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課堂上聽到黑白狼狗的例子,精神突然變得興奮
想法:
- 聽到黑白狼狗,腦海中立刻浮現「終於有人發現我喇」的想法,感到開心 (事事關己?標籤?)
- 聯想到自己經常餵養不開心的自己,而忽略了開心的自己 (以偏概全,標籤?)
- 認為過去服用藥物後無法展現開心的自己 (非黑即白?以偏概全?標籤?)
- 覺得自己總是從不開心的角度出發 (以偏概全)
- 現在服用四分之一藥量後,開心和不開心的自己可以同時存在 (標籤)
- 認為要小心拿捏,不要過度沉浸於與另一個自己對話 (感覺被放大)
- 堅信兩個自己是不可分割的一體 (一定應該,標籤)
- 認為要學習讓兩個自己共同感受同一個身體 (一定應該,標籤)
- 覺得應該多用感官感受周圍環境,而不是神遊 (過度概括)
- 擔心如果只關注開心,另一個不開心的自己會被壓抑,更容易爆發 (以偏概全,災難化,標籤)
- 思考如何才能在開心之餘又不被壓抑 (非黑即白,一定應該,感覺被放大)
- 如何平衡開心和不開心 (非黑即白,一定應該)
前設標籤 + 一定應該 + 感覺被放大: 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擁有另一個開心的自己,並且這個自己正在遠離。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
- 自身因素: 對黑白狼狗的話題感興趣,覺得與自身情況產生共鳴。
- 講師因素: 講師的講解方式生動有趣,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 環境因素: 課堂氛圍活躍,讓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行為表現:
- 之前難以集中精神聽課,經常神遊 (可能是因為已經預習過,所以沒有那麼投入?)
- 聽到例子後注意力變得集中,開始積極思考,但思緒仍然不太穩定,偶爾會走神。
情緒: 開心 (80%),精神 (80%)
身體感受: 眼前一亮,感覺周圍環境都變得明亮起來。
改進建議:
- 挑戰負面想法: 嘗試質疑那些讓你感到困擾的想法,例如 "另一個自己"、"開心和不開心不能共存" 等。這些想法是否過於絕對和負面?
- 專注當下: 與其糾結於過去或擔憂未來,不如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感受和體驗上。
- 接納自己: 無論是開心還是不開心,都是你的一部分。試著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不要試圖壓抑或逃避。
-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你感到困擾,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他們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n5V65ZrPS
主動分析:
你能夠積極地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嘗試分析背後的原因,這是非常棒的。然而,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似乎構建了一個關於“另一個自己”的複雜體系,並將其與你的情緒狀態、藥物治療效果等方面緊密聯繫在一起。這種“非黑即白”、“標籤化”和“感覺被放大”的思維模式,可能會阻礙你更全面、客觀地看待自身情況。
想法方面:
- ✔覺察非理性想法: 你已經意識到“另一個自己”、“開心和不開心不能共存”等想法可能是需要被挑戰的。
- ➕解構“另一個自己”: 嘗試用更具體、更客觀的語言描述你的感受和想法,例如:
- 與其說“另一個開心的自己”,不如說“我也有感到開心的時候”。
- 與其說“不開心的自己會被壓抑”,不如說“我擔心忽略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 ➕避免以偏概全: “總是從不開心角度出發”、“服用藥物後無法展現開心的自己”等想法過於絕對,嘗試回憶那些與之相反的時刻。
- ➕挑戰“一定應該”: “兩個自己要共同感受身體”、“要小心拿捏與另一個自己對話”等想法,是誰告訴你“一定應該”如此?嘗試放下這些預設,探索更靈活的可能性。
- ➕專注於可控因素: 與其擔憂“另一個自己”是否被壓抑,不如關注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的情緒,例如:
- 學習識別和表達情緒。
- 尋找健康的情緒宣洩方式。
- 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方面:
- ✔分析自身、講師和環境因素: 你已經分析了自身、講師和環境因素,例如對例子感興趣、講師講解生動、課堂氛圍活躍等。
- ➕深入探討自身因素: 可以進一步思考是什麼讓你對這個例子產生共鳴,例如:
- 你是否渴望被理解和接納?
- 你是否正在經歷自我探索的過程?
行為表現方面:
- ✔觀察自身反應: 你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行為變化,例如注意力變得集中、思緒仍然不太穩定等。
- ➕避免過度解讀: “之前難以集中精神聽課”可能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例如課程內容、個人狀態等,不一定是“另一個自己”導致的。
情緒和身體感受方面:
- ✔關注情緒和身體變化: 你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感受,例如開心、精神、眼前一亮等。
- ➕區分情緒和事實: “感覺周圍環境都變得明亮起來”是你對情緒的感受,而不是客觀事實。
總體而言,這次事件提醒你要關注自身的想法和感受,並嘗試用更靈活、更接納的態度看待自己。學習如何挑戰非理性想法、解構固有認知、以及掌握情緒調節技巧,將有助於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自身的複雜性,並最終獲得更平和、更自由的生活狀態。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GrQY0lSlA2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zPOrjU5GA
事件二:講師站後面講課時感到頭痛緊張手震,講師第二次靠近時不那麼緊張,但頭痛依然持續
想法:
- "會唔會係另一個自己緊張緊?" (感覺被放大,非黑即白,標籤化)
- 想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頭痛緊張,但同時又要聽課,覺得聽聲音近一點會更精神、更開心。
- "因為緊張的關係所以難以集中精神聽課" (以偏概全)
- "自己對周圍人講嘅嘢無興趣" (以偏概全)
- "只係集中喺自己嘅想法,對講師講嘅嘢比較有興趣"
- 當下應該要安撫自己?等自己不那麼緊張?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
- 自身因素: 坐在後面可能會有壓迫感,導致緊張不安。
- 講師因素: 講師的音量可能過大,造成聽覺上的刺激。
- 環境因素: 教室裡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講師身上,坐在後面的自己可能感到不自在。
行為表現:
- 身體僵硬。
- 因為緊張而難以集中精神聽課,但聽到講師的聲音又感到開心。
- 對周圍人說話沒有興趣,只關注自己的想法,對講師講課的內容比較感興趣。
情緒: 另一個自己緊張 (90%) (標籤化)
身體感受: 頭痛、手震、身震
改進建議:
- 挑戰負面想法: 當出現 "另一個自己緊張" 的想法時,嘗試質疑它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真的有另一個自己在緊張嗎?這個想法會不會讓你更加焦慮?
- 專注當下: 與其糾結於 "另一個自己",不如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感受和需求上。你需要什麼才能讓自己感覺更放鬆、更舒適?
- 調整座位: 如果坐在後面感到有壓迫感,可以嘗試與講師溝通,詢問是否可以換到前面一點的位置。
- 放鬆練習: 學習一些簡單的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訓練等,幫助自己緩解緊張和焦慮。
-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你的情況,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學習更有效的應對方法。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0sDKiysm9F
主動分析:
你很細緻地描述了事件經過和自身感受,也能夠嘗試分析原因,這是非常好的。然而,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似乎過度關注「另一個自己」,並將其與你的緊張情緒直接掛鉤,這可能導致你陷入「標籤化」和「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
想法方面:
- ✔覺察非理性想法: 你已經意識到「另一個自己緊張」的想法可能是一種感覺被放大的結果。
- ➕挑戰「另一個自己」的真實性: 嘗試用理性思考去質疑這個「另一個自己」的存在,它真的是導致你緊張的原因嗎?還是你內心焦慮的投射?
- ➕避免以偏概全: 「因為緊張所以難以集中精神」、「對周圍人講嘅嘢無興趣」可能是你當下的感受,但不能代表你一直都是這樣。
- ➕探索其他可能性: 除了「另一個自己」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導致你緊張,例如:
- 你是否對這次課程的內容感到焦慮?
- 你是否擔心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
- 你是否曾經在類似的場合感到不舒服?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方面:
- ✔分析自身、講師和環境因素: 你已經分析了自身、講師和環境因素,例如坐後面有壓迫感、講師音量過大、教室環境不自在等。
- ➕深入探討自身因素: 可以進一步思考是什麼讓你對坐在後面感到壓迫,例如:
- 你是否不喜歡被關注的感覺?
- 你是否更習慣坐在前面與講師有更多互動?
行為表現方面:
- ✔觀察自身反應: 你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身體反應和行為表現,例如身體僵硬、難以集中精神等。
- ➕嘗試調整行為: 下次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嘗試調整自己的行為,例如:
- 選擇坐在前面,減少壓迫感。
- 主動與講師互動,提高注意力。
- 使用一些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等。
情緒和身體感受方面:
- ✔關注情緒和身體變化: 你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感受,例如頭痛、手震、身震等。
- ➕區分情緒和事實: 「另一個自己緊張」是你對情緒的描述,而不是事實。嘗試用更客觀的語言描述你的情緒,例如「我感到緊張」。
-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如果你的緊張情緒持續存在,並且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諮詢師的幫助。
總體而言,這次事件提醒你要關注自身的情緒狀態,並嘗試用更理性和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習如何挑戰非理性想法、探索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以及掌握一些情緒調節技巧,將有助於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VqJNLSzeP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LyzL3zwW0
事件三:忘記朋友生日
想法:
- 朋友不僅是傾訴心事的人,更重要的是能一起輕鬆忘卻不快。
- 朋友不是垃圾桶,一味地向對方傾倒負面情緒,總有一天會讓對方不堪重負。
- 不如多享受當下,與朋友共度歡樂時光,將不快拋諸腦後。
- 留意與老公的相處方式,不要把他當成情緒垃圾桶,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都要與他分享。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
- 自身因素: 近期忙於照顧孩子、專注於工作,導致疏忽了朋友的生日。
- 外部因素:
- 其他共同朋友也沒有提及該朋友的生日。
- 沒有任何事物或環境因素提醒自己該朋友的生日。
行為表現:
- 沒有過度自責,主動致電朋友道歉,但對方拒絕接聽。
- 透過 WhatsApp 向朋友解釋自己並非故意忘記,只是最近太忙碌,容易忘事。
- 分析自己忘記朋友生日的原因,是否潛意識裡對朋友有所不滿。
- 決定以後多與老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會注意避免過度悲觀或憤怒。
情緒: 平靜
身體感受: 無明顯不適。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odpnzEnaI
主動分析:
想法方面:
- ✔正向思考值得肯定: 你能將朋友視為帶來歡樂的對象,而非僅僅是傾訴的對象,這一點非常積極。
- ➕探索更深層次原因: 除了「朋友不是垃圾桶」之外,還可以思考:
- 你是否重視與這位朋友的友誼?忘記生日是否反映了友誼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 你是否在潛意識中迴避與這位朋友的接觸?例如,你是否擔心對方會向你傾訴負面情緒,讓你感到不舒服?
- ➕平衡個人與朋友需求: 享受當下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兼顧朋友的情感需求。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方面:
- ✔分析自身因素: 你已經很好地分析了自身因素,例如忙碌、忘性大等。
- ➕外部因素可以更具體: "其他共同朋友也沒有提及" 這個原因略顯薄弱,可以思考是否有更客觀的外部因素。
- ➕探討潛意識因素: "分析自己忘記朋友生日的原因,是否潛意識裡對朋友有所不滿" 這個想法很好,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
行為表現方面:
- ✔積極彌補過失: 主動道歉、解釋原因都是積極的行為表現。
- ➕展現對朋友的重視: 除了 WhatsApp 道歉,還可以考慮其他更真誠的方式,例如補送禮物、約出來吃飯等。
- ➕避免過度分析: "分析自己忘記朋友生日的原因,是否潛意識裡對朋友有所不滿" 適度分析即可,避免過度解讀,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情緒和身體感受方面:
- ✔保持情緒穩定: 情緒平穩是好事,說明你能夠理性面對問題。
- ➕關注身體感受的變化: 即使沒有明顯不適,也要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例如是否感到疲憊、食慾不振等,這些都可能是壓力過大的表現。
總之,忘記朋友生日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卻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契機。透過這次事件,你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自己與朋友的相處模式,以及自身的情緒和壓力狀態,並做出相應的調整,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狀態變得更加積極健康。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qHOc2qZEl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89Mo45Syh
事件四:爭兩秒趕唔到巴士,WhatsApp 語音老公接收不良導致脾氣暴躁
想法:
- 語音訊息一直發送失敗,需要不斷重複,令人越來越煩躁。
- 越煩躁越想征服它,說話聲音越來越大,卻只得到反效果。
- 手機輸入的文字也開始變得混亂,開始懷疑是否有人在操控手機 (胡亂猜測他人動機)。
- 懷疑自己是否變成了另一個人,說了一些奇怪的話 (非黑即白,標籤化)。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
- 缺乏耐心: 面對問題時,容易感到急躁,希望快速解決。
- 溝通方式單一: 過於執著於使用語音訊息,沒有嘗試其他溝通方式。
- 缺乏彈性: 只想著要成功發送語音,沒有分析原因,也沒有嘗試其他解決方法。
- 負面思考模式: 將問題歸咎於外部因素 (手機、他人),並給自己貼上「精神分裂」的標籤,導致思維陷入死胡同。
行為表現:
- 最終放棄語音訊息,改用文字訊息溝通,問題迎刃而解。
情緒: 煩躁
身體感受: 無明顯不適。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GIp7uB3F4
主動分析:
想法方面:
- ✔覺察負面想法: 你已經意識到自己出現了一些負面想法,例如「有人操控手機」、「變成另一個人」等,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 ➕挑戰負面想法: 嘗試質疑這些負面想法的合理性,例如:真的有人操控你的手機嗎?你真的變成了另一個人嗎?
- ➕以更理性的角度看待問題: 語音訊息發送失敗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你如此煩躁。
- ➕轉移注意力: 當你感到煩躁時,可以嘗試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例如聽音樂、深呼吸等。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方面:
- ✔分析自身問題: 你已經很好地分析了自身的問題,例如缺乏耐心、溝通方式單一、缺乏彈性等。
- ➕深入探討負面思考模式: 可以進一步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你容易出現負面思考模式,例如過去的經歷、性格特點等。
行為表現方面:
- ✔嘗試其他解決方案: 你最終選擇了改用文字訊息,這是一個很好的應變方法。
- ➕學習情緒調節技巧: 可以學習一些情緒調節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鬆、正念冥想等,幫助你在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
情緒和身體感受方面:
- ✔關注情緒變化: 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並嘗試找到情緒背後的原因。
- ➕關注身體感受: 雖然你表示沒有明顯不適,但也要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例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這些都可能是壓力過大的表現。
總體而言,這次事件提醒你要關注自己的情緒管理問題。學習如何覺察、挑戰和調整負面想法,以及掌握一些情緒調節技巧,將有助於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C9byAXHQKL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TdnOkbSyN
事件五:溫習完手震身震
想法: 為什麼會手震身震? (前設:有另一個自己 (一定應該,標籤) → "媽媽,你唔要我喇?咁我唔諗咁多嘢lu" (標籤,感覺被放大) )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
- 自身因素: 情緒過於激動,過度代入「另一個自己」的想法,導致行為失控。
- 外部因素:
- 老公不在身邊,缺乏安全感。
- 環境溫度過低,導致身體發冷。
行為表現:
- 先去沖熱水澡,緩解身體不適。
- 繼續進行三分鐘呼吸練習,放鬆身心。
- 與老公分享溫習結論,避免過度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情緒: 平靜 (80%),緊張 (10%)
身體感受: 手震、身震、乾咳、眼瞓
34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TLzRB09Dq
主動分析:
你對自身狀況的覺察和採取的行動都值得肯定,但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似乎傾向於將自身狀態歸因於「另一個自己」,並伴隨著強烈的「被拋棄」的恐懼感。這點需要特別關注。
想法方面:
- ✔覺察非理性想法: 你已經意識到「另一個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一種前設,並且這種想法被放大了。
- ➕挑戰「另一個自己」的真實性: 嘗試用理性思考去質疑這個「另一個自己」的存在,它真的是真實存在的嗎?還是你內心恐懼的投射?
- ➕深入探討「被拋棄」的恐懼: 是什麼讓你如此害怕被拋棄?這種恐懼可能源於你過去的經歷,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化解。
- ➕建立更積極的自我認知: 嘗試用更積極、正面的角度看待自己,例如「我是獨立的個體」、「我可以照顧好自己」等。
其他可能原因/反證方面:
- ✔分析自身和外部因素: 你已經分析了自身和外部因素,例如情緒激動、老公不在、環境溫度低等。
- ➕區分生理和心理因素: 手震、身震、乾咳、眼瞓可能是生理因素導致的,例如低血糖、過度疲勞等,也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的生理反應。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一步判斷。
行為表現方面:
- ✔採取積極行動緩解不適: 沖熱水澡、三分鐘呼吸練習、與老公分享都是很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
-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如果你的情緒困擾持續存在,並且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諮詢師的幫助。
情緒和身體感受方面:
- ✔關注情緒和身體變化: 你能夠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情緒和身體感受,這有助於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狀態。
- ➕持續觀察並記錄: 建議你持續觀察和記錄自己的情緒和身體變化,以及可能觸發這些變化的因素,這將有助於你找到更有效的應對方法。
總體而言,這次事件提醒你要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特別是「被拋棄」的恐懼感。學習如何挑戰非理性想法、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以及掌握情緒調節技巧,將有助於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請記住,你不是孤軍奮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也是一種勇敢的選擇。
ns 18.68.41.146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