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我在茶店中試飲的味道,跟自己在家中泡的迥然不同?」
相信不少人都遇過這個情況。
既付上真金白銀,當然就是覺得該茶對自己口味,值得一買。可是,歡歡喜喜地抱著茶葉回家,拿出茶具,打開包裝,聞著清香茶葉,惜經熱水加持後,一喝,卻發現不對勁,完全不是自己試茶時的味兒。疑惑與質疑自心底湧上,到底是自己遇上黑店,還是甚麼原因來著呢?
茶娘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過水質會影響茶的味道,還有就是器具與沖泡手法。這種種,任何一項都會影響茶葉沖泡後的味道。至於其影響範圍,可大可小,或許是味道有點偏差,或許是完全不是那味兒(若至此地步,或許是另一方面的「天才」)。
這回茶娘想聊聊的,是單論泡茶的手法技巧。
從發酵角度,茶可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後發酵。簡單舉例──
- 不發酵:綠茶8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BT98de8U4
- 半發酵:青茶8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pwEhbhMlw
- 全發酵:紅茶8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4HfsodgeB
- 後發酵:生普洱(即青普)
茶娘個人覺得,全發酵的紅茶算是最易泡,失敗率最低。餘下三種各有各難泡之處,其難在於泡得好、泡出其最佳滋味。
曾聽聞過一些說法,將生普洱歸入綠茶之列,這主要針對近這些年來製作的生普。現今製作的生普,香度高、易入口,不像從前製法的不放個十多二十年都不能入口。而這種新的製作方式,也令新生普的茶葉與味道偏向鮮香型。在市場銷售上,亦能吸引不願等喝的顧客群,讓茶商能盡快回本。
若純以沖泡手法論,注意點主要是──水溫、速度、高度和時間。
以下先以生普為例。為何以生普為例?無他,因為茶娘今天剛剛挑了2023年的冰島生普(散茶)喝。
生普新茶只看茶葉偏綠黃白的色澤,便知要好好控制水溫、時間。其中一個可記住的要訣:寧短勿長。
寧短勿長──對一些未掌握其特性的新購茶,一開始沖泡時,最好先以短時間沖泡,勿一下子浸泡太久。因為有時浸泡過久,即使在之後調整手法,也有可能救不回茶葉。寧願慢慢試,按情況調整延長浸泡的時間,這樣能有更大機率找出最適合的沖泡方法。
沖泡新生普,宜將剛沸騰瘋狂冒煙的水先離爐緩緩,稍稍降溫,然後才注水進茶盅/紫砂壺內。若仍擔心水溫過高,可吊高手用高沖細流的方式逆時針沖泡,因為這手法可以讓水在碰到茶葉時再略降攝氏2度左右。然後就是合蓋浸泡的時間,浸泡時間先短後長,例如首兩泡大約10秒,三四泡大約12-15秒,總之是漸次延長泡時。因為茶葉一旦浸泡過了,便會釋出澀味,茶湯入口亦會變得不夠細滑順喉,舌頭也會覺得「嚡匝匝」*的。
沖泡不同的茶,必須按情況自行調整,也就是要慢慢試,才能試出最好而適合自己的味道。當然,購茶時亦可先向茶藝師請教,以免多走冤枉路。
※
*註:廣東話,粗而不滑。8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ldErPFd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