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北征》
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鶻。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
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聖心頗虛佇,時議氣欲奪。
呂氏春秋<決勝>一文:夫兵有本干:『必義,必智,必勇。』意思是說用兵之遭有它的根本:一定要符合正義,一定要善用智謀,一定要勇猛果敢。此時,李亨在靈武登基成為皇帝,是為唐肅宗,整兵備馬,自然師出有名,名正言順,大事可圖,然唐廷與燕廷對峙,何者勝出,取決於領導者的決斷。正所謂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決勝>一文曰:『勇則能決斷,能決斷則能若雷電飄風暴雨,能若崩山破潰、別辨霣墜;若鷙鳥之擊也,搏攫則殪,中木則碎。』正是:「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
皇上此時起身道:「吳卿,朕今日召你入宮,你可知何事﹖」
吳通道:「應為唐軍反攻長安之事﹗」
皇上道:「正是。如吳卿所言,燕軍之曳落河騎兵彪悍無比,一時半刻唐軍難以訓練成一支彪悍騎兵部隊,因此,朕決定向回鶻借兵,借回鶻之助平叛。」
吳通道:「聖上英明,臣謹遵聖令。」
皇上突然臉色憂戚道:「吳卿可知朕如何向回紇借兵﹖回紇如何肯借兵﹖」
吳通道:「不知。」
皇上嘆了口氣道:「朕已與回紇相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饒是吳通歷經大風大浪之人,也是大驚失色,誠惶誠恐,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應對。
皇上嘆道:「吳卿,三大名將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相繼失利,洛陽、長安相繼失守,宰相房琯打算用車戰法收復長安,在陳濤斜卻被安祿山軍打敗,四萬唐軍全軍覆沒。朕已是身不得已﹖朕已下詔寧國公主出嫁回紇葛勒可汗。今日讓李公公引領吳堂主進宮,便是此事,過兩日吳堂主就隨漢中王李瑀前往回紇,聽說吳堂主夫人也是巾幗英雄,此行出使回紇,朕要你們負責貼身保衛寧國公主安全﹗」身為皇上,便縱有千萬憂愁,更與何人說?無如乃人之常情,世事豈能盡如人意,唐朝借兵平亂,實是無奈之舉,根據史書記載,唐肅宗開出的條件竟是:「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允許回鶻人搶掠,是唐皇帝為了保住李家江山向回紇人借兵的條件,卻時遭後人訕罵詬辱,此事後話,也就按下不表。
吳通剛回到宮邸,一名小宦官即帶著一群內侍隨從扛著一箱箱賞賜之物隨行在後,進了門,小宦官拿出詔書,宣讀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忠義堂堂主銜命赴徐州援接義軍之江南軍資,有大功於社稷,足堪典範,故賜黃金一千兩、銀二千兩、粟五百石、绢千匹、明珠數十顆、五只玉手鐲,以表聖恩,欽此。」待宦官一行人離去,吳通與妻子們商量西行之事,李蒨有孕在身,由趙柔作陪,留在鳳翔忠義堂官邸內靜養,吳通則與劉芸、凌仙兒前往回紇,明日起程。
這日,唐肅宗親率百官在鳳翔城門為漢中王李瑀與寧國公主送行,這和親隊伍由僕固懷恩將軍率五百精兵沿途護送,吳通三人則藏身在在龐大的陪嫁隊伍之中,唐肅宗送寧國公主至城門,唐肅宗已經難掩情緒,淚潸潸落下,寧國公主見狀,哭泣而言:「父皇保重,國家事重,女兒遠嫁異域,死且無恨!」唐肅宗聽了,更是難過,卻也無奈,只能哭著回去了,面對一片焦灼的內外形勢,唐肅宗確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性實施其他戰略,雖然當時李泌雖有奇謀,不知可行否﹖況且不為唐肅宗採納,此時此刻他必須集中主力,儘快收復象徵天下根本的東西兩京,以宣示李唐王朝和自身皇位的合法性,維護政權和國家的統一。正是:
驃悍騎兵至,仄仄平平仄
中興在望時,平平仄仄平
臨行淒切苦,平平平仄仄
泣語國家危。仄仄仄平平
1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oNh0LOVqk
11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P0fGJ8sPuq