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戶曉的童話〈國王的新衣〉不用多介紹,是安徒生的作品,改編自一個西班牙民間故事。兩名自稱紡織技巧卓越的騙子,向國王訛稱能為他用美麗而神奇的布料,織出一件只有聰明人才看得見的衣裳,國王與身邊的大臣都不願承認自己愚蠢,只好謊稱看得見那「神奇」布料,最後國王更硬著頭皮,穿上那件看不見的新衣出巡,成為眾人的笑柄。有些版本會描述國王被小孩揭穿沒有穿衣服的事實後,嘉許小孩的成實,並改過成為勤政愛民的君主。
〈國王的新衣〉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那個愛更衣室多於會議室的國王,為了一件新衣而墮入兩名騙子的荒謬騙局。從成人的角度看,這國王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不事朝政,迷信江湖郎中;在小孩子的眼中,他則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丑,自暴其短(或者自暴其胖)。安徒生以藝術手法把國王乖僻的性格顯露無遺,舖排一連串荒誕不經的情節:騙徒裝作織布、國王赤裸巡遊,還有大臣們佯裝替國王的新衣拉後裾,恰似看著一套荒誕的話劇,或是一場加進詼諧元素的舞蹈。
孩子出場的一刻,是整個故事高潮的開始。在成人眼裡,那小孩天真無邪,但其他小讀者只會跟故事裡的小孩異口同聲地揭示所看見的事實。小孩尚且知羞,成人卻各自為一己的私慾,樂此不疲地上演一場無恥戲碼,而國王的反應更是故事最精彩的地方。雖然他被小孩一語道破實情,卻硬著頭皮完成巡遊,其他大臣當然「誓死相隨」,一場荒謬絕倫的折子戲就此落幕。
台灣殿堂級兒童文學家林良老師認為,兒童文學貴乎用淺語,用最簡潔的語言文字,寫出最有層次的故事,猶如一個多層的蛋糕,中間加進不同的食材,能讓吃的人大快朵頤之餘,品嘗不同層次的味道,〈國王的新衣〉就是這種令人齒頰留香的糕點了。
安徒生將揭穿新衣「祕密」的人由原本的非洲人改成一名小孩子,這改動令整個故事的視點由成人轉為兒童,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童言無忌常使人捧腹,同時感受到一種當頭棒喝的不快,能營造諷刺(Satire)(註1)的效果。用我自己的語言說,安徒生運用了一種「對比」的技法,運用到國王與大臣、大臣與小孩,以及國王與小孩這幾組人物設定上。國王的高傲與大臣的諂媚為第一組對比;大臣的虛偽與小孩的誠實為第二組對比;國王因威權受挫而感到尷尬,與小孩直指威權的謊誕而感到快樂是第三組對比。讀者從這三組對比中,可以讀出故事的趣味性,也能明白安徒生想透過故事,說出人在社會中生存的一種必然的虛偽。創作兒童文學的朋友,多讀安徒生的童話,對創作是有很大幫助的。
一篇童話,小孩讀得開懷,反對威權的人讀得痛快,威權主義者讀得尷尬。這就是兒童文學的力量。
註1 見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E%BD%E5%88%BA
ns 15.158.61.2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