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HsMQEBRmV
四、皇威所至~錫蘭國群臣負荊請罪
「長江風浪漸漸靜,于今得進可安寧,必有貴人相扶助,凶事脫出見太平」看著那媽祖所賜的開示籤,鄭和只覺這籤,與先前所抽之籤,似乎差不了多少。稱不上大吉,也稱不上大凶,當屬中籤。且籤中之意,似也都是凶中帶吉。但這終也只是鄭和的想法。若欲知媽祖賜籤的真正含意,還得讓事神的香公來解籤不可。即問劉過海說:『劉香公。你看媽祖所賜的這支籤,究竟含意為何?看起來,似乎也是一支凶帶吉的中籤。何以媽祖卻要兩次賜籤於我?』
劉過海,做為寶船的香公,自然需懂得解籤。將籤詩取過手中,凝神思索。見劉過海即對鄭和說到:『鄭大人。這籤帶有玄機啊!』鄭和忙問:『有何旋機?』劉過海低眉尋思,答說:『鄭大人您看。這詩的起頭是"長江風浪漸漸靜"。然末尾又是"凶事脫出見太平"。顯然媽祖想警示我們。眼前看似長江風浪漸靜,好似一切都已風平浪靜。但其實風平浪靜之中,卻又藏有凶事。若說是鄭大人剛剛在甲板上,看見神明廳一片紅光。那怕是血光之災啊。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媽祖才要特地示警,要我們不可輕忽。千萬不能被眼前的風平浪靜所欺騙,而落入那血光之災。而那血光之災,就我們船隊來講,自然可能就是兵禍。只不過鄭大人也不必太過擔心。因這籤詩也有言,縱是落入血光凶事,但必然也會有貴人相助。讓我們可以安然度過這次的凶險...』
正就劉過海解籤之時,鄭和亦從懷中取出了前一次,媽祖所賜之籤。那籤上的籤詩寫的是─「只恐前途命有變,勸君作急可宜先。且守長江無大事,命逢太白守身邊。」兩籤詩,互相對照之下,一場兵戎變故的凶事,似呼之欲出。或也正是這凶事變故,果然凶險。所以媽祖才會兩次賜籤開示,要船隊提高警覺。距船隊到達錫蘭國,約僅二三日的海路。因此之故,鄭和下令船隊,全面備戰,提高警覺,不得輕忽。
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04MZnJx50
三日後。備戰森嚴的寶船隊,已到了錫蘭國的名別羅裡港。卻見那名別羅裡港,碧海藍天依舊,蓊鬱的佛堂山依然聳立,海中的那片雪白浮沙,百姓依然掏摸螺蚌珍珠。而這,可讓鄭和與寶船隊的眾將官,出乎意料外。原本鄭和與眾將官,皆認為。此次船隊返錫蘭國,必然是名別羅裡港,亞烈苦奈兒佈下重兵以待;風聲鶴戾,草木皆兵。然眼下,卻是一片風平浪靜,毫無異狀。「怪哉!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藐視我天朝皇威,不但四處散佈對我天朝不利的流言,甚還企圖謀奪我船隊。這一切已皆被我所知。難道他不知道我船隊此次返錫蘭國,將對他有所懲治嗎?何以名別羅裡港,面對我大軍壓境,竟是風波不驚!」就怕風平浪靜下暗藏凶險危機。所以儘管船隊已到名別羅裡港,但鄭和卻下令船隊,暫下錨於海上,既不泊靠碼頭,也不登岸。一切靜觀其變。
隔日。天剛破曉,一片金黃色的晨曦,從佛堂山斜照名別羅裡港。山腳下的佛寺傳來陣陣的大鐘敲響聲,海中的雪白浮沙泛著燦爛的金光。一片佛國的祥和寧靜中,名別羅裡港,但見金光萬頃。然泛著晨曦金光的海面,卻是遍佈二百艘大船,戰備森嚴。使得氣氛顯得嚴峻又詭譎。更詭譎的是,晨曦照耀的碼頭邊,依然不見錫蘭國的重兵,卻是一大清晨,即跪著一排幾十人。且見這些跪伏於碼頭邊的人,個個皆是赤裸上身,背上還綁著帶刺的荊棘。「赤裸上身,背負荊棘。跪伏於地」略懂中國文化之人皆知,這叫「負荊請罪」。即是負荊者,知道自己犯了大錯,所以自己背負荊棘,並赤裸上身,前來請對方給予責打,以求原諒之意。
寶船上瞭望的船兵,見到碼頭岸邊,一長排的人,皆赤裸上身,背負荊棘,跪伏於地的奇怪景象。即趕緊通報鄭和。船隊的將官,獲得通報後,亦紛紛到甲板上觀望。即有將官看了岸上的景象,呵呵笑說:『鼻屎大的國家,知道怕就好。總算還知負荊請罪。或許我天朝皇上,知你怕死,會饒你國王一命也說不定!』更有將官附和,不客氣的說:『哼!這些無知島民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就跟那陳祖義一樣。在海外佔個彈丸之地,充起海盜,還真以為自己獨霸一方。還目中無人,想劫奪我寶船隊。倘真是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全不知天地之大。膽敢與我天朝上國相抗,對我皇帝不恭。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五花大綁,押到我南京城裡斬首示眾。管你是國王還是盜匪,在我天朝皇帝面前,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蟲,想捏死就捏死。看你還猖不猖狂...』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QuPPStGQZ
鄭和獲得通報後,亦忙到寶船的甲板觀望。對眼前的景象,卻是甚感納悶。「唔!難道那亞烈苦奈兒,知我要對他動武,心生恐懼。所以肉袒而降,前來向我負荊請罪不成!倘是如此再好不過。若其真心悔過,雙方或可化干戈為玉帛,免去這場兵戎相見的衝突...」既見錫蘭國似有臣服示好之狀,鄭和身為天朝上國的船隊主帥,為免得落人恃強凌弱的口實,自也不好再對其武力威脅。即令寶船靠岸碼頭。隨即命人將那些赤裸上身,跪伏在碼頭岸邊之人,帶上寶船詳加訊問。
一干背負荊棘的錫蘭國人,被帶上寶船後。一上甲板上,個個卑躬屈膝,同樣倒頭便跪,頭抬都不敢抬。原來,這些赤裸上身,負荊請罪之人,竟皆為錫蘭國王宮中的大臣。其中還不乏有讓人眼熟的。譬若一頭白髮蒼蒼,那為首的老臣,其名叫多摩多。前二次,鄭和率船隊來到錫蘭國,皆由其接待。因此鄭和也與其相熟。眼見那叫多摩多的老臣,都已入花甲之年,卻還裸著上身,跪趴甲板,前來負荊請罪。這讓鄭和看了也不忍,便要其起身回話。但那老臣多摩多,卻是不敢起身,僅是跪趴於甲板,半帶哭腔的說:『鄭大人啊。老臣罪該萬死啊。都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沒盡好自己的本份,好好的輔佐國王。這才讓我們的國王,一時鬼迷心竅,竟斗膽開罪天朝。請鄭大人,莫要怪我國王年輕不懂事,不知天朝皇威浩瀚。都怪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沒有好好的勸說國王。但現在國王已知後果嚴重,他也後悔了。所以要我們以貴國之禮,前來負荊請罪。還請鄭大人‧將罪歸於我們這些臣子,責打我們。切莫對我錫蘭國動武,牽連我錫蘭國的百姓。畢竟百姓是無辜的啊...』
多摩多的討饒求和,倒也言詞真誠,其顧念百姓,亦不似作假。只不過若論有罪,那真正的罪魁,該是錫蘭國的國王─亞烈苦奈兒。然而前來負荊請罪者,只見王宮中的臣子,卻不見亞烈苦奈兒。這讓鄭和,也不禁要問:『多摩多大人。那你們的國王亞烈苦奈兒呢?既知自己有錯,怎不見他親自來請罪。反只叫你們臣子來請罪!』老臣多摩多,則回:『鄭大人啊。我們國王當然知錯。只是知道自己犯了重罪,罪不可赦。所以國王他既不敢來見您,也沒臉見您。現在國王就在王宮中,吃齋念佛,頌經懺悔。國王還說,假如鄭大人願意原諒他。那他願從此退位,將王位交還給王叔波羅科提。爾後他也將剃度出家,到山中吃齋禮佛,從此在不問世事。但假如鄭大人,不肯赦免我國王的罪。那國王說~~說~~~說他要自殺謝罪啊。嗚嗚嗚~~~』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Tmx4DJsLv
話講至「國王要自殺謝罪」,老臣多摩多已是泣不成聲。一干錫蘭國前來負荊請罪的臣子,頓亦是個個跪伏哭泣,紛紛泣說:『請鄭大人原諒我國王。請天朝赦免我國王的罪啊...』
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情面與人情義理。寶船上的眾將官、內官與文官,見得錫蘭國百官,為了求和,卑屈如此。當下早是人人心軟。畢竟中國,如此泱泱大國的天朝,要的就是萬邦臣服。皇威所至,既然錫蘭國已經臣服,卑躬屈膝於皇威之下。那天朝上國,豈能不「遠人不服,則修為德以來來之」。「既然亞烈苦奈兒,已然知錯悔過,且願意交出王位給波羅科提。而錫蘭國的百官,亦是負荊請罪,個個哭饒求和。若我再為難於他,豈不失了天朝上國的氣度。更損了皇上的皇威。為讓海外萬邦,崇敬我中國天朝,乃禮儀之邦。更當不計前嫌,以德服人方是。」正是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鄭和奉皇命出使西洋,時刻更當僅記,彰顯皇威浩瀚,與天朝的大氣與大度。「總得以德報怨、以德服人,方能顯得中國天朝的大氣與大度...」方念及此,當下鄭和,即也趕緊屈膝,扶起了那錫蘭國的老臣多摩多。
『多摩多大人。快快請起。』鄭和扶起多摩多之時,但見多摩多一張滿是皺紋的老臉上,已是老淚縱橫,渾身巍巍顫顫。卻聽得鄭和,話中軟中帶硬,續又說: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705N10oRX
『多摩多大人。我中國船隊出使西洋,目地原本就是想交好海外各國,彼此互惠互利。我中國有句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又有句話說:"禮尚往來。"今日你國王既已知錯悔改,且願自請退位。那我中國豈再有以武力威嚇你國之理。倘你國待我以禮,我中國自當也是對你國,以禮相待。大人,且先回去。告訴你國王。二日後。我必當率使節團,前往你國王城。屆時,但願能與你國王亞烈苦奈兒見上一面。並當面與其商談,將退位交割之事做個完善的安排,以免你國再陷動亂。希望此事到此,能有個讓大家都滿意的結局。就像滿喇加國一樣。滿喇加國的國王拜里米蘇拉,原本只是三佛齊國流亡海外的王族。但因臣服於我中國,與我中國友好。所以我皇上賜給了他國王玉璽,讓他在滿喇加建國。雖說滿喇加原本是暹邏國的屬地。然自從我皇上賜國王玉璽給拜里米蘇拉後。自此暹邏國再不敢入侵滿喇加。甚至連滿喇加,原本一年要上繳四十兩黃金的歲金,暹邏國也都不敢再收。總之,我中國不會恃強凌弱,更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一切皆是以德服人...』
「正是。一則。只要你乖乖聽話,臣服於我中國,聽任我皇上的安排。就算是你朝貢給中國一兩黃金。則我皇帝也會賞賜給你十兩黃金。此即互惠互利,還包讓利給你。二則。倘你彈丸小國,卻選擇要與我中國相抗。那管你是國王,還是海盜頭子,全都要五花大綁押到中國的皇帝面前下跪。繼之斬首示眾。二條路讓你選擇,就看你選那一條!」錫蘭國的老臣多摩多,聽得鄭和的話中之意,當即趕緊下跪謝恩。渾身顫慄,淚流滿面,禮尚往來,一切盡在不言中。...
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cn9HVpmOf
二日後。三寶太監鄭和,果是率著寶船隊的龐大使節團,深入內陸五十里,前往錫蘭國王城。雖說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已派大臣負荊請罪,前來表示臣服與悔過。然鄭和的內心,卻總有點不踏實。畢竟天妃媽祖兩次賜籤,皆顯示─「寶船隊來到錫蘭國。看似風平浪靜之下,恐怕暗藏凶事!」且媽祖第二次賜籤之前,鄭和不但看見神明廳的艙頂出現一片紅光。甚且媽祖前的香爐,還發爐,燒了起來。在在異象,顯示媽祖甚為擔心此事。由此鄭和亦不敢輕忽。因此,此次前往錫蘭國的王城,鄭和又多帶了一千多名的精銳船兵同行。使得整個龐大的使節團,更多達二千多人。另一方面,鄭和臨行前,亦召來船隊的眾將官,命其仍需得全面備戰,不可稍有鬆懈。
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C1ohcxgRl
錫蘭國的王城,在距名別羅裡港,北去四五十里。王城之旁有一座大山,高聳入雲,直插霄漢,山腰終年雲霧繚繞,即錫蘭國的聖山。傳說,此聖山乃是開天闢地的人祖阿聃,劈開混沌,創造天地之地。所以山頂的岩石留下一個巨大的腳印,長八尺、入石深二尺。即是人祖阿聃的腳印。因而此聖山,更得神佛庇蔭,盛產各種的珍貴寶石。每下大雨,寶石即會隨著雨水泥沙沖下溪流。因而錫蘭國的百姓,常會入山,到溪谷中尋拾寶石,以此謀生,甚而至富。但阿聃聖山終年繚繞雲霧,山林溪谷之間,更因迷霧氤氳,東西南北難分。使得讓入山者,往往一入聖山之中,即迷途於迷霧之中,再也無法走出。更兼深山之中,藏有噬人的猛虎與巨蟒。所以若非熟門熟路的識途老馬,一般人想入山尋寶,實是凶險異常。大半都是十人入山,僅三人能活著出山。然聖山之中,卻也有僧人修建多座佛寺,以在聖山中修行。
錫蘭國的王城,皆為赭紅色的磚石所造,拾階而上,起造如樓,約有七八丈高,房間百間,甚為宏偉壯麗。王宮中央是國王的覲見大廳,門口的台階兩旁,雕有兩座石獅。宮殿後方尚有供國王與嬪妃沐浴的一個大浴池。整座王城長寬數十丈,外圍有護城河。是日。鄭和率領龐大的使節團,兼一千精銳船兵,陸路行了一日,終從名別羅裡港,來到了錫蘭國的王城。錫蘭國的老臣多摩多,率群臣出城相迎。然而卻不見錫蘭國的國王亞烈苦奈兒,親自出城迎接。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0Hgmvt2mT
二日前。老臣多摩多率領錫蘭國的群臣,到名別羅裡港,向鄭和負荊請罪之時。當時多摩多還說,其國王亞烈苦奈兒,已然知錯悔改。可這日,當鄭和率龐大使節團,來到錫蘭國的王城,卻又不見亞烈苦奈兒,親自出城迎接天朝的使節。這讓鄭和,可有點錯愕,甚至腦怒。相詢之下,老臣多摩多卻是言詞結結巴巴,回說:『鄭大人啊。是我罪該萬死啊,留不住我國王。事實上,並非是我國王失禮,不想見鄭大人。而是我國王,因有錯在先,所以沒臉見鄭大人啊。我國王亞烈苦奈兒,因已決定退位。所以他說他沒臉在王宮中,接見鄭大人。知鄭大人要來王城。我國王為表達自己的深切悔過。所以已先行前往聖山的佛寺,吃齋唸佛,準備剃度出家為僧。國王說,他已將王位讓給王叔波羅科提。若鄭大人有國事要參詳,可直接與新王波羅科提參詳即可。但鄭大人,若是執意想見我國王亞烈苦奈兒。那就請鄭大人到聖山的佛寺。屆時我國王亞烈苦奈兒,必定會在佛寺中,親自向鄭大人,負荊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