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和老婆見面了,獨自一個人在家,實在太想念她了。想寫一寫一點東西﹐卻覺得自己寫得不好。我會再寫一篇感受更深刻的文章。
最近美國牽起一波反歧視亞裔的運動,各地有反歧視示威。爆發點是有一個白人槍手到一間按摩店槍殺了多名亞洲人。我在臉書很少香港人聲援在美亞裔,包括在美國生活的港人,只看到一些內地人換了支持運動的頭像和轉載有關新聞。但在半年前"Black Live Matters"反種族歧視,不論身在何處,在臉書上的朋友都換了頭像去支持在美的黑人。是否我們會對黑人有憐憫之心,卻對同種族的人失去同情?39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itBgWsqQd
我問不少曾在海外的香港人,即使是多年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絕大部分都否認自己曾因種族而歧視,也認為歧視不是系統性,強調當地人十分友善和平等。只是極少部分沒有素質的人的偶發性事件。我老婆問了不少人,外國是否存在歧視,他們都一一否認。我也問過在外地遇到的香港人,有否感到被歧視,他們也否認歧視的存在。所以對這次亞裔反歧視運動的不熱衷,也正常不過。我相信沒有被歧視就是他們真實的感受。的確,從他們的臉書看到生活過得十分愜意。39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oya5zeBGA
之前在新冠在美國爆發時,也有不少報導當地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而香港報導的重點是一些在美的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被誤認為中國人而無辜被打。我們對華人及亞洲人被歧視﹐會心理上劃清界線,本地人不是歧視我們,只是歧視內地人,因為他們把病毒帶來美國。所以很多香港人呼籲在外遊時要刻意表明自己是香港人避免無妄之災。但我們會否細想,因為新冠去歧視內地人,是否合理,他們被打,又是否無妄之災?39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Vq1jJuwHU
我老婆問一個在美港人的朋友,說自己在美國大企業的高管,在公司裡沒有發生歧視。很多人移民後在當地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可能當了管理層,在跨國公司的專業人士,工作得到賞識,日子比原居地過得好得多。
除了要把亞裔區分為日本人、韓國人,香港人或內地人以外,也要區分是精英階層或是低下階層。歧視只會社會底層,素質低下的人當中存在,而精英階層是憑藉實力獲得應有的尊重。我想他們和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一樣,通過各方的努力,在外國為自己構建多一重身分,就是社會精英代理人身份,淡化作為中國人的身份。他們未能成為完整的白人精英,但可以和其他亞裔或中國人區分並隔離出來,成為夾心階層。因為當地已經形成了階層隔離,而且利益向他們傾斜,所以當地很多社會問題可以視若無睹。
不少人認為看內地新聞沒有價值,也笑我要翻牆來臉書。不論看新聞又好、抖音又好、內地討論版又好,我感到更多真實的社會民生,更以老百姓的視角鈙事。我們看香港,甚至是外國大媒體的新聞,更感覺報導脫離平民百姓的生活,以中產及知識份子角度鈙事,灌輸更多的意識形態。在香港、在外國,經常說社會撕裂,我們看日常的社交媒體和大眾傳媒,加上網民的評論意見,正營造了這個氣氛。我在香港看的報導,都幾乎是中產的角度。香港人關注什麼時候可以去日本,英國BNO移民和外國生活,請外傭越來越貴又越來越不靠譜,蘋果發佈了什麼產品,還有什麼政治公義等話題。我們看了又看,真正老百姓的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呢?需要什麼呢?其實意識形態的輸出多於了解社會百態。
香港很多人想去英國移民,報導很多很多關於英國的新聞,即使加上在英港人在社交媒體的分享,但這只是一個角落和一個視角的英國,一個氣泡裡的英國﹐我們移民也往往努力把自己困在氣泡裡面已而。在香港和外國媒體報導內地,不少連真實性也談不上,看完只有更多的誤解和矛盾,塑造出另一個氣泡裡的中國作出反襯。在氣泡裡,虛幻比事實更有真實感,留在裡面更舒適,我們對氣泡外的真實世界一無所知。
我看到最真實的,最有共嗚的,反而是港漂圈在夾縫裡寫的香港。
我們更應該思考,我們會否更多是作為歧視的一方。更直白一點,我們是否更多時候身作歧視者。優越感正是歧視的源由。我們可能沒有真正因種族歧視。我們可能因為受到更好的教育,歧視成績學歷沒有我們好的人。我們可能是高收入人士,會看不起賺不了錢的人。我們可能天資聰敏,會鄙視比我們愚拙的人。我們可能曾放洋留學、或已經移民他國,眼界大開,可能夷視沒有條件或勇氣走出去的人。甚至,我們以自由擁有崇高理想及偉大的價值觀,敵視只盼望過上溫飽日子的人。39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rxhMkpJ5L
我們總有歧視人的理由。39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GQxxhbQEu
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同時建立了優越感。我們可能沒有種族隔離政策,但環顧四周,我們以不同條件把不願意共處的人分類並將異者邊緣化。即使他們正在我們身邊,我們潛意識無視他們的存在。我們鄙視人家攀附權貴,但我們同時亦嚮往結識比我們更高層次的人,更關注馬斯克怎樣成為首富,人家火箭升空成功與否,要不要跟他一起買比特幣,卻不知道快遞員要每天送多少件包裹才可養活一家,更教導兒女長大後不要做快遞員。
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城市,眾集了世上眾多資源的地方,同時擁有世界最完整的鄙視鏈、歧視最國際化的地方。不過,香港少有歧視可視為政治正確的地方。香港是一個最難過實在落地生活的地方,亦最難追求人人平等的地方。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