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失敗後司令部明白敗局已定,莫德庇和楊慕琦先後向倫敦發出電報,分別報告戰況及詢求投降許可。英國首相邱吉爾及各軍政大臣馬上開會商討,他們都反對香港投降,並要求守軍奮戰到最後一刻,即使拖到巷戰也要日軍付出最大代價。
英皇、陸軍部長、總參謀長、殖民地大臣,上至國王下至將軍,倫敦不斷發來鼓勵守軍的電報,即使回到家中佐義依然在整理文件。
「發電報來有甚麼用啊!電報能擋下日軍的火炮嗎!?」佐義把數頁公文擲在桌上。
倫敦這樣做當然有其盤算,香港淪陷已是無可避免,他們仍希望香港能跟日軍拼至魚死網破,讓日軍知道英軍玉石俱焚之決心,令日軍在入侵其他英國領土前三思。在戰略上倫敦的做法也許是正確,但即使他們是正確佐義也無法認同。他已看厭漫天烽火、槍林彈雨,他不想再看到有人家破人亡、痛失至親。既然守軍已經無力反撲,沒有必要再送他們上戰場,現在投降才是對香港最好的選擇。
十二月二十二日,日軍已將東西兩旅完全分割開,此時西旅正在域多利城附近佈防,東旅則在赤柱半島上孤立無援。市區亦因食水短缺而陷入一片混亂,有如人間煉獄。
二十三日凌晨,日軍進佔金馬倫山,距離域多利城只有一步之遙。東旅的華里士將軍繼續策劃反攻,更與意見相反的來福槍營營長荷姆爆發衝突。荷姆認為守軍大勢已去,垂死掙扎只會犧牲更多士兵,他作為營長不願看到年輕的加軍送死。加軍增援香港本來就是為了阻嚇日本帝國,既然現在敗局已定,理應及時投降,免卻平白犧牲。可是為了英國的利益,華里士必須遵守倫敦的命令,不惜代價戰到最後,讓日軍付出最大代價。也許他們都沒有錯,但是身份上的差異使他們的爭執一直未能平息。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