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洲和美國等地出現猴痘案例,而且有人傳人的跡象,因而引起了全球關注。歷時三年的疫症,COVID-19 至今淪為「風土病」,大部分國家和西方社會都選擇了與病毒「共存」。在 COVID-19 尚未消失之際,突如其來的猴痘再度引發人們的憂慮。
上星期,我被邀請出席了多個醫學團隊的內部會議,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猴痘應對方案的內部會議,因此獲得了目前猴痘疫情的最新資訊,今天就來跟大家討論和分析一下。
猴痘(Monkeypox),是一種跟天花(Smallpox)病毒同屬(genus)的病毒,兩者都屬於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猴痘其實一直存在,但大家可能從來沒有聽過,因為它的病例主要出現在非洲國家(西非和中非),甚少出現在歐美和發達國家。
猴痘病毒主要出現在猿猴身上,雖然也可以感染人類,但相當罕見。而這次猴痘爆發,在短時間內傳播到不同國家及不同群體,而且許多確診病人都未曾到過傳染多發地區,實在是個不尋常的現象,令各國的科學家、衛生人員及政府機構都提高了警覺。傳染病學家們目前正在對猴痘的傳播展開調查,並警告說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確診病例出現。
根據資料顯示,英國在 2022 年 5 月 7 日出現第一例猴痘。該患者曾經前往尼日利亞(Nigeria),據信他在那裏感染了病毒,回到英國後發病。其後,在 2022 年 5 月 14 日,英國又發現了兩個病例,他們都住在同一個家庭,但並沒有前往過非洲,也沒有與曾前往非洲的人發生密切接觸。
到 2022 年 5 月 21 日,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典和澳洲相繼向世衛報告了 92 例實驗室確診病例和 28 例疑似猴痘病例。如今,證實出現猴痘的國家已經有超過二十個,累積病例超過 200 宗。由數字上來看,猴痘在短時間內傳播到世界各地,實在令人擔憂。世衛的專家也認為,目前確認的案例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這些病例之間的流行病學聯繫仍有待確定。
那麼,假如猴痘真的在社區爆發了,我們需要驚慌嗎?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目前病毒傳播的速度和發展的確有不尋常的地方,所以,保持警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當初 COVID-19 出現的時候,很多醫學和衛生組織(包括世衛)都認為毋須過度擔憂,結果出現全球爆發,如今 COVID-19 有統計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一百萬。
不過幸運的是,迄今為止,尚未有猴痘相關的死亡報告,但猴痘並非完全不會威脅生命安全。目前在歐洲爆發的猴痘,屬於西非亞型,死亡率大概是 1%(相較之下,同類的天花病毒殺傷力嚴重許多,死亡率高達30%),尚未出現死亡的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因為感染人數仍然頗低。
在傳播方面,猴痘主要是透過體液或皮膚和皮膚之間的接觸傳染。基本上,要跟患者有非常密切的身體接觸(例如觸摸或性行為),才有機會受感染。另外,如果患者的衣物和物品上有殘留的體液,也有機會傳播病毒。雖然猴痘也可以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但與 COVID-19 不同,猴痘需要與患者在室內相處超過幾小時才有機會感染,所以一般普通的社交接觸,如非極近距離,透過空氣傳染的風險應該不大。
在預防方面,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建議,日常生活上戴一般符合規格的外科口罩(Level 2 以上)已經足夠。猴痘病毒也可以用普通的家居消毒劑來清除,酒精消毒液也可以殺毒。換言之,只要繼續維持 COVID-19 的防疫措施,已經足以預防猴痘。
疫苗方面,猴痘其實可以用天花疫苗來預防。由於猴痘病毒屬於基因穩定的雙鏈 DNA 病毒,在自然環境中甚少出現變異,所以即使猴痘病毒已經存活了很多個世紀,但舊式的天花疫苗對目前的猴痘病毒依然有效。
不過,目前世衛(WHO)認為如非高危人士(醫護人員、跟患者有密切接觸者)都不需要接種疫苗。原因之一是疫苗的數量不足。其次,天花疫苗是一種活毒疫苗,所以接種疫苗有機會產生副作用和不良反應。輕微的疫苗反應包括疫苗接種的部位形成病變(lesion)、發燒、肌肉疼痛、局部淋巴結病、疲勞、頭痛、噁心、皮疹和全身酸痛。此外,接種疫苗的地方會出現疤痕,也有機會出現感染和炎症。
以往由於天花的死亡率相當高,所以接種疫苗是有必要的。但目前猴痘病例的死亡率並不高,衡量之下,接種疫苗的弊大於利,所以暫時不建議非高危人士接種。此外,本身有長期病,癌症或者免疫力缺乏症(例如:艾滋病患者和化療患者)都不適合接種活毒疫苗。
由此可見,雖然當前的猴痘爆發實屬異常,但與 COVID-19 不同,我們對猴痘的認知遠比 COVID-19 成熟,臨床上也有疫苗和抗病毒藥可以應對。猴痘本身的傳播率和死亡率亦不高,只要繼續保持個人環境衛生和防範意識,便不必過分擔憂。
ns 15.158.61.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