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3.1 辨識常見的思想陷阱:
- 以偏概全: 用個別事件或經驗概括整體,例如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成功。
- 貼標籤: 用負面詞彙定義自己或他人,例如「我是個失敗者」、「他是個壞人」等。
- 放大缺點,忽略優點: 過度關注負面資訊,忽略正面資訊,例如只看到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 事事關己: 將不相關的事情與自己聯繫起來,認為別人的言行舉止都是針對自己。
- 事事指責: 習慣性地將問題歸咎於他人或環境,而不反思自身的原因。
- 非黑即白: 用二元對立的方式看待事物,認為只有對錯、好壞兩種極端,忽略了中間的可能性。
- 應該/必須: 用過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或他人,例如「我應該做到完美」、「他必須聽我的」等。
- 感覺至上: 過度依賴主觀感受,忽略客觀事實,例如「我覺得他不喜歡我,所以他就是不喜歡我」。
- 預測未來: 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抱持負面預期,例如「我肯定會失敗」、「事情不會順利的」。
- 低估耐力: 低估自己應對困難和壓力的能力,例如「我無法承受」、「我撐不下去了」。
- 猜度動機: 臆測他人的想法和動機,例如「他一定是故意針對我」、「她這麼做是想讓我難堪」。
5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90BPzTWxHh
3.2 情緒來臨時,冷靜思考:
- 質疑想法的合理性:
- 「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 「有其他的可能性嗎?」
- 「我可以怎麼做來改變這個情況?」
- 避免極端化: 事情並非是非黑即白,太好或太壞的想像都可能偏離現實,要保持客觀和理性。
5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8sYPqO39P
3.3 跳脫牛角尖,擴展思維:
- 要求證,勿輕信: 不要輕易接受單一的解釋,要多方求證,收集更多資訊。
- 多角度分析: 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例如從對方的角度、從旁觀者的角度等。
- 探究背後原因: 分析問題背後的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現象。
- 拆解前設: 質疑自己對問題的預設,例如「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會這樣想?」
5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h3pk5g9MD
3.4 歸因與選擇:
- 多重歸因: 同一件事情可能有多種不同的原因,嘗試從自身、他人、環境等方面分析問題的成因。
- 評估利弊: 權衡不同選擇的利弊,以及可能帶來的後果。
- 做出選擇,獲得平靜: 根據分析結果,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並接納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違背內心的決定或行為往往會導致內心的不安定。
5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Pc0cve1CI
3.5 提升心理彈性:
- 彈性思考: 學習用更靈活和開放的心態看待事物,例如從「奶奶帶著我去買菜」的事件中,學習如何與長輩相處,以及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 轉移注意力: 將注意力從負面情緒轉移到積極的方面,例如從「老公一起吃麥當勞」的事件中,學習如何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 評估想法: 客觀地評估自己的想法,辨別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想法是不合理的。
- 增加心理耐受力: 通過練習 Mindfulness 、運動、閱讀等方式,提升自己應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
- 培養正面思考: 嘗試用更積極和樂觀的態度看待事物,關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5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A5JDwa5Wf
3.6 覺察與練習:
- 每日覺察: 每天花些時間覺察自己的情緒波動和身體感受,並記錄下來。
- 分析想法: 分析情緒背後的想法,辨識出哪些想法是導致情緒波動的原因。
- 拆解歸類: 將這些想法歸類到不同的思想陷阱中,例如以偏概全、貼標籤、非黑即白等。
- 練習歸因: 練習用多重歸因的方式分析問題,並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 放鬆身心: 透過三分鐘呼吸練習和 30 分鐘身體掃描,放鬆身心,釋放壓力。
- 回歸當下: 將注意力拉回到當下的環境中,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 享受平靜: 感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享受當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