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No Plagiarism!r6IIgeoSfBpDFdyJ7JNAposted on PENANA 舊地重遊,可以勾起很多回憶,成為假期外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就讀的中學雖然已搬遷,但未搬遷前的校舍,仍然念念不忘。我的中學生涯雖只有五年,但在中二那年,一位姓黃的校友,曾經來到我班代課。在我中學生涯的最後兩年,他正式成為教師並教導我。直到現在,他仍然是一位教師。 有一天,我在家中用交友程式軟件時,黃老師向我留言。留言是這樣的:「 黎先生,我明天很空閒,想和你參觀以前的學校。」我向他回應:「 我都沒什麼東西做,那麼,明天一齊去參觀。」就是這樣,大家落實了參觀的計劃。 第二天,我和黃老師在得到保安員的批准下,到以前就讀的學校參觀。 未參觀前,我和老師見到以前的學校由低至高的層次,覺得非常莊觀。 老師説道:「這個設計是獨一無二,令到最高的一層,可以望到寬廣的景色。」 然後我向他説:「我們從前的學校的另一個特色,是有很多樓梯。由學校正門走到最高一座的頂層,要花不少時間,非常辛苦,但在此就讀的學生,都逐漸習慣了。」 之後,我和老師進入校內,先到最低的一座參觀。 上了一樓後,大家便到該樓層的空曠位置觀看。「這一座原本是開辦小學的,比現在還要高,但課室數量仍少。隨著人口上升,小學他遷,最頂的兩層已拆卸。」說完,他還補充:「當我讀中一的時候,便在此渡過。美中不足的是,在我正式任教至校舍搬遷前,都沒有在這座樓層授課。」 隨後,我和老師離開校舍低座,沿教堂旁的樓梯拾級而上,到達禮堂門口。在這裡,老師回想:「我剛剛在此讀書時,禮堂仍建造中,很多活動都做不到。」 老師向我訴說完畢後,大家再沿樓梯上,到達高座地下。 去到這裡,老師再回想起往事 :「除了禮堂外,當時的學校,亦沒有標準的籃球場。那時的學生,只能於有蓋操場上體育課,我讀中學的頭兩年就是這樣渡過。」他還說:「當時上體育課時,我都會有一股壓迫感。而且,因為空間不足,即使當時的學生沒有現在的多,當時的早會,要分三次進行,未夠八時正,我都已身處在有蓋操場。」 這一刻,我心裡在聯想老師的話,覺得自己的中學時代,真是非常幸福,可以有更多活動空間,令中學生活增添色彩。但是老師卻截然不同,讀書初期,設施不足,影響學習意欲,直至之後擴建完畢,才可以有一個寬敞空間去學習。而且今天的學校,人流亦比當時的多,令學校增添熱鬧氣氛。 在未上樓前,大家先到旁邊的音樂室入口觀看。老師指出:「舊時的學校,於音樂室是有後門的,但只限教師進出。」之後他補充:「由於此處鄰近山邊,草叢又多,蛇、蟻經常出沒,除了後門外,亦見過有蛇沿音樂室外邊草叢,前往操場及籃球場,襲擊學生。我讀書的時期,曾見過有同學因此而受傷,甚至停課。那件事到現在,我仍然歷歷在目。在我來代課的時期,校內同事告訴我,此現象在往後仍偶爾發生,但在我做教師起,已不復見。」 當我聽到老師的話,心中亦有些不安樂。可幸的是,老師的中學生涯,未試過被動物襲擊。而我和老師溝通時,亦知道音樂室外的樓梯,是其後才增設鐵絲網,避免師生受傷。 之後,我和老師上了一樓,探索一下。當走到以前校務處外的走廊,老師回想起從前的事:「我聽以前的校友說過,以前這樓層,是中一課室的,直至小學搬遷後,中一課室才搬到低座,原址變成校務處及圖書館。」 在這裡,我又從老師的話,引發聯想。以前的學校,設施不多,環境擠迫,影響學生學習意慾。但隨著時代進步,現在的學校空間大,設施齊全,有利學校發展。所以在我讀中學的時期,都很珍惜每一個上課天,致力做到最好。當我聯想到這個地步時,老師對我說:「即使其後增設了不少設施,仍不能令校長滿足,促使校方提出遷校計劃,但最後要超過十年,才能完成校長的心願。」隨後,我跟老師上到二樓視察。 在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一股回到六、七十年代的感覺。走到課室外,從窗外望向課室的內籠,見到歷史悠久的地磚。老師說:「這些地磚,已買少見少,以學校的角度來說,幾乎絕無僅有。」 我向老師回應:「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地磚最終都會在我們面前消失,真捨不得。」 之後,大家再從窗外望着另一邊的窗,雖然冷氣機已全數搬走,但窗口位仍不變。老師再說:「以前設在這裡的冷氣機,在我未入學前已存在,因這一座校舍貼近山邊,學生經常受到蚊蟲滋擾,所以以前的學校,很早就安裝了冷氣機。」他還補充:「當時學校仍在擴建中,在我讀中二那年,經常飽受工程所帶來的噪音滋擾,即使有冷氣,仍不能減低噪音。結果,我在那年的學業成績較差,幸好仍每科及格。」 之後,大家走到另一端,門外較特別的「生物室」招牌,仍沒有拆除。老師看見該招牌,引起回憶,首先,他說:「由於生物科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校方特地增設此招牌作裝飾。」之後他再說:「在當時,我是其中一個可完成中學預科的學生,由於課室不足,加上預科每級只有兩班的緣故,這些實驗室,成為預科生的課室。在我讀預科的時期,經常要走到不同樓層的課室上課。」 當我聽到老師的話,心裡感到一股辛酸。 隨後,我和老師一直上,上到最頂的一層。上到之後,景色非常開揚,令人心曠神怡。老師向我傾訴著:「我在此就讀時,這裡已城市化,但在以前,學校對面,其實已是海岸線,可以望到更遠的景色。」 就在此時,黃老師拿出手上一些與舊校的歷史照片,作個對比。 走到這裡,亦意味著今次的舊校參觀,接近完成。這幢高約十多層的校舍,在香港已是絕無僅有,它的設計,能見證學生培育成才,放眼世界,貢獻社會。但它的設計,亦使師生在使用時,較為不方便及不靈活。 黃老師的中學經歷,比其他人還要多。他的讀書時期,物質不太豐富,亦不像現在般,有這麼多娛樂,回家後只做功課及溫習,比現時的學生還要勤力。亦因如此,他能夠成為當時可以由中一讀到中七的學生之一。隨後他回校擔任教師,亦見證學校的變遷。
142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bEbmbMmWfI 現今香港人喜歡貪新忘舊,只追隨潮流,又喜歡到世界各地旅行,「舊地重遊」的機會不多,經過今次的參觀,恐怕不會再有下一次了!
15.158.61.5
ns 15.158.61.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