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及相關創作監督條例》第二條有提到:文壇,係由中華民國境內(包含台、澎、金、馬地區)之「文學相關研究學界」、「出版業界」,以及「網路及平面紙本媒體」所組成。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網路及平面紙本媒體」這一範疇。
一般人或許很難將媒體與文壇聯想在一塊。但是事實上,網路及平面紙本媒體僅次於學術界,在文壇中佔有不小的份量。根據《文學及相關創作監督條例》的定義,網路及平面紙本媒體包含了小說網站、部落格、社群網站、電子及實體書,以及報章雜誌。小說的網站以及部落格、還有社群網站,對於經常在網路發表創作的寫作者來說或許不陌生,但是報章雜誌──這已深深植入人民日常生活的消遣,對於文壇的影響力可不容忽視。
回顧台灣媒體的歷史,若是像教科書那樣條列出來是在太過繁雜,但台灣媒體的歷史也不能夠一言以蔽之。在這裡,就讓高中曾經是三流寫作者,現為秋菊大學中文系的小雯我來摘錄重點,將台灣媒體的歷史濃縮成一篇只有寥寥幾百字的文章吧!
我會盡量不有失偏頗,只陳述有史料佐證的已知事實,絕不會加入任何自身的觀點。
早期,在電視以及廣播電台尚未問世的時代,人們想要獲得最新消息只能依賴報紙。而一篇刊載在報紙上的文章易不易讀,或者有趣不有趣,深受記者的寫作功力影響。也因此,難怪後來文管會會將媒體業界也納入文壇的範疇……
距今數十年前,台灣的新聞載體除了報紙以外還有雜誌。在解嚴之前,媒體受到嚴格管制,無論是何種形式,只要是新聞,都得經由政府審查才得以發布……
解嚴之後,一時間眾多報社以及雜誌社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來。但在經過了三、四十年的競爭過後,當今只剩下三大報社壟斷了台灣的媒體市場。
這三大報社,分別是青天白日報、草根時報,以及七星潭日報。
這「三大報社」在成立初期皆為報社,但今天這三大報社的規模已擴展到成為大型的媒體控股集團。為了尋求方便,這份專題報告我將繼續以「三大報社」稱呼。
這三大報社都各自擁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因為這篇報告主要談的並不是政治,所以我就不多做贅述。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關於台灣媒體的歷史。
而台灣媒體的歷史,又與「七星潭日報」這家報社息息相關。甚至可以斷言,七星潭日報的歷史,即為整個台灣媒體的歷史……
七星潭日報──前身為七星潭雜誌社。七星潭雜誌社成立於1979年5月,那時候還沒解嚴,對於媒體的管制依然相當嚴格。但是,七星潭雜誌社由一群反政府的人士所創立,目的是透過報章雜誌,宣揚民主自決的理念。之後,七星潭雜誌社所發行的好幾期雜誌,很快的在民間廣為流傳,也引起了當局的注意。
後來,因為七星潭雜誌社的影響,民間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反政府的行列。最終在1980年5月,官方派出了警察大肆逮捕了多名反政府人士,並搗毀七星潭雜誌社位於花蓮的總部,七星潭雜誌社就這樣暫時瓦解。而那些已經發行的雜誌,也被官方大量的收繳……
解嚴之後,那些關押在監獄的反政府人士終於獲得釋放,其中包含了多名七星潭雜誌社的幹部。
那些幹部出獄之後,有些人和其他反政府人士合作,成立了我們現今所熟悉的台灣第二大黨──綠黨。而其他的幹部,則是在花蓮東山再起,重新成立了七星潭雜誌社並開始發行報紙,日後並改名成為了現在的七星潭日報……
※
現年三十出頭的小雯,如今是七星潭日報台中分部文藝專刊的記者。從秋菊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小雯先是加入了某間大型出版社擔任責任編輯,後來因為厭倦了與印刷廠商及行銷通路溝通,決定轉換跑道,在即將滿三十歲的時候加入了七星潭日報。
小雯在大學的時候就做過關於七星潭日報的專題報告。那時候,七星潭日報曾經反抗極權政府的歷史令她深深著迷,她感到佩服以及崇拜。進入七星潭日報也是她當時夢寐以求,卻遙不可及的存在。
──然而現在的她卻恨不得離職。
在二月初,一個炎熱的早晨,小雯正坐在七星潭日報的台中分公司內,為了修稿強迫自己盯著電腦不放。雖然公司裡面有開冷氣,但她還是以手掌為扇搧了搧風。
不只她,整間辦公室裡面的許多員工也一直用手掌搧風──甚至還有人自備電風扇。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那台冷氣根本一點都不夠涼,大概是壞掉了。
不過,那台冷氣並不是最近才壞掉。分公司所有的員工都知道,那台冷氣早已年久失修──這不是因為七星潭日報的財務狀況發生困難,連修冷氣的錢都拿不出來──相反地,七星潭日報是去年最賺錢的媒體集團。
台中分公司的冷氣一直不修,純粹只是因為公司高層太吝嗇。
光是用手掌搧風,小雯覺得根本就不夠涼。但是她又不想要像其他同事一樣自費買個電風扇。因為要是買電風扇,不就是等於是在妥協嗎?她絕對不要就這樣對公司高層的吝嗇妥協。不自費買電風扇,算是她對公司高層的小小抗議。
小雯暫時將視線移開電腦螢幕。她低下頭,望著自己今天的一身行頭:一件白色無袖襯衫加西裝外套,搭配黑色西裝褲以及高跟鞋。這樣穿在冷氣幾乎沒有作用的辦公室實在太熱,但是在這一行,要是上班穿太辣或者太邋遢都會引來譴責的目光。媒體業界在台灣向來一直都是保守的行業,要是不在服裝上面多加留意一些,只怕到時候會在職場上給予他人一種不專業的形象。
雖然辦公室很熱,但是隨著中午逼近,外面的熱度越來越跟辦公室不能比──幸好小雯今天不用出門去跑新聞,因為該採訪的新聞,早在過年前就都已經採訪完畢,而文藝專刊又是台中分部公認最涼的單位。她今天的工作,就只剩下待在辦公室將採訪素材寫成報導,然後潤潤稿──這樣而已。
當然,待在最涼的單位,也意味著小雯毫無升遷機會可言。事實上,無論文藝專刊的員工輕不輕鬆,在七星潭日報都不可能升遷。因為文藝專刊本來就是七星潭日報為了配合文管會的政策所設立。設立文藝專刊這個部門到底能不能賺錢,對七星潭日報來說根本不重要,身為文壇的一份子,本來就該和文學的最高管理機構保持良好關係,甚至虧錢也在所不惜。
不過,現在的媒體最重視的就是利益。既然設立文藝專刊這個部門的目的不在賺錢(甚至還有可能虧錢),自然也就不受七星潭日報重視。
文藝專刊平常都只替文管會刊載一些藝文展覽以及競賽的消息,或者刊載一些知名作家所撰寫的文章。有時候,要是有和文學相關的新聞出現,文藝專刊也會報導出來──最近小雯正在撰寫的報導正好就是一個例子。
這篇「糖衣女孩,廢文再世?」,小雯去年已經花費將近半年的時間蒐集資料,開始撰稿之後,還從年末一路寫到年初。當她發現第一手資料不夠,還自願加班留下來──這不是因為在業界打滾多年,她的奴性已根深蒂固──是因為她對這一篇報導,有著難以抹滅的熱情。
※
廢文。
早在高中的時候,小雯就已經聽過這個詞彙。那時候大家──包含校刊社的指導老師以及校刊社的學長姐──都說廢文是會害大家自殺的文章。但她當時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怎麼可能會有人讀到一篇文章就想死啊?根本是天方夜譚。
然而,在她進入秋菊大學中文系就讀之後沒多久,有一名叫做小如的學姊,拿了一篇文章給她讀──那時候,她才知道原來真的有文章,能夠碰觸到人類心中最脆弱的一塊。
她還記得那篇文章的作者叫做絲莉。
不久之後,文管會開始定期大肆掃蕩廢文,後來無論是網路還是現實世界都已經找不到絲莉的作品。但即使如此,她還是對絲莉的作品念念不忘,心裡期盼有一天能夠再讀到絲莉的文章。
所以,在得知文藝專刊的總編輯有意將最近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傳說做成報導時,小雯二話不說,立刻接了下來。
她期待能夠在蒐集報導資料的過程當中,偶然找到廢文的下落。
同時,她也希望能夠藉由這篇報導,證明那個最近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傳說──關於幾篇署名為「糖衣女孩」的文章,引起了最近不斷增長的自殺案件──只是空穴來風。
畢竟,就連當年讀過絲莉作品的她,現在都還好好活著。她實在沒有理由相信校刊社的那些師長以及學長姊,乃至政府機關所說的話都是真的:廢文真的會害人去自殺。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