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竇炎(acute rhinosinusitis)和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這兩種呼吸道疾病在兒童身上十分常見。特別在寒冷季節,因為很多人都會選擇留在室內,令空氣變得不流通,加上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機會增加,便會增強了各種病原體的活性,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會就會大增。此外,由於小孩子的免疫系統並未完善,因此在流感季節,特別容易染上呼吸道疾病。
雖然大部份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是以病毒為主,只要好好休息,配合症狀緩解的藥物治療,一般在一周內就會順利痊癒。然而,由於兒童鼻腔與鼻竇解剖構造的連通性很密切,而正常粘膜纖毛清理的功能又較差,鼻腔的發炎就會一下子阻塞了鼻竇開口,所以很容易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若果小孩子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沒有完全治癒,就很容易併發成為急性鼻竇炎。
鼻竇炎(sinusitis)即是副鼻竇上皮炎;分為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中耳炎相似,鼻竇炎(急性和慢性)主要都是由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未分型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所引起的。另外,口腔內厭氧菌(Anaerobicbacteria)也可以引起慢性鼻竇炎。
由於鼻竇的位置在顏面顱骨當中,不像中耳炎,可以直接用耳鏡來作診斷工具;加上許多小孩子對症狀描述不足,臨床檢查配合度低,家長也沒有細心留意和觀察孩子的病徵,因此要診斷小兒鼻竇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可能患鼻竇炎的孩子,家長應該留意孩子是否有發燒、流鼻水(有黃色濃稠分泌物)、咳嗽、頭痛、喉嚨痛、眼眶周圍紅腫、嘔吐、鼻竇部位疼痛及中耳炎。
一般而言,醫生都會利用全血統計,檢查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有否增加來判斷是否細菌感染。有時亦可能會使用鼻竇電腦斷層攝影技術來進行診斷,鼻竇電腦斷層攝影精準度雖然高,但考慮到小孩子對放射線曝露的潛在風險,一般都較少使用。
因應情況,急性鼻竇炎可以使用抗生素(amoxicillin)來治療。如果是慢性或反覆發作的鼻竇炎,醫生可能會考慮以二聯抗生素方法(clavulanate 加上 cefuroxime axetil)予以治療;治療時間為三至四星期。假如情況仍然沒有好轉,就需要轉介外科醫生來進行引流手術。
小兒鼻竇炎的發生率比成人鼻竇炎發生率高,這是因為年紀愈小,鼻腔與鼻竇的關便係愈密切,愈容易互相感染。兒童的鼻竇在出生後仍然持續發育,如果孩子小時候常常罹患鼻竇炎,很容易造成後續鼻竇發育不良,影響顏面顱骨的外觀,並且增加日後罹患慢性鼻竇炎的機會。所以如果感染經常復發,就應該諮詢臨床兒科和外科醫生的建議,看看是否需要利用外科方法來進一步治療。
小兒鼻竇炎和小兒中耳炎都十分類似。臨床上,兩者也常常伴隨發生。這和小朋友另一個特殊的生理解剖構造──腺樣體有關。腺樣體屬於扁桃組織的一種,位於鼻咽腔正中央,鄰近耳咽管(連接中耳腔到鼻咽腔的管狀結構)的開口。腺樣體會因為鼻腔鼻竇炎的感染而發炎腫脹,影響到開口在旁邊的耳咽管,造成耳咽管炎,從而演變成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內腔的急性炎症,常為細菌感染所致,如: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和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急性中耳炎常見於寒冷的季節,受感染的多為幼童,尤其是患有免疫缺陷或者過敏體質的兒童。一般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和耳痛。通常使用耳鏡檢查,如果發現耳膜周圍充血和紅腫、耳膜光反射消失、耳膜移動性降低以及耳膜內積液化膿甚至破裂,就是診斷急性中耳炎的最佳證據。一般治療急性中耳炎大約需要兩週,患者需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口服抗生素,直至療程結束為止。若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者患者出現復發性中耳炎,就需要轉介至耳鼻喉科醫師,放置通氣管予以治療。
其實只要處理恰當,依照醫生和藥劑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小兒急性鼻竇炎和急性中耳炎都是可以治癒的。不過目前為止,臨床上並沒有一種特別有效的預防方法。主要的預防方法就是防止孩子感冒和受細菌感染,而一旦感染細菌性呼吸道疾病就應該及早治療,尤其是年齡小的兒童。所以家長要保持自己和孩子的個人和環境衛生,避免去人多擠迫或空氣污染指數高的地方。此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確保濕度平衡、定期用專用鹽水為孩子沖洗鼻腔、保持鼻腔濕潤和耳腔清潔、注意飲食和運動,都有助預防細菌性鼻竇炎和中耳炎。
ns 15.158.61.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