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新批評學認為詩歌用的是最精美和深奧的語言,包含有機性、宇宙奧秘一切的存在。中國同樣十分重視詩歌的言外之意,「言有盡而意無窮」是詩歌的理想境界。不僅只靠詩人在詩歌中所創造的意象運用,還需要讀者的接受和想像得以呈現。袁行霈認為,「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1]中國文學詩歌不但注重表現意境,而力求讀者鑑賞詩歌需要感受和進入意境。[2]葉燮認為,「詩人透過意象的具體呈現,可把讀者引入『溟漠恍惚』的世界,藉由意象的興發聯想,讀者便可離形去知與超越端倪,臻至思與境偕的勝境。」[3]詩歌是作者表現一切的自我,包括生平際遇、複雜的情感、個人的思想,甚至背後所形成的時代背景、社會風俗、意識形態等等。所謂的「意無窮」重點在於能否帶給讀者無限的想像和意義。袁行霈指出讀者會被這些意境深遠吸引而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中,或會喚起過往的審美經驗,和詩人取得共鳴,或會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4]也就是說,詩無達詁,讀者每一個閱讀體驗可同時創造出詩歌之意。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miYtuZFHU
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04ZdZLN8qw
絕句的特點是不強調起承轉合,在結構的要求上不如律詩嚴謹,反而講究句末的言外之意。唐人七絕壓卷歷代爭論不休,各家所持的標準不一。就唐人七絕壓卷之作,本文試以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為例,以脫離作者時代背景歷史政治等因素的文本細讀方式,分析詩中第三四句的意境如何能夠就讀者接受而達致放諸四海之內的「意無窮」。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rlcBoUQWD
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YKWJ6abS9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具有多種解讀方式。從生命的動,自然的靜,變與不變,瞬息與永恆等角度可有不少詮釋空間。從生與死的角度而言,猿猴代表著自然界生命的活力,「啼不住」展示生命的不息和躍動,富有生生不息的光輝。在中國詩歌傳統,「猿」的叫聲多反映悲傷之情緒。例如杜甫〈登高〉的「風急天高猿嘯哀」,而在這詩歌中讀者所感受的是生命的喜悅。後句的是人工之物和自然之物的對比。生物和人造物對比水、山這些恆古存在之物,都是脆弱的。而越是脆弱所激發出來的能量越大,所以前句既有富有動感的畫面又有聲音的襯托,形成一幅喧鬧的景象。在這景象包圍下「輕舟」既是渺小又脆弱,兩岸的猿猴猶如為「輕舟」吶喊助威,「輕舟」越過一重又一重的高山。高山是不變的,「猿猴」和「輕舟」是會變化的,變化之物在不變之物的包圍下,顯示出瞬息的生命力量,越過永恆的所設置的重重關卡,越過天意的威能,反映出人自身存在的源源不絕的活力和積極的精神,以喜悅、輕鬆、愉快的方式表現出來。可見,此兩句之意可令讀者的思考擴張至人類自身的存在。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a6sH2rSS6s
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AuEfNiXgo
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有不少詮釋空間。在歡送友人的聚會上,以「無故人」的說辭勸友人多停留在此。讀者除了可感受到詩人的不捨之情,也聯想其過往與友人離別的經驗而引起共鳴。為什麼一出關口就會無故人呢,其實反映了離別時不安情緒。「無故人」可從詩人或者友人的角度來看。從詩人方面看,「無故人」意味著不知分別到再會的時間長度,可短,可長至一生,反映不會相見的恐懼。另一方面,也有擔心友誼不再的擔憂,畢竟人生在世,幾經變遷,友誼或會因時間或外在際遇等因素而變淡,乃至消失了,反映失去一段友誼的擔憂。而從友人的角度來看,到達新的地方,除了有詩人因長時間相隔而失去友誼的恐懼之外,來到陌生的地方,恐怕也找不到好友,難以建立一段真摯的友誼。可見,讀者可從這兩句感嘆生命的無常、人間的離合、友誼的意義。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isyeSfVRW
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l60VV01or
總括而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有許多詮釋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因而傳頌千年。若論唐人七絕壓卷之作,這兩首詩歌平分秋色,皆有可取和獨特之處。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phpUnOFfp
註釋
[1]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頁106。
[2]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頁118。
[3] 王萬象:〈余寶琳的中西詩學意象論〉,《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008年第4期,69。
[4]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頁118。
引用書目
專著
-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期刊論文
- 王萬象:〈余寶琳的中西詩學意象論〉,《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008年第4期,頁53-102。
2023年7月27日評:2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pKcxZmH69
跟前文一樣做得十分倉促,非常隨便,也知道不符合題目要求,但為了趕在限期前遞交,花了約幾小時自行解讀,交貨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