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簡單聊過茶的歷史,現在順序聊聊酒、咖啡與可樂三種飲品的歷史。
先言酒。若說陸羽是茶神,杜康便是中國的酒神。根據《史記》所載,夏朝杜康(亦稱少康)是發明釀酒技術製造出酒的第一人,故中國將其奉為酒神。如果以出土文物為準,酒則約於新石器時代期出現。有趣的一點是,不論是從美索不達米亞還是中國出土的酒殘餘文物,經碳十四分析後大抵都是同期出現──新石器時期。或許文明發展至一定程度時,人便會喝酒。非洲埃及古時也有釀製果酒與麥酒(類似啤酒),後來全球文明便出現酒這種飲料了。總之,不同地域文明之中,其神話也不乏酒神的存在。
再談咖啡,雖然可據資料不多,但普遍均認為中東是咖啡發源地。據聞一千多年前,某衣索比亞牧羊人發現咖啡果子含提神功能,然後將它們獻給修道院。及後人類將這些果子製成提神飲料,就是咖啡的雛形。有關咖啡飲料的文獻,可在一些古老的阿拉伯文獻中找到。推算一下,咖啡飲料的誕生約為公元十一世紀。
最後則是可樂。它是1886年由藥劑師John Stith Pemberton發明的,原為稀釋藥水的副產品,後來發展成現今最流行的飲料。請注意,根據醫學研究,長期飲用會影響腎功能。
簡介完飲料誕生史,現再次引用上篇開首的語錄:「在人類只喝酒及茶的時候,文明是健全的。當開始喝起咖啡或可樂這些泥水色的飲料後,就開始了頹廢和墮落。」
文明發展,茶酒先行。
茶最早用於治療,及後演變成一種文化,也就是一門「藝」。茶藝於日本發展出「茶道」,是一種精神行為道德修養。至於中國,文士僧侶把茶論文議政,是交談討論中必然飲料之一。茶之中,包含道德修養,烹煮沖泡的過程是一種耐性心性藝術,敬茶請茶喝茶的禮儀是禮,也是修養功夫。此外,中國人開門七件事也離不開茶。
至於酒的出現,在中國古籍中記載頗詳。《周禮 ‧ 天官 ‧ 酒正》言:「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掌酒之賜頒,皆有法以行之。」酒是禮儀中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釀造、祭祀上的法度均有制可循。不同身分、不同場合、不同時節,均須按禮行酒,盛酒器具也因人的身分而有區別。《禮記 ‧ 禮器》言:「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這就是按人的身分地位以酒器區分。當然,從現代角度而言人生而平等,古時這種做法無疑會被視為劣質文化。不過古代社會為皇權封建主導,當時人的尊卑地位,正以用以穩定社會狀態。因此,酒正是無語反映了古代的社會狀況。
茶與酒,喜事、喪事、人世之事、鬼神之事、嚴肅之事、歡娛之事,不同的場合都會出現它們的身影。它們在文化中扮演著不同角色,發揮著不同功能。
或許有人會反問,即使咖啡與可樂的文化歷史不如茶酒,也不至於代表頹廢和墮落吧?
這個,大概是時代與地域文化差別。
以咖啡成為飲料的時期為起點,就是約十一世紀,即歐洲中世紀中期之始。咖啡自始至終的最大功能都是提神。人在甚麼時候需要提神?工作、學習、勞動。即使咖啡成為基督教修士修女的日常飲料,可儀式上象徵耶穌寶血的,依舊是葡萄酒,絕不可能以咖啡取代。雖然發展至今,精品咖啡、咖啡品鑑已趨流行,可說是一門品飲藝術。可是在咖啡店中,大部分客人都是點了杯咖啡,便拿出書本筆記研討,或獨個兒埋首電腦繼續苦幹的。相對來說,誰看過品茶的人會拿出一堆功課或文件來處理?
品茶,是一種閒心;喝咖啡,是一種工作。此處請自行略過精品咖啡品飲。
若說咖啡是工作,可樂便代表玩樂。可樂的品牌廣告賣點,主題總是離不開玩樂歡聚。大伙兒熱鬧、大伙兒聚餐,玩吃與狂歡,就是可樂的主調。玩樂不一定代表頹廢與墮落,但無可否認,現今世態中的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確較容易讓人掉進頹廢和墮落的淵溝之中。
所以茶娘在上面說,茶酒與咖啡可樂的差異,其誕生與意義跟時代有莫大的關係,西方文化主導的今天,也成就了這種情況。
一言曰:茶酒文化淵源非咖啡可樂可比。
不過歷史文化終究是不能喝下肚的,至於自己到底想喝甚麼,只有自己知道。喜歡喝甚麼沒有對錯,不過凡事取之中庸,適量為宜。
ns 15.158.61.4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