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茶聚時,跟兩位茶友聊開普洱茶餅。其中一位茶友年資較淺,且向對身邊事物有某種程度的整潔度要求,例如購買紫砂壺主要是用來作漂亮工藝品展示而非使用,多用壺容易出現茶漬變髒。她提及存放的部分茶餅綿紙上出現一點點深深淺淺的黃色斑痕,看上相當刺眼,質疑是否茶變質致使出現此番現象。聽後,茶娘連忙跟另茶友說明:品質沒問題,普洱出茶油是正常轉化現象,千萬別丟!
茶葉有茶油,這點在普洱茶餅(包括生餅與熟餅)中最常見,原因出在包裝上。茶餅大部分以紙包裝,舊一點的茶餅多用綿成分較重的紙質,透氣之餘也具一定的吸附力。這種吸附力,大概可聯想一下吸油紙。茶葉中其實含有油分,例如坊間一些油品都是用植物提煉出來的。茶葉在存放過程中,尤其普洱餅存放時間真的可以相當漫長,過程中茶葉內的多種不同成分與礦物,會在後發酵的過程中出現轉化,部分具揮發性的油在穿透綿紙時,會吸附紙上,形成深深淺淺的黃斑。這種具揮發性的油與茶香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揮發得愈多,聞上去的茶香愈淡。這便是為何新製生茶聞上去很香,但一些存放幾十年的生茶聞上去實在是聞不出甚麼香味來的原因(當然工藝改變亦是原因之一)。不過,老茶餅雖然用鼻子聞不來甚麼,但用舌頭是喝得出時間的滋味的。
有人指茶油揮發情況主要受茶葉本身品質影響,茶葉質素愈高,茶油揮發愈多;有人則認為倉存環境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目前基本可以確定,茶油出現跟其內含物質,以及在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化合物質有直接關係。兩者成分同樣存在於生茶與熟茶之中,因此,不論生熟茶都會出現茶油。時間愈久,發酵變化愈大,茶油當然已會揮發得更多。除非茶葉品質真的差至「無與倫比」的地步,否則,其所含的揮發性內含物大致是相若的(這是指茶葉中的礦物等內含物,非指農藥這種添加)。因此,從正常邏輯推斷,倉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才是最影響茶油揮發的因素。一般而言,溫度愈高,油性物質愈容易揮發出來,若再加上高濕度,揮發情況會更上一層樓。環境愈通爽,濕度愈低,即使隔了一重綿紙,也較易散去,茶油吸附在綿紙上的量可會相對低。
就是說,環境對普洱茶餅轉化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有大家必須妥善存放茶葉啊!
點點黃斑茶油漬是有點礙眼,但屬正常現象,並不影響飲用安全。當然,若是買老茶餅時發現黃斑特多,或可以詢問一下店家的存放情況,當然還是那句:先試後買最安全。
話說後來,一位師兄聽到那位嫌棄茶餅因茶油「變醜」的茶友之言時,一反白眼,二便直言:「妳嫌茶餅不漂亮的話可以全部送我。」
茶娘當刻的想法是:師兄,幹麼搶對白了!
備註:大概會補茶油黃斑的相片,但近來沒空拍照找相,稍後才補上。9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0yHogI1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