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班族而言,不難察覺公司內不是咖啡黨便是茶黨(當然還有一派奶茶黨,但先略過不談)。以黨員數量計算,咖啡黨總是公司大黨,茶黨,通常是少數黨。
就算是茶黨黨員,會自備茶葉的人也屬少數。公司提供的批量茶多為坊間茶包,或是西式紅茶,或是中式的普洱香片一類。西式紅茶一般配給L字頭的那款,已屬穩陣而好的了;至於中式,不是選購某代步工具就是古人品牌。其實近年這些老品牌已開始研發高級專項,取向是值得讚賞的,不過長遠發展還得看市場需求,希望別最後虎頭蛇尾。
話說早前看到茶包的由來及其曾引發的爭議,果然許多事物的誕生不過一場意外。在這茶包爭議中,就是英美之爭,可惜最後英國人也用茶包了,或許是輸給與時間競賽的這個世界吧!接著的英美茶之爭議,就是如何用茶包泡一杯好茶──美國人將茶包加水放微波爐「叮」,英國人對此拍案喊罵。從故事角度看,其實也蠻有趣的。爭議這種生活小事,總比打打殺殺的大事好,起碼收場不會見血。
為了方便沖泡,讓茶葉更容易泡出味來,茶包內的茶葉多為茶碎。可是,這也容易泡出茶的苦澀味,因為一般人都會將茶包長浸泡茶杯內,而不會在適當時候取出茶包。畢竟,用茶包沖茶就是圖個方便快捷,那會再管沙漏時刻。
好像又不小心跑得遠了點……好,還是言歸正傳,談談西式紅茶和中國紅茶。
西方文化中,撇除藝術一環,其構築的世界是理性科學主導。然則,就是一切講求數據分析與證據,這種計算也運用到茶的製作之中。西式紅茶,不論是何品牌,不論是那個等級的茶葉,不論是那種調配的香料茶,其製作要求的,是絕對相同的味道。換言之,就是不論當年天氣如何、茶樹生長怎樣,西方製茶師的工作,就是為某品牌不同的產品項目,調製出一樣的味道。舉個例子,製茶師的工作是配製某牌子的A產品。他在第一年採用了甲茶區50%茶葉拼乙茶區50%茶葉,以拼出A產品一向以來的味道;第二年則採用了甲茶區30%茶葉拼乙茶區40%茶葉再拼丙茶區30%茶葉,拼出A產品一向以來的味道。為甚麼不用相同配方?因為每年水土氣候不同,製出的茶葉味道會有不同,因此,同一拼配配方根本不能拼配出相同的味道。概括而論,西式紅茶製茶師的技藝要求,就是按每年茶葉品質味道,拼配出各產品一直以來的味道。這就是西式紅茶的製作追求──味道的固定。
中國紅茶(這兒先只論紅茶,雖然推之六大茶類亦然)則是觀乎當年的氣候茶葉生長情況,年年味道不盡相同。老經驗製茶師的金貴,在於其手藝。每年採摘須得時,再看當年天氣判斷製茶工序的時間長短安排,濕度高低決定焙炒時間與深度,日照烈柔長短決定曬茶時間,每一息都須按實際情況即時作出調整。中國紅茶(或言中國茶)追求的不是固定的味道,而是追求「好茶」二字。這跟中國飲食傳統有點相似──適時得令。同一區出產的紅茶,每年的口味均有不同,或許果香重點,或許花香高點,或許茶底厚點。茶友品的,就是每年的變。9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vHXeplHYg
此處只是就中西製茶方向論之,並無褒貶之意。西式紅茶的固定味道,茶友只須確定自己喜歡的口味,便可直接購買;至於購買中國茶,則較適合先品後買,確保茶葉對個人口味。9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oztoiG4xr
茶娘在此一提,茶的香是會隨時間流失的,故若是喜歡某茶的香,則應盡快飲完。大抵綠茶三個月、青茶一年半、紅茶兩年。至於藏茶,品的,已經不是香味了!9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M0DTZqBH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