇行善而非犯罪或行惡。問題當人與上主關係破裂以後,人再無法與上主直接溝通,不知道何為上主眼中看為善之事,故自由意志失去了真正的「善」的選項。因此教會為人施行聖洗禮和堅信禮,使聖靈重新進入我們的生命當中,把「善」的選項告訴我們,使我們得以選擇真正的善,恢復善性。
故此,稱基督信仰為「性惡說」,並視之與儒家孔孟陸王學說相悖,實為誤導。基督信仰不否認人皆有仁義禮智四善端,然而強調(一)人之四善端乃來自上主之創造,要恢復人之本心、本然之性,仍須透過聖靈之大能,(二)仁義禮智背後的天理或天道即是上主的誡命,(三)人單靠自己的自由意志根本難以有足夠的認知去選擇行善,亦難有足夠的動力去行善,故此人必須藉著聖靈的力量才能踐仁。
聖經經文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那裏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羅馬書5:18-20)
神哲學語錄
原罪非重蹈亞當之覆轍(如伯拉糾所妄言),乃人人本性之秕謬凋敗,為亞當後嗣之自然之性。是故人偏離本義,本性趨於邪辟,肉體情欲常違背聖靈。因此,凡生於此世之人,皆當受主怒、當遭天譴。重生者猶為自然之性所染。肉體情欲,希臘文謂之曰「霍羅尼馬沙各斯」(Phronema Sarkos)(或譯反智,或譯匪彝慆淫,或譯食色性也,或譯慾望,或譯肉體),弗順上帝律法。凡信而受洗者,雖免天罰,然使徒認信曰:恣情縱欲、驕奢淫逸,皆本乎罪性。(聖公會《三十九條信綱》第九條<論原罪或生罪>)
我們的教會又教導人:自亞當墮落以後一凡從自然定律而來的人,都是在罪中成孕而生的。就是說,他們不能真正敬畏上帝和信靠上帝,並且充滿邪惡的欲望。這與生俱來的疾病,或說因遺傳而來的罪,是確確實實的罪,叫一切沒有藉洗禮和聖靈重生的人,都被定罪,永遠死亡。(信義宗《協同書》〈奧斯堡信條〉第二條)
原罪的道理可以說是福音喜訊的「反面」,這福音就是耶穌是眾人的救主,眾人都需要救恩,而救恩是藉基督賜予眾人。有基督心意的教會清楚地知道,破壞原罪的啟示,必損害基督的奧跡。(《天主教教理》389條)
原罪雖是人人所固有的,但在亞當的任何子孫身上,原罪都沒有本罪的特性。它在於缺乏原始的聖德和義德,然而人的本性並未完全敗壞:它只是在自己本性的力量上受到損害,要受無知、痛苦和死亡權力的困擾,而且傾向於罪惡(這種對邪惡的傾向稱為「私慾偏情」)。 聖洗在給予基督恩寵的生命時,把原罪滌除,使人重新歸向天主。但原罪的後果,即墮落而傾向於惡的人性,仍留在人身上,並促使他展開屬靈的戰鬥。(《天主教教理》405條)
吾以性為能行善惡,固不可謂性自本有惡矣。惡非實物,乃無善之謂,如死非他,乃無生之謂耳。如士師能死罪人,詎其有「死」在己乎?(利瑪竇《天主實義》)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