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可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個人口味的偏愛。
茶,亦然。
有人好淡一點的,有人好濃一點的;有人喜歡焙火度低而略帶青氣的,有人喜歡焙火度高而帶有微澀的;有人愛帶花果香氣的茶葉,有人愛帶枝葉木香的茶葉。就是綠白黃青紅黑,各有所好。
喜愛與否,從無對錯。
茶葉價格再昂貴,不喜歡那味道就別迫自己喝,若當作增廣見聞或投資,則另當別論。有的茶葉價格親民,沒有毫華包裝,浮誇的廣告宣傳,只要喜歡其味道,喝後口舌腸胃舒暢,便是好茶。
選擇自己喜歡喝的,便是適合,便是正確。
可是,茶葉孰好孰壞,一如人品,絕對有區分。
古代耕作一切天然,大抵就是現在所言的有機。茶葉天生天養野放居多,即使有人管理也不過是照看一下植物樹木的程度,適時給予一點扶助,卻從不會為茶樹加添甚麼物質以達至利潤最大化。
可是,現今社會已非往昔。
當然,至今仍存在野放野生的茶樹,尤其老樹古樹。採於這類茶樹的茶葉價格所以較高,其一是因為樹齡愈大,茶葉內含的營養最高;其二是這類樹從根本上受不了化學肥料與農藥「照拂」,一旦施加了,茶樹可不是拙壯成長,反倒是死在閣下面前。因此,這類樹基本不會含甚麼化學肥料與農藥,將它歸為有機也不為過。不過需要注意,剛才提及老樹古樹的「有機」,跟今人以有機方法栽種的茶樹是兩碼子的事,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相對於那些天生天養的茶樹太太爺(目前獲得認可的全球最老茶樹位於雲南鳳慶,樹齡為3200年),今人為應付茶葉的巨大市場,在確保產量與提升利潤等因素下,紛紛採用了大規模生產方式,開闢梯田或繞山拓田模式來生產。這類茶樹主要是灌木品種,一行一列整齊排列,並施以現代技術來栽種──定時施肥施農藥,除草除蟲害,務求讓小小茶樹孩子們長得繁枝茂盛,讓茶農茶商賺個滿堂紅。為了保障利益,一些不良茶農茶商往往施加很重的農藥,未待茶樹散盡農藥便即採摘製茶,推出市場。這種茶葉喝多了,對人體百害無一利。
香港的消費者委員會月刊也曾多次做過有關茶葉的化驗,不過都是針對大品牌與茶包,鮮少會直接購買不同散裝茶來化驗,畢竟市面散茶實為海量,其源也難追溯,它這種做法也算是無可奈何。內地、台灣,還有斯理蘭卡、印度等出產的茶葉,一般會有相關地方國家的品質檢測,因此購買時也可對此多注意一二。
畢竟是進肚子的,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