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景教來華,福音東傳漢邦,已有千年。然而,基督信仰至今依然未能完全在華、日、韓之文化中完全本色化,基督宗教依然難以洗去「洋教」之污名。
本色化與帶有中共政治意識形態的「宗教中國化」截然不同。今日中共常以「中國化」為名,審查講章、關閉教堂、拆十字架、拘捕神職人員,這一切都是為了政治的緣故,不是為了福音的緣故。中國化是要將基督宗教成為極權統治的工具,但本色化卻是要將文化成為宣教的工具。這也正是尼布爾在《基督與文化》中提到「基督轉化文化」之意思:基督宗教並非反對文化,亦非屬於文化,而是要以福音轉化文化。
漢文化圈幾千年來,辭章義理,郁郁乎文哉,有其宗教哲學;故聖道東傳,必須本色化,才能落地生根。《天主實義》與《代疑篇》就是這些本色化神學的最早嘗試。可惜部分基督新教徒卻總是以西方中心主義的高傲態度看待漢文化,認為祭祖就是拜偶像,認為儒家性善是自大,認為佛教是迷信。他們以「基督反對文化」的態度福傳,對於傳統文化既無理解,亦不尊重,自然引起社會反感。這就是所謂的「離地福音」了:完全脫離文化、歷史、社會、政治脈絡,空談救恩。
要達至耶儒匯通,使基督信仰得以落地生根,教會就必須要有一本能夠適應漢文化、簡單解釋信仰要道的《教理問答》。雖然不少宗派皆有其教理問答書,但它們各有利弊。
《天主教教理》將天主置於首位,故先講解信經,然後才講人類為何需要天主,最後才談及信仰實踐。然而,此進路之缺點在於「離地」,難以引起讀者共鳴。並非所有人一開始就有意尋求認識上主;人之所以忽然產生宗教意識,必然與其存在處境有關;也就是說,其存在處境使人忽然覺得上帝與個人有關。即使《天主實義》亦有相同問題:若不是書中開首的「中士」首先對「西士」所言的「天主」有興趣,則不可能尋問救恩要道。但一般人又為何會忽然覺得世上有神無神與自己相關呢?
至於中華正教會的《東教宗鑑》,則是依據信德、望德和愛德分成三部分:信德以信經、七種神恩及聖靈九果解釋三一上帝,望德以主禱文及八福解釋祈禱及永恆福樂,而愛德才言十誡及罪性。然而,事實上此格式與《天主教教理》大同小異,皆是「由上而下」、「從上帝到人類」;但福傳既是為了將人類帶領歸向上帝,就應由下而上,從人類到上帝。故本書不取天主教及東正教之教理編排。
至於《協同書》的《路德小問答》及《路德大問答》,則強調人類之罪性需要上帝的救恩,以十誡、信經、主禱文、聖禮及祈禱依次編排。然而,人為何會忽然「知罪」呢?罪這概念對於漢文化圈尤其容易惹來反感。強調「罪性」(甚至加爾文主義的「絕對敗壞」)似乎直接與孔孟儒學性善論矛盾。若不從存在處境說明為何「罪」與個人的存在有關,則難以勸眾歸主。
正因如此,加爾文主義的《西敏寺問答》、《海德堡問答》等教理問答書,雖然對救贖論等有深入的分析,可是主張人性絕對敗壞的加爾文宗難免全盤否定漢文化精神。我們所傳的是福音,不是加爾文神學;加爾文神學不是絕對真理。如果我們接受基督信仰本色化之前提,相信漢文化能夠成為基督之器皿,盛載聖道,向漢文化圈的人民宣教,則我們不應採納一套難免貶低和否定漢文化的神學主張。
相比起其他宗派傳統,聖公宗似乎最欠缺一套系統性的教理問答。香港聖公會教省1998年《公禱書》只有不到十頁、內容粗疏的要道問答,大體依從1662《公禱書》,既不系統化,亦不本色化。然而,正由於聖公宗神學兼容並包,海納百川,聖公宗神學更加需要一套簡明而系統性的漢文教理問答解釋其基督信仰如何回應漢文化圈之歷史處境,以推動東亞之福傳。
誠然,我們難以為聖公宗神學下定義,而此本書亦並非純然為聖公會服務。即使是英格蘭聖公會亦非所有教區和牧區皆恪守帶有加爾文神學色彩的《三十九條信綱》,例如採納天主教神學和禮儀的安立甘公教派(Anglo-Catholic)。聖公會因而沒有統一的教理問答,各教省會根據自己的神學傳統制訂,有的傾向信義宗,有的傾向加爾文宗,有的傾向天主教。真正能夠「定義」聖公宗的,似乎就是《公禱書》所建立的崇拜禮儀傳統。
在漢文化圈重「禮」的傳統下,「禮儀」正是耶儒會通之契機。要一個世俗主義的西方無神論者明白為何進教堂要安靜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他沒有「禮」的概念。但在漢文化圈則不然;日本人進神社則肅靜,進佛寺亦肅靜,進教堂而知亦是宗教場所,故亦肅靜。你不用大費周章去解釋甚麼詮釋學或符號學,因為華人、韓國人、日本人等都知道宗教禮儀必然是表達崇敬之意義,至於崇敬之對象是誰,為何崇敬之神,才是基督徒要解釋之事。
故此,「禮」之相通必須提昇至「仁」之相通以及「信」之相通,使漢文化圈之人民得以理解和接納基督信仰之道德與宗教意識。真正的本色化並不是只是說教堂蓋得像道觀或神社,聖詩用粵曲或神樂,而是要令漢文化圈人民能夠透過其文化完全理解基督信仰,明白基督信仰如何解決其存在問題,轉化其個人生命及社會生活,以及如何透過其文化實踐信仰。這正是本書成書之意。
本書參考了田立克、尼布爾、齊克果等信義宗之神學家與哲學家之主張,以中國哲學之方法解釋以聖公宗為主的基督信仰要義:先由個人存在處境出發,嘗試先解釋人如何失落「本然性善」,使人擁有罪性,因而需要基督救恩,並透過信仰實踐真理,實現「信仰不離地」。
如果你是未信者,本書是你認識基督信仰及神哲學的入門書。
如果你是慕道者,本書是陪伴你經歷信仰歷程的同行者。
如果你是初信者,本書是你進一步學習教理的教科書。
如果你是資深教友,甚至聖品,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你建構自己神哲學的工具書。⋯⋯
但無論你抱有甚麼目的拿起本書,本書也是一本宣教與福傳之書。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一日
諸聖日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