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一直以來都是一種都市常見疾病,也是老年人的頭號殺手。不過患者其實不只限於老人家,近年的研究也指出,冠心病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冠心病如果發現得及時,治癒和康復的機會大,但如果發現得太遲,就可能會威脅性命。
冠狀動脈(圖一)是對心臟非常重要的一組血管,作用是供應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以維持心臟運作。倘若因某種原因(例如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收窄或堵塞,供應給心臟的血流就會減少,引致心肌缺氧,嚴重的話甚至會誘發心肌梗死。
圖一:心臟主要的冠狀動脈位置。
冠心病初期可以毫無徵狀,因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需要長時間形成,而血管收窄亦可能不會呈現症狀;冠心病一般出現的症狀包括心絞痛、呼吸困難、心肌梗塞,亦可能出現心悸、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等情況。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吸煙、肥胖、缺乏體能活動、長期受壓,以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而年老及有家族心臟病史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要檢查和診斷冠心病需要利用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波、非介入性心臟顯影、心導管和冠狀動脈造影。
一旦確診冠心病,患者就可能需要利用不同的藥物治療來減輕病症。
常用藥物包括 β–阻斷劑(Beta-Blockers)以降低血壓、心率、心肌收縮力及速度;抗鈣藥物以減低心肌耗氧量、心室負荷,並提高心肌效率;硝酸酯類藥物可以擴張靜脈、動脈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氧氣輸送,減低心臟的前後負荷及心肌耗氧量等等。
除了藥物治療,嚴重的病人亦可能需要接受血管繞道手術,從身體其他部份摘取的血管接駁做成橋樑,讓血流繞過阻塞部位,將血流由主動脈經橋樑帶到受損的心肌;其他手術還有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angioplasty),透過導管從大腿或者手部的血管進入,然後在堵塞的血管內植入支架(又俗稱「通波仔」手術),將閉塞心血管打通(圖二)。
圖二:利用心臟介入治療,把堵塞的動脈打通。
不同的患者接受治療後,康復的進度都不一樣。有部分患者可能完全康復,有些患者則可能需要持續接受更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如果情況沒有好轉,甚至有機會需要接受其他外科治療。
雖然如此,手術治療並非一勞永逸。如果患者日後不控制血糖和其他病症,冠狀動脈有機會再度堵塞。其次,進行過手術的患者多數需要服用薄血藥一段時間(至少半年以上),以減少血管再度阻塞的機會。
不過,長期服用薄血藥會有副作用,而且需要定期驗血和調整藥物劑量。患者術後應該注重飲食和運動,增強心肺功能,保持心身健康!
此外,近年來,心臟科介入治療開始嘗試減少使用金屬支架,改為使用一些可生物吸收的聚合物支架和一些有抗凝血塗層的支架,減少血液在支架周圍凝固,形成第二堵塞,對提升患者的治療成效和康復進度有莫大的幫助。
如果對冠心病有任何疑問,或者懷疑自己患有冠心病,應該即時求醫和接受心臟檢查,包括心電圖、超聲波和心血管造影電腦掃描等。
冠心病雖然可怕,但只要平日注意飲食和多做運動,定期檢查和盡早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早醫治,降低患病和死亡的風險。
ns 15.158.61.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