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文章,尤其是記敘文,第一步通常學的就是文章的結構,也就是「起因——經過——結果」。問題是,是否依照這結構寫文章,就可以寫得好呢?
文章的結構就像棋盤,棋子怎樣放在棋盤上,都是有所規定的,然而一個棋局能夠千變萬化,不在於結構,而在於佈局。文章亦然,因此我們需更引導孩子瞭解怎樣在文章這個棋盤上學習千變萬化的佈局,才能使讀者投入其中,透過文字得著無窮的樂趣。
一般而言,最基本的佈局就是:
「主角的問題/欲望——衝突的情節/解難的過程——大團圓結局/引發新問題」
很多孩子寫文章,都會忽略文章「主角」其實有甚麼問題或欲望,假如一切如常,既沒有問題,也沒有所思所想所感,就不用把事情寫下來(當然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才做的啦),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由於問題或欲望所驅使才會發生的。因此,主角是誰以及主角有甚麼問題/欲望,就是佈局的第一點要思想的。
這個佈局可在許多作品當中找到,以下的故事是一位小孩子所寫的:
《石像的醫生》 黃樂懿
從前,有一個石像病了,他到處找醫生治病,可是一點也不容易,事實上很少能幫石像治病的醫生存在。找了好幾天,石像感到有點絕望,突然有另一個石像出現,而且自稱是醫生,可以幫他治病。受傷的石像相信這位石像醫生可以幫到他,事實上,石像醫生一直都為其他因天災人禍而受傷的石像治病呢。
受傷的石像跟著石像醫生到了診所,石像醫生發現石像的手斷了一小節,就跟他說:「我可以幫你補回斷了的那一截,放心,放心。」受傷的石像流下石的眼淚,告訴醫生:「求你快點醫治我吧,我感到很痛呢﹗」石像醫生拿著愛心膠水將斷了的那一截駁回,使石像痊癒了。
石像向醫生道謝,開心地離開了。石像醫生起程,繼續到世界各地醫治受傷的石像。
在這作品中,主角石像的問題,就是他「病」了,而苦於找不到醫生。作者沒有解釋主角為何會病,解難的過程比較單薄,只是簡單交代另一位石像替他醫病。結局屬大團圓式,石像痊癒了,醫生亦繼續行醫。
如果作者能在解難的過程多加一點情節,這樣作品就更豐富多姿了,例如他遇上一個行騙的石像醫生,把他醫得不活不死的,並把他配在腰上的石劍都搶去了,在生死存亡之際,給善良的石像醫生救活了。假若他思考一下石像的病因,可能為之後的情節增添可讀性呢。
ns 15.158.61.5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