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殿堂級兒童文學家林良老師安詳辭世,享壽九十六。我有幸在國語日報社舉辦的一場兒童文學創作比賽頒獎禮上跟老師碰面,當時他精神煥發,笑容燦然。握著他那佈滿皺紋的手,感覺他仿如一棵經歷風雨的老榕樹,茂盛的枝葉為樹下的人遮蔭,給人聚攏一起聽聽故事,閒話家常的休憩之地,而從樹幹的紋理間可以領略人生智慧。如今老樹已歸回凈土,遺留給世人的,是一顆永恆的赤子之心。
我不清楚香港有多少人認識林良,我對林老師最深刻的一點,是他提倡的「淺語」論。他認為優美的文學作品都是「深入的淺語」,兒童文學更要站在兒童的視角來述說故事。從那時起,我便細心閱讀林老師的書,再按他的介紹,閱讀其他大師作品。
林老師直言,文學本質上就是一種「淺語」的藝術,不僅是兒童文學,大凡上乘的文學作品都以淺語呈現在讀者眼前,所寫的不外乎生活所見所聞,不求曲高和寡,但要引人入勝,把讀者由淺語引進深義裡,就憑作家的天賦和技藝了。
有一位同學寫了一篇文章,內容不外乎表達「龜兔賽跑」的寓意,而他在文章中以「當你停下來休息時,別忘了別人還在奔跑。」貫通全文,以兔子的角度重新思考寓意,而作者亦沒有賣弄文筆,或引經據典,卻給人省思的空間。這就是以淺語表達深義的例子。
林老師的淺語當然並非是簡陋幼稚的遣詞造句,更不是妄用潮語俚語,相反,作者需要先打好語文基礎,而且愈熟用古語,對運用白話文更有裨益。他認為一個能成功使用現代語言的作家,除了要熟悉古文學,還要熟諳「由稗販到教授的語言」,必須有「語言的階層性」和「社會性」。換言之,作家要懂古語,更要能熟悉屬於他時代的語言,尤其是市井用語,否則,他只是個現代八股佬。
語言從來都屬於人民的,文學創作者沒有不從人民的角度,寫出屬於人民的作品,那些才是流芳百世的活文學。林老師的肉身雖朽,而精神會長活於人心。
ns 15.158.61.4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