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的濫情「文本」誤盡蒼生,禪者如:一行《怎麼系列》、奧修《成熟》(生命潛能版本)把佛(陀) 、老(子)莊(子)列(子) 、儒家中庸所融會貫通之禪理,卻是較少人問津的。
人生在世,不論你願意與否;你都已是一個「修行者」,只差在你想通與否?人世間卻有非常多的「廉價產品」向你傾銷及讓你相信,偏偏忠言逆耳、囫圇吞棗之流多的是!於是,筆者以為奧修《成熟》一書中的前言《生命的藝術》,或許可以幫助大家在靈性上的修行,以及悟通生命的意義。
上面的有聲書, 大家可以細心聆聽一次;至於下面的名句摘錄及註解,是幫忙大家理解箇中的真意。陶淵明詩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一,生命是成長而不是變老!
人的出生是為了成就生命,但這一切全視他自己而定。他或許會錯過,他可以呼吸,他可以吃個不停,他可以不斷老化,他可以一直往墳墓走去,但這不叫生命,這叫漸進的死亡,從搖籃到墳墓 長達七十年之久的緩慢死亡。 由於在你的周遭裡,有成千上萬的人都是以這種漸進的、遲緩的方式死去,你也就開始仿效他們。小孩子從身邊的人那兒學習到一切事情,而圍繞在我們周圍的盡是些死氣沉沉的人。 所以,我們得先了解我所指的「生命」是什麼意思,它決不只是變老而已,它必須成長,這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筆者註解:無論你願意不願意,你都沒得選擇,因為你已來到了這個地球、世界。假如,你不想只變老,而且也只有成長,才能超越生死!
參考:成熟和變老之間有什麼差別?
https://www.osho.tw/OshoQ&A/Answer.php?Number=old3602
第二,衰老,任何動物都會衰老,成長卻是人類的特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取得這權利,成長意味著每前進一步都更深入到生命的規則,它意味著遠離死亡——不是走向死亡,你越是深入生命,你就越能領悟到你生命中的不朽——你在不斷地遠離死亡。當那一刻到來時,你會看到死亡不過是換衣服,或是換間房子,或是換個形式,沒有什麼死了,也沒有什麼會死。死亡是最偉大的幻影。
要瞭解成長,只要觀察一下樹的成長,在樹生成的同時它的根也在不斷地深入,這裏有個平衡性,樹長得越高,它的根也將越深,你不可能發現一百五十尺高的樹只有很小的根,它無法支撐一棵巨大的樹;在生命中,成長意味著你內在的深入,你生命的根在那裏。
筆者註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取得這權利」,不是指富有的、聰明的,其實人人皆可以,只是忽略了;不但刻意忽略,而且還以各式各樣的宗教、繁文縟節的儀式來麻醉了自己。始終就是,不肯直指本心;自己負擔起自己的生命責任,卻把這重任---尤其面對生之難、死之懼推落各式各樣的宗教的「神」!
Inner Journey!
第三,生活藝術的第一步就是劃清無知和天真的界線。天真必須受到支持、受到保護,因為小孩子攜帶著很大的寶物,那個寶物是聖人要經過很辛苦的努力才能夠找到的。聖人說他們再度變成小孩子,他們再度被生下來……
筆者註解:「Dwij」,就是第二次出生:第一次的是由父母帶給你可見的肉身體,第二次的是自己在人間世尋回本來的自我。在印度,真正的婆羅門,真正的智者,將自己稱為狄尾(Dwij)第二次出生。為什麼要兩次出生呢?第一生發生了什麼呢?第二生需要的是什麼呢?在第二生中他將獲得什麼呢?在第二生中他將獲得所有在第一生中被社會、雙親、周圍的人所排擠的、所摧毀的東西。就是要:再度成為小孩!
放下成見,放開胸懷!
第四, 生命必須是一種探尋,不是一種欲望,是一種探索,不是野心勃勃地成為這個,成為那個,一個國家總統或是國家總理,而是一種探尋,去發現「我是誰?」
這是非常奇怪的,人們不知道他們自己是誰,卻要盡力成為某個人,他們現在連他們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卻已經有了要成為什麼的目標。成為(Becoming)什麼是一種心靈的疾病。存在(Being)就是你。
筆者註解:能夠擇善固執,也能夠各適其適地放下;不為欲望而只為探求,能夠順應自然而為之,也就是「生命的藝術」。強求,固然無益;但打從一開始就不求(不做也不作為) ,也是無益!
第五,將每件事都用上創造力的方式去做,在最差的處境下,把壞的變成好的局面,這就是所謂的「藝術」。
如果一個人生活了一生,能使他的每一刻,每一個階段成為美麗、愛、歡樂,那麼自然的,他的死將是他整個生命過程的峰巔。
如果,死亡是醜陋的(恐懼的),那麼它便意味著你的整個生命是浪費(或被扭曲) ;死亡應該被寧靜的接納,帶著愛意進入到未知。帶著快樂告別老朋友,告別這過去的世界,其中不應該有任何悲劇。
筆者註解:以上是奧修《成熟。生命的藝術》最精彩的一段。你的生命若然成長了,用「生命的藝術」處事待人;面對醜陋的欺凌、反複無常的世情也能夠鎮定自若、處之泰然並適當處理,如下者:
第六,從靜心開始,許多東西將不斷地在你內心增長——寧靜、安詳、幸福、敏感,無論什麼來自靜心,儘量將它從生命中淨化出來,分享它,因為與人分享一切都會加速成長。然後,當你快到達死亡那一時刻,你將會懂得並沒有死亡,你會說再見,不需要任何眼淚和悲傷,或許是快樂的淚,但不是悲傷的淚。但是,你必須從天真起步。
筆者註解:唐代詩人白居易有「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的名句,公元1079年蘇軾也寫下類似名言:「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一生安靜、少欲、不爭,就能夠為自己的心加以平靜。
第七,生命是非常簡單的,它是一個歡舞,整個世界可以充滿歡樂和舞蹈。但是,有人嚴肅地沉溺於他們的既得利益中,沒有人應該享受生命,沒有人應該微笑,沒有人應該歡笑,生命是一種原罪,……那麼,你又怎樣能夠享受它呢?生命不是一個監獄,它不是一種懲罰,它是一種報酬,它只給予那些能夠獲得、值得接受的人。現在,享受是你的權利,如果你不享受,那麼這將是一種罪孽。如果你不美化它,如果你還讓它和你發現它時一樣的話,那麼這是在與存在對抗。
ns 15.158.61.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