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影人用4.5億製作電影,一個電視台不斷用低成本製作節目,兩個看似極端,但共同點都是⋯⋯香港本土製作,成本很高。
創意產業個人化,原因是在香港生活環境迫使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努力去維持自己的競爭力,賺20k的薪水(聽說這是人均收入,我已經被遠遠拋棄),花了一半去交租供樓,還要工餘時間給自己減壓調理身心,三餐、車費已經是小數,但都要長計。
所以,要做到國際水平的科幻片,最大的問題都是薪酬待遇。電影最輝煌的時代,就是當年的電影人不要命地製作,就算現時這種心態還一直存在,賣的是自己的青春時間,被消耗掉下,之後剩餘不起眼的價值。這到底是人的質素問題?或是地方的素質問題?這片土壤孕育出的是什麼的果實?再被什麼人去收割?自我⋯⋯又在什麼位置?
每個成功背後,都是艱難曲折的故事,這一方面,我們人類社會是從來都沒有進步,都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為什麼每個成功例子都仍然是要艱苦經營?做人總不能安份一點,走慢一點?
經濟、科技、醫療,世界每天都在進步,從人群中不斷爬出來的優秀人才,帶動發展,但繼承者們又是用什麼心態去面對?這時我就想起,李嘉誠兩位兒子⋯⋯他們旗下的人類,又過著什麼生活?當然用商界來比喻是有點奇怪,因為商界都是為利益,但某國家的元首十分玻璃,不容質疑。
回到主題,4.5億製作電影,是很偉大的支持及貢獻,但問題是,嚇走了未來的投資者?或是教育了投資者,這是基本的入場費?另一方面免費電視一直用低成本製作,古天樂就行動證明了這個事實,人工很貴,但他們是值得,只是⋯⋯廣告客戶、投資者又是否願意付出這筆錢去做「善事」?所以我真心覺得,HKTV得不到牌照,是好事,免得成為了今日的千古罪人。
某國電影片房可以造假,點擊可以是假,氛圍當然也是人為來欺騙市民,目的就是想打造他們眼前的浮華盛世,而面對造假的世界,我們都得意配合生存,閒時才找回自我,自得其樂也。
ns 15.158.61.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