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聯合文學把伊藤潤二的漫畫作品提昇至文學研究的範疇,筆者以為也不賴 ;至少,他的不少作品都符合了小故事大智慧的原則。 以後若然有機會,可以詳談一下。
在傳統的中國文學裏,可能因為道統,子不語:「怪力亂神」;又曰:「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以,中國有關方面的出色作品,較為少見;記憶中較為人熟悉的是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如葛洪的<搜神記>、唐人傳奇,以及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近年來,以恐怖漫畫馳名國內外的伊藤潤二,作品繼承前輩楳圖一雄,被翻譯成為多國文字,更可以登堂入室,成為日本文化及文學評論的對象,真是少見的!這些年來,筆者少寫評論,因為自己才疏學淺,因為自己識見有限。尤其離開日本數年,認識僅限於報紙、雜誌和書本,就更覺自己渺小。然而,我仍不禁為伊藤潤二的短篇恐怖漫畫所吸引,更有不說不快的感覺。或許因為,伊藤潤二的作品直視人性醜陋,透視古今中外人類的荒謬,從虛構的恐怖及不合理中,帶出現實更大的恐怖![1]而筆者更以為伊藤潤二是愛倫坡、蒲松齡的“混合體”!
評論家唐沢俊一說得好,伊藤潤二作品中流露的恐怖,是無以名狀的;[2]但凡可以給予名字的,我們都可以通過名字來理解箇中性質及道理,然後就不再恐怖。但就只有無以名狀的,才讓我們無法理解及說明,在眾說紛紜之下,才是最恐怖,這,也直透了人性的本質!
但凡評論,都有觀點和角度,否則會流於口鼻之爭、橙橘之比。從前曾寫過有關評論方法的觀點和角度,現在不妨再「拋書包」,簡述如下:
首先,是文本論。即把作品視作為閱讀的文本(TEXT),從箇中解說其內容及所隱藏的意思,從「解構」和「建構」中,把文本再創作。[3]這個評論的好處在於深入閱讀文本,探究箇中的「WHAT」、「WHY」、「HOW」。但弊病在於可以是評論者的主觀意見、感受,失去或忽視了客觀的標準理據和尺度。
其次,是作者論。即探究作者的生平與行事,從中看出其性格感受,並跟作品進行平行和對比的閱讀;好像研究魯迅的《吶喊》,如果不知道魯迅的生平行事,研究有時就會失之交臂。但問題也是有的,例如生平不詳的作者,其作品又如何閱讀?或者,作者的生平很是複雜的,在其作品中又會否一定悉數反映?甚至,作者本人會否反其道而行,在其作品中,把主角作出相反的投射?
其三,時代社會論。即探討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情狀,並把其中特色放之於作品評論中去。明顯例子是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其《罪與罰》的內容,如果能結合當時的社會及時代情況來看,就會有更深切的體會。當然,每種評論的觀點及角度都是有局限的。尤其,創作本身可以跟當時的時代社會毫不關連的,卻反映了永恆的人性,如張系國的《星雲組曲》。
此外,還有心理學論、神話學論、符號學論諸如此類,但無論是甚麼觀點與角度,都一定有其特色與局限,能融會貫通,善加運用,當然最好。不過,若然,把文本作品扭曲以符合理論,這就本末倒置了。在評論中,能自圓其說,是好事;至於筆者的看法是,能欣賞一些出色文本,還可以再三回味,寫成文章的,反而是最重要的。
通過伊藤潤二的作品,我慶幸自己有這份閒情逸致去做評賞的工夫,並且讓自己對世情及幻想盡情發揮;尤其寫恐怖及怪談小說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養份!
註:伊藤潤二的作品已被人You-tube中文化了!
讀著伊藤潤二的作品,表面上是漫畫,但已被電影動漫化。然而,其中的元素卻橫跨了電視、電影、動漫及小說等媒體,以至於不能輕易地定性。尤其,不少怪談及恐怖的情節,以及人物的設計及性格描繪,也是小說可以借鑑及參考的!
[1] 參考《伊藤潤二恐怖漫畫精選(8) 》,台北,東立出版社,2000年,解說。
[2] 參考《伊藤潤二恐怖漫畫精選(12) 》,台北,東立出版社,2000年,解說。
[3] 見敝帚《鄭愁予<錯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