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是屈原所作的長篇抒情詩歌。詩歌後半在女嬃苦勸和重華陳詞後,詩人心感於現實苦無出路,於是馳騁想像,上征天門,進入幻想境界,脫離人間。在經歷三次求女不得後,詩人請靈氛占卜,巫咸降神,探問個人出路。以下本文將分析「靈氛占卜」、「巫咸降神」在文本構成的功能。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A65QdK0yt
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W0q5qzSAJQ
屈原見世間一片渾濁,小人眾多,他這個高潔忠貞之士不被世間所容,於是幻想神遊天地,做現實環境做不到的事情。在這個想像的理想世界,屈原威風八面,上天下地,周遊四方,甚至可以下令:「吾令羲和弭節兮」,「吾令鳳鳥飛騰兮」,「吾令豐隆椉雲兮」[1]。鳳鳥是神物,羲和是豐隆神話人物,屈原可以向他們下令,足見他的神通廣大。現實世界的孤獨令他遁入想像世界,希望尋求答案。他三次求女而不得,宓妃「雖信美而無禮兮」[2],求簡狄而無良媒,求二姚而無實行。屈原對於所求的志同道合之士有嚴格的規定,他既求女心切,又要求太高,最終一無所獲。這表現屈原有內外的堅持,所求之人有道德和精神上的共同點。然而,上天下地遊歷眾多地方仍然求女不成,無人符合屈原的要求,沒有跟他一樣的內外兼備的高潔之士。結果,屈原尋求志同道合之人的理想破滅。之後所述的「靈氛占卜」、「巫咸降神」便是屈原苦無出路下求神問卜,指點個人的出路,呈現出屈原內心去留的掙扎。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ITIh4W8dA
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g0Fuk1cPE
靈氛占卜和巫咸降神具有楚文化的獨特性,繼承前文楚文化神話的文化氛圍,呈現出濃厚的神話色彩。巫文化在楚國佔主導地位,楚國重淫祀,凡事占卜問天,巫師是楚人生活的導師,所以兩者的說話對屈原而言很有參考價值。靈氛沒有為屈原占卜,而是勸諭屈原從俗。「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惡。」[3]楚國的世俗就是如此愚昧,分不清善惡,以致小人當道,用糞土充撐香囊。屈原聽到靈氛之言,「心猶豫而狐疑,」[4]為尋求志同道合者之事感到猶豫。巫咸降神,用呂望、甯戚等臣子做微不足道的行為得到君主任用的故事,勸告屈原把握時間,勿失良機,趁著時間年紀未遲,及早把握時機,尋找另一個賞識之人。屈原在現實世界沒有志同道合、互相扶持的人,他以彭咸為精神寄託,也從歷史的正反例子推演自己的決定,在歷史找尋例子證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以堅定自己的想法。靈氛和巫咸其實是屈原內心的思考,跟自己對話,呈現出去留的掙扎。靈氛說世間污濁,巫咸的說話恢復屈原尋求理想的希望,勉勵自己及時找到志同道合者,堅持自己的理想抱負。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qPN0R7Xed
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SLW1XDEzS
靈氛占卜和巫咸降神在文本結構上也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屈原上天下地求女無成,理想破滅,然後求靈氛占卜和請示巫咸,在問答中反複展現屈原的內心掙扎,去留的思想。屈原希望「兩美其必合」,「思九州之博大兮,豈唯是其有女?」[5]屈原認清楚王時代的現實,唯恐小人損害他的美德。「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6]時局是如此隨波逐流,分不清善惡美醜好壞,沒有留下的價值。屈原不甘從俗,不肯妥協,不願隨波逐流,堅持個人美德修為。心意已決,於是「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7],趁著自己年紀尚壯,美德不變,不如尋找好的出路,上下求索。屈原決定遙遊自解後,不捨望回舊鄉,「顧而不行」[8],依依不捨。前面大段求女和占卜的鋪陳,說明屈原離開舊鄉另求高就是合情理的選擇。楚國無人明白屈原,何必眷戀?然而這樣一睨,屈原瞬間改變心意,在結構有戲劇性的效果。屈原對於楚國的愛國之情不變,鬱結難解,唯有「從彭咸之所居」[9],仿效彭咸自沉而死,堅持自己的忠誠。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9L4frCf86m
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sJo06f3KZ
總括而言,「靈氛占卜」和「巫咸降神」在文本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三次求女理想破滅,以占卜問去留,顯示屈原的內心掙扎,下啟屈原不甘同流合污、遙遊自解、堅持已見的決意。縱使靈氛占卜顯示屈原珍惜光陰,把握時機再尋找賞識的人是個明智的選擇,屈原卻始終不改其節,凸顯他對楚國的忠君愛國之情令他無法離開舊鄉,最終選擇自沉。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H8mbnExSH
341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U1PGcZOPS
註釋
[1] 〔戰國〕屈原著;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校注:《屈原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頁80、98。
[2] 同上,頁98。
[3] 同上,頁120。
[4] 同上,頁131。
[5] 同上,頁120。
[6] 同上,頁148。
[7] 同上。
[8] 同上,頁160。
[9] 同上。
引用書目
(一)專著
- 〔戰國〕屈原著;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校注:《屈原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2023年9月19日評:
這份功課跟上一篇一樣倉促完成,大約花了不足一天的時間完成,內容可說是十分糟糕。
《楚辭》是中國「情」的文學的濫觴,發憤抒發個人澎湃的情感。這種情,既是普遍的,現世都通用的人類情感內涵,也是個人的,由個人獨有的人生機遇而來,由獨特的情感體驗而產生。
當時我有所感觸,身處俗世洪流中,自己的理想不容於主流世界,個人應該怎麼辦呢?由此思考自己所堅守價值的方方面面。
然而,《楚辭》是門檻頗高的文學作品。一般人難以入門的原因,除了晦澀難懂的字句,還有當中承載了底蘊豐富的楚文化,對現代人而言有厚重的文化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