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談論一件事情,就是人類到底為什麼而活?
這個問題我相信是很多人沒有頭緒的問題,也是時常看到在討論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解釋,先不談論我自己的見解,來看看研究方面的數據。
因為各地數據有些差異,所以我們今天只看台灣的數據。首先在皮尤研究中心對台灣的研究中,台灣有百分之38的人認為社會是首要,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或許「社會」不是人們回答這個問題的直觀答案,不過皮尤研究中心特別說明,只要答案有與「國家建設」、「教育體系」、「社會福利」、「生活環境」、「安全」、「國家應對Covid」等有關的概念,就會將答案歸納為「社會」。
由此可知許多台灣人的價值觀中有一大部分是要「對社會有貢獻」,大家從小到大應該也聽過不少相關言論,包括我自己也有聽過,但對社會有貢獻對自己的一生又有什麼樣的價值呢?研究顯示在所謂造福社會的行動中可以獲得不少成就感和滿足,同時在生理方面也會有相當的幫助,好比中老年人成為志工可以鍛鍊身體並且減緩大腦老化速度等。
而更細節的檢視中年人(40~50歲)的人生觀是指向家庭和自我提升。中年人處於人生的關鍵階段,肩負著奉養父母和培育子女的雙重責任,他們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往往與家庭責任、職業發展和自我實現密切相關。
但我相信以上的研究聲明得出的答案都不是讀者們想要看到的,因為太過於片面,所以我想要在此提出我的見解。
我的想法是「人是為了自己而活」,更深入的理解就是「人是為了自己快樂而活」。人生就像是一場沒有辦法重來的遊戲,大部分正常人一生的戰績就是0/1/0,可能有少部分人在人頭數及助攻數上會有差異,但死亡次數至少在這個年代就只能有1次,不像遊戲有打到勝利再休息這一說。
而我也慢慢地在讓我的生活變成我想像中的這個樣子,不是所有事情都是理想的,在面對許多不喜歡的事情也不可能總是快樂的,但如果只是要生活大部分可以是快樂的呢?也就是快樂占一半呢?以有工作的單身成年人來說,工作室為了賺錢,而錢是為了......繳各種費用,你以為我要說換快樂嗎?並沒有,現實就是這樣,我身邊大多數的人賺錢都只是為了生存,只有那些收入很高的人才有多的錢可以來支持娛樂且生活不會因為缺失這部分的錢而有負擔。其實還有一種人,就是快樂並不建立於錢上的人,但我相信這樣的人也很少,在大部分的平民老百姓生上應該都是有錢即快樂。
結論,以現在台灣的生態來說,大部分的成年人是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快樂的,雖然數據上是顯示如此,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台灣無論是社會期待或是經濟壓力就足夠使一個人憂鬱,再加上近年政治、法律和治安問題層出不窮,新生代(2000年後出生的人)心理狀況出現隱患的人應該不低於總平均百分比。
首先我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快樂的方法及來源,先讓自己可以穩定的快樂生活,接著我想要嘗試帶著這份快樂去幫助其他人去找到自己的快樂,雖然這個矇想很不切實際且困難,但我依舊想要這麼做,因為我深信只要快樂,生活的大部分困難都可以被治癒(當然我指的快樂是在不殺人放火影響他人的情況之下)。
大風吹
BY 草東沒有派對
哭啊 喊啊 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1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lN7DSFcBS
快 快拿到學校炫耀吧1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V7b8jgj4N
孩子 交點朋友吧1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qBFpKOF0L
哎呀呀 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1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5DqcV60DTz
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15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SqrnPXAbW
哈哈哈
這首歌我認為就是在諷刺現在社會就是一場大風吹
只要沒有過上符合標準的人生就是失敗組
就像大風吹中被指定符合特徵的人需要移動位置搶奪新椅子一樣
但真的是這樣嗎?
位置只會越來越少
而被「鬼」指定特徵的人也會變少嗎?
250220 0429
ns 15.158.61.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