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些少年作者都希望寫出一個宏大的故事世界,寫大場面。這無疑是一種進取的表現,然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其實都只寫出一個很微小的世界。例如《戰爭與和平》、《紅樓夢》、《悲慘世界》這些厚甸甸的作品,你或許會認為托爾斯泰、曹雪芹和雨果都把整個世界發生的事都寫進小說裡去,其實他們都只寫了關於幾個人的關係,或者一個家族或家庭的事情而已。我們不是神,沒有全知的智慧,就算偉大如上述的作家,都活在一個有限、可知的世界裡,他們能寫出如此精彩而歷久彌新的小說,全因為他們能描繪出最微小卻引人入勝的故事世界。
按約翰.特魯比(John Truby, 1952- )的說法,出色的故事先有角色,隨後作者才設計一個完整的世界,以無數的細節來鉅細靡遺呈現這些角色。1無論你同意他的看法與否,都不能否認故事世界往往就是角色的精神世界的投射。由Andrew Neiderman所寫的小說The Devil's Advocate2 就是主角Kevin Lomax在幾分鐘的思想鬥爭而已,而就是這種與魔鬼的糾纏之間,就足以令讀者全心投入在這個微小得用顯微鏡都不能看得到的故事世界裡去。
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謝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在《空間詩學》3中提及到:
兩種空間——內在空間和外在空間——不褸互相刺激…成長。
無論外在空間有多廣袤,也必然要跟內在空間相聯繫,甚至是由內在空間不斷擴展而產生的,就如英國詩人艾略特所說的「客觀投射」,創作者要透過客觀的媒介來表現思想情感,這種投射使創作者保持克制,用恰如其分的中介使讀者產生最大的共鳴。
在故事創作的過程中,作者要盡量避免陳腔濫調,就要有詩人所說的自我克制,不要為寫宏大的故事而忽略最微細的東西,角色的精神世界、角色與角色之間微妙的關係變化等等,因為世界愈大,作者的理解就愈淺薄,他創作的選擇就愈少,故事就容易變得俗不可耐。
約翰.特魯比:《故事寫作大師班》(台北:漫遊者,2016。),頁146-147。
在1997年被拍成電影《追魂交易》(港譯)(台譯:《魔鬼代言人》),由亞爾帕仙奴和奇洛李維斯主演。
加斯東.巴謝拉:《空間詩學》(Beacon Press,1969。),頁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